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海行動》票房遠超《湄公河》的秘密:它其實是戰爭片,而不是動作片!

《紅海行動》票房遠超《湄公河》的秘密:它其實是戰爭片,而不是動作片!

《紅海行動》的情節邏輯具有種種瑕疵,但其出色的類型化段落和較為正面的價值觀樹立起了中國大片的新標準,標誌著中國電影發展的方向。

中國電影市場在16-17賽季年短暫的蟄伏之後繼續高歌猛進,在2018年春節檔繼續獲得了多個破紀錄的成就。其中《捉妖記》、《西遊記女兒國》屬於中式魔幻電影,(投黑馬Tou.vc專註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唐人街探案》屬於中式喜劇推理電影,《紅海行動》屬於中式主旋律戰爭電影,《熊出沒》屬於中式動畫電影,《祖宗十九代》屬於中式喜劇電影。

令人感到震撼的是,票房排名前四的影片所屬的電影(亞)類型都是中國電影人在近十年內探索出的全新電影亞類型,而包括《熊出沒》和《祖宗十九代》在內的所有六部影片所屬的文化背景全部脫胎於中國歷史文化語境,是當之無愧的「中國電影」。

《紅海行動》屬於這個由中國電影界獨創的所謂中式主旋律戰爭的亞類型的電影序列之中,是其中的優秀作品,為中國大片定下了較為規範的標準。

不同於《戰狼》《湄公河》,《紅海行動》是動作片式微後的主旋律戰爭電影

首先需要確定的是,《紅海行動》屬於戰爭片而非動作片。

動作電影在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成為了中國電影的主要優勢類型,並通過具體影片和武術指導輸出的方式將其影響力擴散到了全世界。而隨著香港電影工業不可避免的歷史性衰退以及動作指導技術的迅速傳播,儘管仍有少數優秀影片,但作為傳統優勢電影類型的中國動作電影逐漸失去了數十年前的輝煌。

事實上,傳統中國動作電影之中一種較為典型的敘事模式是在中國國力衰微的清末民初歷史背景下發生的由中國武林領袖戰勝國力強盛的外國戰士的故事。這中敘事模式在長達半個世紀的中國動作電影由發生到強盛至衰落的歷史階段中不斷反覆拍攝並屢試不爽。

除去電影行業內部發展規律,隨著中國國力發展以及國民民族主義情節的抬頭,具有鮮明的「打破東亞病夫招牌」價值觀的動作電影的逐漸失落是歷史性的必然。

在《湄公河行動》代表的主旋律警匪電影和《戰狼》系列代表的主旋律動作電影獲得市場強力反饋後,《紅海行動》代表的當代主旋律戰爭電影逐漸找到了一條在國內能夠獲得良好票房和口碑的同事具有海外票房潛力和意識形態輸出的中國大片道路。

「戰爭場面」替代「動作場面」,「集體主義」替代了「個人英雄主義」,優秀的戰爭場面

具體到《紅海行動》中來看,影片戰爭場面密集,情節短促緊張,價值觀立足於大國責任,娛樂屬性和文化屬性都較為優秀。

影片的一句話大綱可以概括為蛟龍突擊隊在營救被困國民的同時在華裔記者的幫助下搗毀了恐怖分子的陰謀。本片與《戰狼2》的基本情節相當,主要區別在於以「戰爭場面」替代了「動作場面」,因此價值觀以「集體主義」替代了「個人英雄主義」。

本片的突出優點是戰爭動作段落都非常優秀,這裡以山地伏擊段落為例進行簡要分析。

伏擊段落的節奏控制非常精當。山地伏擊段落承接楊銳在政府軍控制區域找到了華裔記者夏楠的文戲,後者要求楊銳追查黃餅被拒絕,建制了二人的主要矛盾。

隨後在車隊行進當中遭遇炮擊,文戲氛圍切換至緊張急促的遇險氛圍。在猛烈的迫擊炮攻擊下楊銳帶領隊員開始反擊,節奏繼續推強。

隨後影片視角由楊銳提供的主視角切換為狙擊手顧順視角。顧順和觀察員李懂離開了緊張激烈的遭遇戰,在山區尋找制高點並遵照楊銳下達的命令反擊迫擊炮,影片節奏開始減緩,觀眾的觀影心理由擔心切換為稍稍放心。

但在顧順打掉一門迫擊炮後遭遇了敵方狙擊手攻擊,觀影心理再次被打破。與此同時,視角再次切換為楊銳的主視角,狙擊手使得隊員遭遇危險。

在主視角下,爆破手徐宏發現車隊中的炮彈被啟動引爆程序,氣氛由緩和再次轉為緊張。

另外,陸琛等人發現了大巴中的當地平民死於被引爆的炮彈,死狀慘烈。觀影心理由擔心切換為對恐怖分子的憤怒。

最後,顧順戰勝敵方狙擊手,楊銳在裝備中找到火箭炮徹底消滅了伏擊他們的迫擊炮。此時影片節奏徹底放緩,觀眾緊繃的擔心被緩解,對恐怖分子的憤怒也被釋放。

在動作段落結束後,夏楠參與了楊銳的救人行為,二人延續上一場文戲中對「服從命令」和「拯救蒼生」的辯論,並將二人的價值觀矛盾順利延續到下一場營救鄧梅的重場戲中。

通過上文對這場遭遇戰的節奏分析來看,影片敘事視角選取恰當,在滿足基本敘事功能的前提下為影片的敘事節奏、情緒調動、懸念鋪設、平行剪輯提供了有效的視角支持。事實上,影片中的每一場動作戲都是雙線並進,多點同行。

另外,情節功能較為清晰。通過伏擊段落,影片展示了楊銳對平民的同情態度、顧順與李懂相互較量的人物關係、楊銳和夏楠的價值觀衝突、李懂對戰爭的恐懼、石頭對佟莉的愛慕之情。說實話,在一場設計複雜、剪輯迅捷的戰爭動作戲中實現如此之多的情節功能,對於編劇、導演、動作設計、剪輯來說都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而林超賢一人出色地完成了至少前三個工種的任務。

當然,從戰爭動作場面的細部來看,作為一部仍處於初級階段的中式主旋律戰爭電影,本片大量使用了在經典戰爭電影中屢試不爽的常見橋段,例如小隊拯救不遠返回的個人(《拯救大兵瑞恩》),狙擊手對戰(《兵臨城下》),拆除平民汽車炸彈(《拆彈部隊》),而在影像風格上也可以看到同類型經典影片的影子(《諜影重重》的手持攝影和《黑鷹墜落》的高反差剪影)。

這當然是必經的發展階段,影片也提供了翼裝飛行、坦克大戰等較為新穎的動作場面,而其他諸如喬裝潛入、強勢突圍、重傷阻擊等等也都表現得足以令人滿意。

「有佳句而無佳章」的全是高潮:難以掩蓋的情節邏輯瑕疵

《紅海行動》的戰爭場面非常豐富,主要可以分為海上抓捕海盜,巷戰救出僑民,山地迎戰伏擊,基地喬裝救人,沙漠奔襲追餅五個段落。五個段落各自都非常優秀,其視覺奇觀和拍攝難度在絕大多數影片中都屬於片尾高潮的質量。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影片過於密集的戰爭場面使得留給情節推進的時間太短,導致將各個動作段落串聯起來的邏輯線索顯得極為潦草,其潦草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雖然影片的個個戰爭動作段落的目標非常清晰,但影片在開場段落並未建制影片的清晰目標,因此觀眾無法建立起對影片故事情節走向的期待。

戰爭動作電影開場戲一定是熱開場,除了提示影片風格和介紹主角團隊成員之外並未提供其他信息。但在熱開場之後的靜場戲以及主角遇到的推動事件都沒有明確展示主角將會在故事中遇到的危機、需要完成的任務以及可能達到的高潮。

儘管在《紅海行動》中密集的戰爭和動作戲份不斷地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並未出現明顯的齣戲和困惑的現象,但絕大多數觀眾並未對影片的情節推進建立起有效的心理認同。

因為沒有清晰的目標,而影片中的五個重場段落已經基本確定,因此故事情節的發展較為生硬。

舉例來說,從邏輯上來講,蛟龍在山地迎戰伏擊的敵人與進入叛軍基地喬裝救人並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而在成功營救鄧梅後轉入在沙漠中追蹤黃餅的唯一聯繫在於(編劇強行)貼在牆上的一張坐標便箋。

因為注重小段落、忽視大邏輯,影片各個段落中鋪墊的線索往往在下一個段落中被徹底忽視,造成了觀眾觀影期待的落空。

舉例言之,影片中海清飾演的夏楠的重要道具手鏈在被以強力 flag 的方式送給張譯飾演的隊長楊銳後完全沒有交代;在營救鄧梅時救出的阿拉伯少女在徐宏、佟莉、陸琛的保護下一同進入房間,在用掉唯一一隻嗎啡後同樣沒有落點;軍艦在經歷了漫長的申請報批後終於發射了無人機,在鋪墊了很久無人機的飛行和遇險之後真正的戰鬥場面非常短暫。

基於上述幾個缺點,本片沒有高潮。(投黑馬Tou.vc專註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影片在沙漠追餅段落結束後影片停留在了一個較為平穩的節點,沒有為觀眾提供一個明顯的情感落點。而這一點在這部所謂"全是高潮"的影片中更顯得尤為明顯。

因此,《紅海行動》的情節問題可以總結為有佳句而無佳章。刻薄地說,這部影片仍未能脫離由段落拼湊的電影的範疇。

肩負社會責任和國際責任,優秀的人物設計和正面的價值取向

在對影片的情節邏輯和戰爭場面進行分析之後,再來聊聊影片的人物設計。對於絕大多數電影來說,其秉承的價值觀體現在影片主角的人物弧光上。《紅海行動》的第一主角是蛟龍突擊隊長楊銳。

在影片開場海上動作段落後,楊銳和張涵予飾演的艦長的對話清晰地提出了楊銳的人物困境。楊銳對自己麾下的隊員帶有先天的責任感,因難以接受隊員的傷亡而壓力巨大。艦長勸說楊銳他的身份是隊長而非家長,傷亡是軍人必須承擔的後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物馬革裹屍還」。這是楊銳的人物起始狀態。

因此在影片的第二幕中,楊銳恪守著艦長的教誨,嚴格按照艦長命令行事,對於夏楠提出的黃餅危機置之不理,並要求夏楠服從自己的命令。這是楊銳的人物發展狀態,即起始狀態的反面。

在影片第二幕高潮的戰鬥段落中,楊銳和艦長之間的通訊被迫切斷,楊銳不得不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領導了一次成功的救援行動,最終以兩死兩傷的代價在完成艦長下達的救出鄧梅的任務的同事救出了一百多個普通平民。

在經歷此次事件之後,楊銳決定徹底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帶領剩餘的三名隊員追查黃餅,影片因此進入第三幕。這是楊銳的人物落點狀態,即經歷了正題(起始狀態)、反題(發展狀態)之後的合題(落點狀態)。

楊銳的人物弧光體現了影片秉承的價值觀,即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國盡忠為天職,但同樣應該肩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和國際責任。這正是中國軍人一直以來的形象,也是中國希望向世界傳遞的中國國家形象。

在主角楊銳之外,蛟龍突擊隊的每一個人物設置都較為恰當。一般來說,戰爭電影中身份和服裝較為統一的小隊隊員中一定會有一個有色人種,一方面起到便於觀眾辨認的作用,另一方面以政治正確的姿態實現對隊員氣氛的調劑效果。

在中國電影中,這個角色由有色人種變成了女性。在絕大多數擁有女性角色的戰爭動作電影中,女性負責被男主角征服,並以暴露的人物造型實現對該類型電影主流觀眾的性吸引。但在《紅海行動》中,女性隊員佟莉並沒有被物化為資源和獎賞,與其他戰友一起完成了劇情中的戰術目標,並以非常符合人物性格的方式完成了情節中愛情線的建構。

在佟莉之外,另一組較為突出的人物關係是自信囂張的狙擊手顧順和倍感壓力的觀察員李懂。二人的人物關係建立在顧順空降成為李懂的上級之後,李懂對自大的顧順充滿敵意。在隨後的戰鬥之中,顧順發現並提點了李懂過度緊張的問題,而李懂則在對顧順逐漸了解之後消除了敵意。在影片高潮段落中,李懂戰勝了自己的心理危機,用顧順的狙擊槍完成了任務。這組清晰完整的人物關係在塑造了兩個鮮明可愛的角色的同時對整個影片的敘事節奏起到了有效的調劑作用。

在主角團隊之外,本片在人物塑造上另一個讓我感到驚喜的設計在於對傳統功能性「反派」的合理化洗白。絕大多數戰爭動作片中都有一個遊離於主角團隊之外的白左女性,在建立影片上層邏輯的同事不斷為主角製造障礙。

但在《紅海行動》中,客觀上起到了上述敘事功能的記者夏楠並沒有遭到觀眾的厭惡,反而顯得非常可愛。在對高級女性知識分子充滿嘲諷和敵意的人群與戰爭動作電影主流受眾高度重合的當代中國電影市場,有意識地做到這一點值得影評人擊節嘆賞。

在影片前半段中,夏楠為了新聞理想而致自己的生命於不顧,並不斷干擾楊銳的行動。但在之後的情節中,夏楠奮不顧身地救治平民,並講述了自己與恐怖分子的深切仇恨,獲得了楊銳(和觀眾)的諒解。在影片高潮段落中,夏楠違背了楊銳讓她留守原地的命令,勇敢地加入戰鬥並對最終的勝利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以上是讚賞的話,與情節類似,《紅海行動》人物的問題也出在戰爭段落的割裂和情節邏輯的粗糙上。作為戰爭動作電影,影片的反派非常模糊。(投黑馬Tou.vc專註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為了照顧五個各自內部非常精彩的戰爭段落,影片不得不將五個段落中的反派割裂開來,而其中的大部分反派都不統一。囿於影片留給展示反派陰謀的時間實在太少,觀眾並不清楚反派的行動邏輯,於是難以建立起對主角行動的預期。

另外,在影片絕大多數時間內起到了反派功能的宗教領袖在高潮段落的前半段就自殺了,這導致影片前一百分鐘積攢的情緒徹底失去了宣洩的對象,主角團隊戰鬥的對象成為了失去面孔的廣義敵人,失去了應該達到的情緒高度。

總的來說,儘管《紅海行動》的情節邏輯具有種種瑕疵,但其出色的類型化段落和較為正面的價值觀樹立起了中國大片的新標準,標誌著中國電影發展的方向。

(文章來源於:一起拍電影摘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黑馬醬 的精彩文章:

顛覆創新,鋼鐵俠馬斯克的成功秘訣是什麼?
Spotity美國上市為何讓華爾街投行家們震驚和不開心了!

TAG:娛樂黑馬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