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罰丟的獎牌 不甘的淚水

罰丟的獎牌 不甘的淚水

女子短道速滑3000米決賽,范可新第二個衝過終點線。眼看,又一枚銀牌就要到手了。所有人都抬頭望向大屏幕,期待最終結果打出來。然而,隨著現場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為韓國隊奪金的歡呼聲,中國姑娘們低下了頭,原本舉起的手臂,也放了下來……

圖說:中國隊員等待最終成績 網路圖

大屏幕顯示,中國隊因為犯規,被取消成績。李琰的臉上,分明寫著一個大大的問號,她走向主裁判,不停地問「為什麼」,淚水分明在打轉。「作為參與者,我越來越不懂這項運動了。」老將周洋直言。

究竟發生了什麼?在和主裁判溝通後,李琰了解到,判罰針對的是范可新在中國隊最後一次交接棒時與韓國隊員崔敏靜的身體接觸,范可新被判橫切碰撞犯規。

圖說:李琰與主裁判溝通 網路圖

與此同時,范可新仍舊不知道自己究竟怎麼犯規了,直到記者告訴她裁判判罰的依據,她更無法壓抑心中的憤懣,「崔敏靜從身後來的時候,我沒有用手或是任何動作阻擋她。我們對這個結果無法接受。」

比賽結束快兩小時,一臉疲倦的李琰,這才接受了採訪,「我們沒有說我們自己沒有任何問題,但我們覺得裁判在同一場比賽的判罰尺度應該一致,應該有連續性。」向來談吐流暢的李琰,這一次幾乎說不出連貫的詞句來,51歲的她臉色慘白,嘴唇發紫。「這個項目越來越難看懂,對於教練員來講不知道讓運動員去規範什麼、迴避什麼,如果要求誰都不碰誰就去滑大道了……希望有個解釋,為了項目的發展。」

圖說:中國選手被取消成績 網路圖

轉播席上,中國首個冬奧冠軍楊揚不禁落淚,但她依舊理性地說道:「冬奧會的比賽,裁判都會看錄像來判斷犯規,有6個角度來判斷運動員的身體接觸。我想說明的是,場上有8名裁判,來自不同的國家,從我在國際組織工作多年的理解,裁判很難有偏袒,所以還是要理性。現在的判罰比過去更先進,更容易看清楚,雖然有很多我自己都看不清楚,但是我還是想請我們的隊員能擺正心態……」

這是一個令中國短道軍團難以入眠的夜晚。(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陶邢瑩)

【相關鏈接1】眾說爭議犯規

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決賽中國隊因為范可新橫切碰撞被判犯規,取消亞軍成績。對於這個碰撞,究竟是犯規還是身體本能搖擺,各方眾說紛紜。

圖說:中國隊員看到成績公布後難言失望之情 網路圖

楊占宇(中國短道速滑隊領隊):比賽中出現了很多的超越和碰撞,有很多判罰。對涉及到中國運動員的判罰,做到了尊重裁判,服從判罰。但我們也認為在比賽中很多判罰存在著判罰尺度不一致的問題。中國滑冰協會已經正式致函國際滑聯,希望國際滑聯能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每一名運動員。

李琰(中國短道速滑隊主教練):我並沒有說我們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我覺得裁判在同一場比賽的判罰尺度應該一致、有連續性。范可新(和對手)有接觸,但是沒有影響位置。(對於判罰)我們沒有看懂,(對於裁判判罰的尺度)很難判定。這個項目越來越難看懂。

劉秋宏(前中國隊主力):如果僅從大屏幕播出的比賽回放來看,裁判沒有判韓國隊(指韓國隊員在交接棒時因摔倒而把加拿大對手絆倒)反而判罰中國隊,讓人看不明白。從我們運動員表現來看,對此(心裡)很難受。

阿波羅(美國前奧運冠軍):這個判罰我看不明白。我看了不下十遍慢鏡頭,范可新雖然有碰撞,但只是本能的身體搖擺。

張會(2010年冬奧會中國女子3000米接力冠軍隊成員):最後一次交接棒後,落後並且位於外側的范可新左肩出現了阻擋的動作。只要是試圖超越的動作出現了身體接觸,這就給了裁判判罰的空間。我們完全理解現場運動員和評論員在賽後的心情,但如果媒體和輿論只是一昧地抓住「韓國主場」這個假想敵不放,將所有矛頭指向裁判員,還是稍顯不冷靜和不客觀。我相信裁判組不會毫無根據地判罰犯規,尤其是在爭奪獎牌的關鍵時刻。

一位已經轉型為教練的前世界冠軍(本人不願透露姓名):最後交接棒時,韓國隊員身位在范可新前面,小范心態上一定急了,通常下意識都會向內側阻擋對手,但是這個動作是不允許的,如果當時小范直接加速向前滑行,還是有機會贏。可惜小范作出了一個錯誤判斷。

楊揚(中國冬奧會首金得主、國際奧委會委員):關於短道速滑的判罰,嚴酷並不可怕,最怕是不清楚,因此教練團隊必須馬上弄清楚規則。

【相關鏈接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體育 的精彩文章:

利物浦與熱刺之戰有爭議?邊裁居然為熱刺點球點贊
快訊!亞冠上港旗開得勝 客場一球小勝川崎

TAG:新民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