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華文化筆記14,墨家科學思想之三,墨家運動學三定律及墨家運動觀

中華文化筆記14,墨家科學思想之三,墨家運動學三定律及墨家運動觀

飛箭不動,是名家們練習辯論的重要命題

4 運動學三定律的發現與墨家的運動觀

認識到時空的本質和運動相關(宇或(域)徙,說在長宇久),反過來墨子又考察了運動和時間空間的關係,從物體運動這個方面來研究、說明自然萬物的存在方式。

在時空理論的基礎上,墨子建立了自己的運動論。他把時間、空間和物體運動統一起來,聯繫在一起。他認為,在連續的統一的宇宙中,物體的運動表現為在時間中的先後差異和在空間中的位置遷移。沒有時間先後和位置遠近的變化,也就無所謂運動,離開時空的單純運動是不存在的,具體而言墨子在《經》中提出了「運動學三定律」:

1 運動的空間相關性定律:「動,或(域)從(徙)也」,意思是運動就是空間的變化。墨子認識到機械運動的本質是物體位置的移動,這與現代機械運動的定義完全一致。這樣,對空間與物體一般運動的聯繫的分析有了一個出發點。

定律一——物體的運動是空間位置的變化。

2 運動的時空統一性定律:「行,修以久,說在先後」,意思是運動要消耗時間,運動會有先後的分別。這說明,墨子認為物體的運動與空間和時間相關,空間位置的移動同時伴隨著時間的流逝。

定律二——物體的運動既是一種空間位置的變化,同時還伴隨著時間的流逝。

3 運動的靜止相對性定律:「止,以久也」,意思是物體靜止時間也在流逝。墨子認為物體的運動或靜止是以時空變化的形式表現的,物體靜止不動說明空間位置雖然沒有動,但時間仍在流逝。

定律三——物體靜止是一種空間位置的靜止,但伴隨著時間的流逝。

這三大定律的提出標誌著墨子對運動本質的發現。墨子進一步通過對物體轉動、振動、迅速移動、緩慢移動等運動現象的比較分析,在《經說》中為「動」、「行」和「止」做了進一步的解釋,以空間和時間的變化為三大定律做了進一步的註解。

琴弦的共振,就是不分運動部分不動的案例

定律一注

「說動。偏際徙者,若戶樞瑟兔」,意思是部分動部分不動的案例,有戶樞這種轉動和琴瑟振動這兩種。戶樞是代表轉動,即門戶繞軸轉動;瑟兔代表琴瑟的弦的振動。轉動和振動都是在被固定的區域內的運動,如門戶只能繞軸轉動,琴弦是在兩端被固定的情況下發生振動。所以,轉動和振動是物體空間位置移動的一種特例。

走的越遠,用時越久

定律二注

「說行。行者必先近而後遠。遠近,修也;先後,久也。民行修,必以久也」,意思是行走必然是先近後遠的,遠近是距離變化,先後是時間變化,人走的遠用的時間必然久。墨子用行人的先後遠近關係來說明運動既是一種空間位置的變化,又標誌了時間的流逝。

緩慢運動,實際上是一系列空間位置相對靜止的動作積集而成,放幻燈片一樣,時間不停止而空間位移停止

定律三注

「說止。無久之止,當牛非馬,若矢過楹。有久之止,當馬非馬,若人過梁」,意思是:排除時間因素的「靜止」概念,並不是通常意義上與「運動」概念相對的靜止,就像空中的飛箭一樣(每個瞬間都是靜止,但實際上是因為排除了時間流逝的緣故)。而考慮了時間流逝的靜止概念,才是與運動概念相對的靜止,就像人很緩慢邁步的過橋一樣(是由一連串靜止的空間位置變動而成)。

在這裡是在區分時間的靜止和空間位移的靜止,墨子認為存在「無久之止」(由時間停止導致位移的靜止)和「有久之止」(時間不停而空間位移的靜止)的不同狀況,這兩種不同的靜止狀態都是通過和運動過程相對比較來描述的。

「當牛非馬」是墨家常用的一種邏輯類比,是用來指出兩類不同事物不能存在矛盾關係就好像用牛來否定馬一樣,具體意思就是說「無久之止」與通常意義的「止」不是同一類事物,因而不具有矛盾關係。墨家將其拿出來講,其實是針對名家們著名的命題——飛箭不動——而進行反駁的,是說飛箭只是在一個瞬間看似不動而已,是時間的靜止不是空間位置的靜止。所以墨子具體舉例子說「若矢過楹」,就是說飛矢的快速運動,實際上是由一系列瞬間的靜止積集而成,這種瞬間的靜止就是無久之止(無久之止,瞬間鏡頭定格,在空間位移不停止的過程中讓時間停止)。

「當馬非馬」也是墨家常用的邏輯類比,是指同一類事物的矛盾關係也就是只有「非馬」才能否定「馬」,意思是「有久之止」才是真正的與空間運動相矛盾的靜止。墨家具體距離說「若人過梁」,就是人過橋的緩慢運動,實際上是一系列空間位置相對靜止的動作積集而成,這種過橋動作的相對靜止比飛矢不動明顯,也包含了極限的思想,是一種有久之止(有久之止,放幻燈片一樣的運動,時間不停止而空間位移停止)。

墨子用對時間、空間和運動關係的深刻認識,否定了中外名家們飛箭不動的詭辯(名家的惠施提出「飛鳥之景,未嘗動也」;古希臘的芝諾也提出,由於箭在其飛行過程中的任何瞬間都有一個暫時的位置,所以它在這個位置上和不動沒有什麼區別)。

墨子通過對運動和時空關係的考察,指出了時空的實在性正是體現在物體的運動之中。反之,對物體的運動和靜止,也可從時空的變化上加以理解,時空與物體運動的相關性的認識,使墨子對自然萬物存在方式的認識更趨具體化。這是墨子在運動學角度對科學對象的存在規律進行考察,其對運動的認識水平也達到了哲學的高度,其認識之深刻與系統比馬克思早了兩千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隨口一說 的精彩文章:

中華文化筆記2,《穆天子傳》考
中華文化筆記5,中國數學小史

TAG:隨口一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