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灘的世紀風口,不同時代與不同標尺之下的不同繁華

上海灘的世紀風口,不同時代與不同標尺之下的不同繁華

上海地名的命名規則很有趣:縱向(南北走向)是省的名稱,四川路、江西路、河南路、福建路、浙江路等等;橫向(東西走向)則是省以下的市、地區、縣的名稱,如南京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延安路等。當然也有特例,比如縱向沒有安徽路,因為當時皖系軍閥在上海名聲很差。廣東路是省名的路,但它卻是橫向,而非縱向。

廣東路南側,寸土寸金的外灘核心地帶,有一座把歷史和現實文化和諧兼容起來的酒店,叫華爾道夫酒店。那是一個洋溢著非凡與獨特的地方。

這是在打廣告?不,這是在追溯一點歷史、描述一點現實、展望一點未來。因為華爾道夫酒店在工業文明時代有著屬於自己獨特的足跡。

1883年,威廉·華爾道夫·埃斯特為方便親朋好友聚會,在曼哈頓第五大道和33街開設了華爾道夫酒店。1897年,他的堂兄弟傑寇伯·埃斯特四世因為和他賭氣,在華爾道夫酒店對面,開設了更為富麗堂皇的埃斯塔瑞亞酒店。酒店開業沒多久,埃斯特四世在乘坐泰坦尼克號出海途中遭遇災難喪命。於是兩家酒店合併為華爾道夫-埃斯塔瑞亞酒店,簡稱華爾道夫酒店。隨後華爾道夫旗下的酒店與度假村在全球各地擴展,成為高端服務業的符號象徵,外灘華爾道夫酒店是其中之一。這樣一座酒店有什麼好在意的?別說,還真有。

華爾道夫酒店誕生與擴張的背景,伴隨著美國國勢迅速上漲、走向工業生產與商業貿易王座的過程。

提起近代歷史,國人總是感情複雜,既屈辱壓抑又豪邁奮發。

屈辱壓抑於這塊土地的多災多難。

豪邁奮發於這個古老的民族總是能浴火重生。

而上海灘,又是屈辱與奮發的焦點。要說上海灘,首先繞不開黃浦江。其實基本上每一個城市都有一條母親河,比如南京秦淮河,比如上海黃浦江。但並不是每條河流邊的城市都能成長為超級城市。一千年前的人們絕對不會想到今後的外灘會是這樣。甚至在一百年前,江這邊的人也絕對想不到一百年後的對岸會像今天這樣。

每一個城市的興衰都有歷史與現實的因由。比如說北京,興起的因由是農耕世界的農民和草原牧民的千年衝突與融合。上海在近代的崛起更為複雜一些,首先是工業文明和農耕文明的衝突與融合,其次是海權思維和陸權思維的衝突與融合。

江河文化與歷史興衰因素的疊加,造就了獨特的上海灘。

上海是一個很老又很新的城市。

老,在於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的春秋時代。

新,在於它的繁華僅僅發生在最近兩個世紀之內。很久之前,它只是一個漁村。此後,它是一個鎮。兩百年之前,它也就是一座小城,不要說長江流域的龍頭,連龍鬚也算不上。但是在兩個世紀之內,它首先變成小蘇州,如今蘇州成了上海的後花園。

或者換句話說,曾經的上海是江南的上海,如今的江南是上海的腹地。

外灘,實際是上海灘之灘。

上海開埠前,這裡只是一個布滿蘆葦、稻田和亂墳堆的荒涼之地,鴉片戰爭之後成了租界。租界又叫十里洋場,主要由法、英、美租界組成,以洋涇浜為界,南面是法租界,北面是英租界,蘇州河以北則是美日租界。由於租界靠近黃浦江灘邊,因此上海就被叫成「上海灘」。租界在灘內,江邊就被習慣性地被叫做「外灘」。

外灘是租界的起點、對外的窗口和通向世界的碼頭。它原本是一片泥灘,後來泥灘上有了第一座洋房,再有了第二座,最後就成了外灘。如今的外灘是上海的名片,通過它能看到上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如何描述這個變化呢?

這是一百多年前的延安東路。那時候它還叫洋涇浜,是一條河。

上海的「浜」字路(比如趙家浜路的前身是趙家浜),之前都是河流。洋涇浜是英租界和法租界的分界點。外灘也被分為英租界外灘與法租界外灘。租界是列強法外之地的標誌,是一國屈辱之象徵,但另一面也催生出商業。洋人和華人都在兩岸做生意,商鋪林立。洋涇浜隨即成為龍蛇混雜之地,典型標誌便是黑幫橫行。

上海灘歷史上最有名的幾個黑道巨頭,張嘯琳、黃金榮、杜月笙,都是從洋涇浜兩側發跡。他們留下的諸多故事,成就了上海灘的種種傳說。那些故事可以關聯到整個民國的歷史進程。說起黑道,誰也不能忽視王亞樵。但我個人認為,王亞樵不能歸結為黑道,他有點類似於墨家巨子,有自身的理想和追求。

隨著商業的發展,洋涇浜越來越臟,常年淤積,成了臭水溝。最後實在無法治理,英法聯手將其填平。上海灘原本那些大大小小富有江南特色的浜,都是因為類似的原因消失的。洋涇浜的消失,實際給上海的發展進程提供了一個微觀視角。

洋涇浜被填之後成為一條路,叫愛多亞路,以時任英國國王命名。汪偽政府時期改為大上海路,國民政府改為中正路,建國之後改為延安東路。

如今的延安東路是這樣的,足以困擾眾生的車流霓虹。下方則是林立的奢侈品店。這只是上海變化的一個側影。

另一個能體現舊時上海特徵的地方是城隍廟。

上海城隍廟是洋人拿錢建設的,卻讓中國人去燒香敬佛,敬中國的城隍。他們是慈善家么?當然不是。城隍廟是市井之地,普通百姓和落魄文人彙集在那裡。洋人的目的是考察中國老百姓的風俗習慣,採取針對中國人的政策。他們對中國人觀察得非常仔細。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描寫「城隍廟」時,連中國人到處撒尿的習慣都很藝術地寫了出來。

上海相當於一個大熔爐,國內外三教九流之人潛伏其中,龍蛇混雜。如果說黑幫是近代龍蛇混雜的上海灘中「蛇」的一面,那麼「龍」的一面則是不斷涌動的各種革命洪流。

上海的革命洪流大概貫穿了整個中國革命史,其主題依然是國民黨和共產黨。同盟會時代,不論是衷心追隨孫中山的陳其美還是和孫中山不太合拍的陶成章,都是以上海為活動中心。陳其美那一邊風花雪月一邊革命的做派,和陶成章清教徒式的革命特徵成為鮮明的對比。而陳其美用蔣介石刺殺陶成章的故事,足夠寫一本精彩的戲劇。蔣介石和黃金榮與杜月笙發生在上海灘的故事則夠寫另外一本精彩的戲劇。

這些戲劇固然精彩,卻沒能從根源上解決中國的問題。在十月革命的刺激下,在五四運動的激化下,上海灘的革命戲份成為重中之重,紅色革命誕生了。

在中國,紅色是朝陽的色彩,象徵著熱血,紅色屬於中國共產黨,意味著最徹底的改變。

共產黨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而上海是共產黨的誕生之地。

1920年5月,陳獨秀在上海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宣告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組織誕生。向工業文明轉變的上海灘迎來關鍵性的時刻。

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隨後轉移到嘉興。中國共產黨由此而誕生,華夏大地由此而出現鮮亮的紅色。

1922年的中共二大與1925年的四大均在上海召開,每一步都有戰略性意義。

1949年6月1號零點,海關大鐘撥慢一小時,從此宣告「北京時間」的到來。即便是大多數上海人可能也不知道,解放前中國沒有統一時間,當時上海的時間比北京時間早一個小時。共和國建立之後,方才統一用北京時間。上海灘也由此進入另外的軌道。

共和國的歷史並不長,前三十年完成國防工業建設,隨後改革開放。雖然每個階段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但總體而言國勢在向上走。共和國歷史上,不論是工業建設還是改革開放,上海灘依然是標杆。想要三言兩語解釋這一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但歷史大趨勢也可以從細節上窺得一斑。再回到華爾道夫酒店。1931年,世界經濟大蕭條之時,紐約華爾道夫酒店遷到派克大街。開業當天,美國總統胡佛發來祝賀,表示在史無前例的大蕭條中,華爾道夫酒店給了整個國家勇氣與信心。胡佛下台之後,在酒店中常住,可見它在他心中的地位。不僅如此,從那以後外國元首政要訪問紐約時,首選下塌地都是華爾道夫酒店。1946年二戰結束後,美、英、法、蘇四個戰勝國代表在其塔樓的一個套間里簽訂了《世界和平協議》。

1949年,共和國建立那一年,酒店大王希爾頓成功收購了紐約華爾道夫酒店,終於實現了擁有它的夢想。

2014年10月6日,希爾頓全球控股有限公司宣布,中國安邦保險集團以19.5億美元收購了希爾頓旗下的紐約華爾道夫酒店。

如果把這看成一樁生意,確實沒什麼稀奇的。如果看大一點的背景,就很有趣。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誕生時,美國正在走向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王國的寶座;失去它時,也失去了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的王冠。取代美國成為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之王的國家正是中國。

這僅僅是巧合么?

註:文章中的圖片、音頻、視頻等內容來源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若有相關權益事宜請儘快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採取適當措施。

寫得好,贊一下!

與文化大家

走一段文旅之路

與民銀旅行

開啟一段心靈旅程

民銀旅行 攜手同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銀旅行 的精彩文章:

電影院中的槍聲——抗日殺奸團在行動!
南亞白象在非洲對中國的挑戰

TAG:民銀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