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扣籃大賽歷史太重,小輩們辛苦了

扣籃大賽歷史太重,小輩們辛苦了



扣籃大賽全場無解說現場版




拉里-南斯奪得NBA第一屆扣籃冠軍是在1984年,卡特將扣籃大賽推向新的巔峰,是在2000年。



34年後,小南斯穿上了父親奪冠時穿的太陽隊球服,18年後,爵士隊的米切爾穿上了卡特奪冠時猛龍隊的球服。




在洛杉磯,這是一屆有著濃濃復古風的扣籃大賽。但自從「J博士」歐文在1976年奪得第一次扣籃大賽(那是ABA舉辦的)冠軍,1984年南斯成為NBA第一屆扣籃王,這麼多年過去了,扣籃大賽積累了厚重的歷史,誕生了太多的英雄人物,如今這個年代,懷舊有餘,略嫌新意不足。




2016年我在多倫多直播扣籃大賽時,驚嘆於拉文和戈登的表演,當時脫口而出說,「他們倆把2018年的扣籃都表演完了。」的確,他們當時的對戰,是2000年以來最精彩的,那一年卡特、麥迪、弗朗西斯、拉里-休斯、斯塔克豪斯和里基-戴維斯貢獻的是一次群體高峰,後來再難超越,以至於扣籃大賽一度改革形式。現在看來,有水平相當的扣籃高手同時出現,才是扣籃大賽精彩的基礎,就如當年喬丹和威爾金斯、霍華德和內特-羅賓遜那樣,讓人難以忘記。


















































2018全明星周末扣籃大賽



扣將

初賽

決賽

總分

總分

米切爾

48

50

98

50

48

98

奧拉迪波

31

40

71

-

-

-

小南斯

44

49

93

46

50

96

小史密斯

39

50

89

-

-

-


紅色部分是我認為極為精彩的表現。



我平時最反對「厚古薄今」,以為過去什麼都好,今不如昔。其實,今人是站在前輩的肩膀上,才有了現在的高度。但扣籃大賽這事兒,和打總決賽奪冠不一樣,那是看過程,最精彩的決戰是最膠著的過程。扣籃比的是人的身體能力,是與地心引力的對抗,而人的身體肯定是有極限的。現今人類能做的,只是不斷挑戰這個極限,越往上越難。




所以,我說小輩們太辛苦了,超越難,模仿會有比較。有的扣籃高手如戈登,雖然在2016年惜敗給拉文,但人人稱頌,第二年他很有機會奪冠,卻被商業包裝干擾,白白失去了機會。今年全明星周末之前,我寫了這篇

《戈登離扣籃冠軍越來越遠了》

,緬懷過去兩年的扣籃大賽,就是預感到今年在洛杉磯新人們會不太容易,球迷會不滿意。




但今年的水平其實挺高,只是在復古風的影響下,大家會比較。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在上面的表格中,我已經把我覺得非常精彩的幾扣用淡紅標出了。






小南斯的第一扣,變魔術穿了父親當年的球衣,穿上長襪,致敬父輩的意思已經很明顯。我認為他的騰空高度、反身扣籃的力度,明顯超過他父親當年,但只得了44分,這就是模仿的壞處。如果米切爾最後一扣能得48分,我覺得這一扣至少也應該48分。評委中的第一位卡列德,開始的分就壓得低,這一扣才給8分,以後不得不一直按這個標準走。




小史密斯的第二扣,是轉體270度胯下換手,難度最大,也是創新,我認為是扣籃大賽上最精彩的一扣,可以排名第一。

但因為第一扣得分太低,總分不夠,失去了決賽權。




米切爾的初賽第二扣,很多人認為難度不高,可能是看飛躍看多了吧。其實,飛躍人牆有多種花樣,多數是直線式的,而這是散開,我稱為「飛躍蓮花」,要求他有非常高的騰空、很長的滯空、雙腿呈一字張開,以免飛躍時碰到人。所以我覺得這一扣給50分沒什麼問題。



決賽中,米切爾的第一扣得了50分,評委可能覺得起跳點比較遠,在小圈之外,而且風車幅度很大。米切爾其實就贏在這一扣了,而南斯的決賽第一扣略顯平淡,只得了46分。




但小南斯第二扣顯然經過設計,

他把球打在板上,然後二次敲板再扣進,創意十足,前人沒有做過,50分當之無愧,這也是我覺得今年大賽可以排名第二的扣籃。






扣籃王米切爾四扣現場無解說版




米切爾最後一扣,完全模仿了當年卡特,甚至穿了卡特的球衣向他致敬。從南斯第一扣,到米切爾最後一扣,寫盡了復古風。



比較卡特當年的扣籃,我們能發現米切爾的騰空高度、風車幅度和扣籃力度都不如卡特,這是因為他身高只有1米91,而卡特1米98。個子較小的人,要完全複製卡特難度太大了,他的轉體經測算也沒有達到360度,大約是320度。




不管怎樣,我覺得今年的扣籃大賽水平還是挺高,至少有兩個創意十足的動作前人沒有,有兩個復刻動作都順利完成。米切爾個子不高,但勇氣十足,復刻前輩一點都不怯場,而且他最終勝在平穩發揮,因為每一扣都在48分以上。








今年的三分球大賽,總體水平並不高,但最終布克後來居上,以破紀錄的方式奪冠,可惜的一個是湯普森,還是沒奪回冠軍,另一個是喬治,他在家鄉父老面前太緊張了,或者根本就沒有做好準備,看得威少最開心了,你看他在喬治不斷打鐵過程中的樣子,是不是在說——洛杉磯看來不是你的福地,這下你可以不離開雷霆了吧?









籃網隊的後衛丁維迪奪得「技術挑戰賽」冠軍,他是洛杉磯本地人,也是唐斯和波爾津潔斯之後,第一位奪得這一單項賽事冠軍的後衛。




兩年前NBA將技術挑戰賽改成大個小子對抗,大個組和小個組分別「自相殘殺」,最後上演大小個子決戰。這樣改的目的是反映當下新潮流,因為越來越多的大個子技術非常全面,「野獸派」中鋒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




丁維迪後來居上,先後擊敗國王隊後衛巴迪-希爾德和掘金隊後衛賈馬爾-穆雷,最後戰勝了狀態非常好的公年隊芬蘭中鋒馬坎寧。




和以前「技術挑戰賽」計時取勝不同,這樣的對抗賽含了更多的臨場應變,當然同樣需要不少運氣,而且每一輪對抗完全不可預料。







連續參加了多倫多和新奧爾良全明星周末的直播以後,今年我沒有去洛杉磯,而是和家人在北京過了除夕和初一,初二來到西安過大年。




我曾在1996年(聖安東尼奧)、1997年(克利夫蘭)、1998年(紐約)、2000年(奧克蘭)前往全明星周末現場。20多年前,採訪全明星周末的媒體(含電視工作者)大約有四五百人,當時已經覺得非常多啦。2000年在奧克蘭,已經有超過1000位媒體記者,只覺得採訪現場針插不進水潑不進。過去兩年,簡直是人山人海。




看看上面的圖就知道啦,現在採訪全明星周末的球星,必須有長竿,可以用手機,也有很多直播的自媒體。如果你只有一個相機或者錄音筆,那就遠遠地看看就行了。







但新媒體給大家帶來的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




過去我們只能在電視上看,現在還可以用手機看直播。昨天我用手機看了騰訊直播的新銳挑戰賽,除了平常的上帝角度,還有籃板後面和近距離兩個視角。




再看看上面的「濃眉哥」戴維斯這副裝備,那是在有了5G之後,用全視野虛擬現實設備看球,身臨其境。所以,我們可以對今後的全明星周末有更大的期待。




如果漏過下列文章


請點擊封面和標題






















日期

時間

對陣

直播

02.19 

初四

0900


全明星賽


勒布朗隊-庫里隊


CCTV5


騰訊

02.20

 二


休息


春節快樂

02.21

 三

02.22

 四


冬奧會期間,央視除全明星周末外不直播NBA。


點擊公眾號下方菜單「直播預告」獲整周場次。





請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群 的精彩文章:

騎士絕命交易日,像詹姆斯那樣絕殺

TAG:蘇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