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朱祥中篇歷史小說《霸王城》

朱祥中篇歷史小說《霸王城》

霸 王 城

朱 祥

一、舉義旗攻城略地慶凱旋橫戟起舞

一陣人嘶馬叫、矢石如雨的血戰之後,城裡的大街小巷到處橫七豎八地躺著秦軍的屍體。

全軍將士經過半天的廝殺,終於拿下了這座城池。

楚軍的三軍將士,人人面帶勝利的喜悅,精神抖擻。主帥是一名中年將領,威武中帶著幾分斯文,他策馬進入城門,身後跟著幾員威武雄壯的年輕戰將,另有一名鶴髮童顏的老者,分外引人注目。

戰事發生在秦朝末年——公元前209年的一個冬天的上午。隨著陳勝吳廣在蘄縣大澤鄉揭竿而起,反秦烽火也隨即在全國各地熊熊燃燒,聲勢一浪高過一浪。

進城的主帥不是別人,正是在會稽殺死郡守殷通,隨後打起反秦大旗的項梁。項梁以他楚國貴族的身份,很快在江東召集起八千子弟兵,並以他們為主力,一路北上,攻城略地,勢如破竹,所到郡縣官兵無不望風披靡,或開關投降,或戰死沙場。此時跟在他身後的一批幹將,或年輕英俊,或骨格清癯,無不神采飛揚,對前途充滿了信心。

項梁進得城來,早有副將在衙門中安排好座次,項梁入座正中,眾人也不客氣,依次列坐。擺上酒來,大家要邊舉杯暢飲,邊議論著此次攻城的得失和教訓。

「諸位將軍,請聽我說。」主帥項梁首先端起酒杯,站起身來,「這次之所以能順利攻下此城,全仗諸位將領同心協力,勇往直前。照此勢頭,亡秦之日必不會久遠!諸位勞苦功高。來,我敬大家一杯。」

「主公且慢吶!」正當項梁舉酒要來個先飲為快之際,座上的一老者站起身來,「老朽有話要說。主公今日且容老朽說完再飲如何?」

說話的老者皓首白髮,精神矍鑠。他不是別人,正是千里迢迢來投靠項梁的范增。范增年近七旬,但寶刀不老,說話口若懸河,特別擅長謀略。他本是巢湖人,在鄉里即以足智多謀而大名鼎鼎。他看到反秦烈火已呈燎原之勢,就不顧年邁,毅然決然離開家鄉,四處尋找明主共圖反秦大業。此次他選准項梁,一是因為民間早已流傳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讖語,他看中的正是項梁的楚國貴族身份,這個身份對楚國百姓有著極強的號召力,二是看中了項梁叔侄的英勇無畏,敢打敢拼的果斷風格。此次扯起北上抗秦大旗的戰略戰術,正是他謀劃的結晶。

「范參軍為本次作戰取得最終勝利可謂嘔心瀝血,勞苦功高。您有何良謀,但說無妨,我等洗耳恭聽!」項梁停住了舉到嘴邊的酒杯,他對這位高人素來畢恭畢敬,不敢有絲毫慢待。

「那就恕老夫直言了。也請諸位將軍都聽聽老夫的分析。」只見范增放下酒杯,走到酒席中間,接著說:「今天之所以能順利拿下此城,全因此城戒備不嚴,官軍戰鬥力太弱,不堪一擊。但離此城不遠處,還有一座古老城池,這就是虹城。虹城又喚作虹鄉,城高池闊,下轄區域廣大,城內兵多將廣糧足,它北可以鉗制戰略要地彭城的兵力,南可以打通廣陵、金陵要道,更兼太守李智素有智謀。如若不及時拿下此城,定會為我軍反秦之長遠戰略部署埋下大患。眼下,必須在虹城還沒有做好高度防禦的形勢下,殺他個措手不及,拿下此城,保證我軍順利北上西進,解除後顧之憂。」

范增說著此話,臉上神情凝重,只見他那犀利的目光環視一周,最後落到了一人身上。

「范參軍且慢,今日之計,豈能揚他人之氣勢,滅自己之威風。虹城再高再固,難道經得起我的乾坤戟輕輕一戳!」范增話音剛落,就聽到一番鏗鏘有力的話語,它如敲響的洪鐘,一聲聲回蕩在整個大殿。只見此人舉起酒杯,一飲而盡,邁開大步,走到門前,一手抓起靠在門邊的約有一丈八長的乾坤戟,復又來到席間,「呼呼呼」舞起了大戟,邊舞邊高聲歌道:

「風雲乍起兮當自強,自強不息兮美名揚,

美名飛揚兮收四海,四海歸一兮統域疆。」

那舞,如四海翻騰,五嶽震蕩;那歌,似雲水生怒,霹靂驚天,看得、聽得在座之人無不為之振奮,拍手叫絕。原本神情凝重的范增也展開了眉顏,為之頻頻點頭,為之豎起了拇指。

起舞唱歌之人正是范增目光落在身上的那人,他不是別人,而是項梁的侄子項羽。

項羽本名項籍,因目生重瞳,所以人都叫他重瞳子,他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方二十有四,正值血氣方剛,起兵前也正是他手持利刃,一刀殺了會稽太守,又連殺一百多人,協助叔叔舉旗造反,成為叔父項梁的得力裨將。

「好!好!好!有少將軍這樣的神勇之將能夠領兵前往,拿下虹城必將易如反掌!」

范增說完,復又重新端起先前放下的酒杯,高高舉起,說道:「來,老夫先敬少將軍一杯。」言罷一飲而盡。項羽也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哈!哈!哈!籍侄向來力大無窮,勇冠三軍,有萬夫不擋之勇。」項梁拍著手,爽朗地笑了三聲,誇獎了一番,諸位將領也都跟著笑了起來,連連點頭讚賞。於是,大家繼續飲酒慶賀。酒畢,項梁單獨留下范增和項羽,三人商討和制定起了攻取虹城的軍事行動計劃來。

後人有詩稱《贊項羽》:

九州一怒起烽煙,西望遙遙壁壘堅。

攻伐若非真勇士,哪來四百漢家年。

二、定大計運籌帷幄請同征盡顯柔情

明晃晃的燭光照亮了攤在桌上的手繪軍事地圖。

「主公和少將軍請看,這裡是我們所在的地方。而這裡就是虹城,它位於我們的西南,也恰在彭城的南面。我地,彭城,虹城,三地呈鼎足之勢。彭城是西進南退的戰略要地,如果我們從東面冒然對它發起進攻,虹城之兵必然來救,那樣我們就會腹背受敵了。」范增對著二人分析著虹城的地理特點和戰略位置,「如果我們直接進攻虹城,城中守軍定會出兵迎戰,他們是以逸待勞,更何況虹城乃是一座老城,城高池闊,其北面城牆更加高大堅實,我們很難取勝。眼下之際,我們應該給它來個聲東擊西的迂迴戰術。我帶領部分軍隊從北面做出佯攻虹城的聲勢,吸引住它,少將軍可領一支主力,從虹城東面悄悄繞過去,從南面發起突然進攻,這樣必然勝算在握。」

范增分析完作戰部署,看了一眼項羽。范增十分看好眼前這位勇氣超人、行動果敢的年輕將領,相信拿下虹城的重任非他莫屬。

「侄兒就按范參軍的部署執行,這次我還要在此穩定人心,徵集糧草,繼續做好帶兵北上攻伐的準備。你待參軍,就如同待我,遇事要多多請教於參軍。」項梁也交待了項羽一番。

「叔父放心,此去侄兒定會全力攻打,一舉拿下虹城,解除我軍後顧之憂。」項羽表態完,項梁和范增目光相遇,互相欣慰地點了點頭。

進攻虹城的計劃制定完畢,時間已經到了深夜,三人這才各自回到自己的住地休息。

今人有感於范增的軍事才能,有《贊范增》詩一首:

運籌幃幄萬千師,欲效太公猶未遲。

美譽不隨身別去,鄉間遺老有誰知。

項羽遠遠看到自己房間的燈還亮著,透過窗戶紙,他看到了一個嬌媚而又剛毅的身影在燭光下晃動。那是他的娘子虞姬的倩影。

自從幾年前在吳郡認識了虞姬,他們就深深地相愛了,後來娶了她。項羽要北上征討秦軍,虞姬不忍獨留家鄉,執意要隨軍前行,好照顧項羽。近幾個月來,無論前方戰事多麼吃緊,他們都沒有離開過一步。

項羽來到門前,本想自己輕輕地推門進去,可是無意間咳嗽了一聲,又發出了輕微的腳步聲,哪曾想門隨即「嘎」地一聲開了,裡面走出了虞姬。虞姬急忙迎上前去,嬌嗔地摟住了項羽粗壯挺拔的脖子,項羽也就勢抱起了柔情似水的虞姬,在室內來了個三百六十度的大旋轉。旋轉舞起的風,帶動了幃幔,也搖曳了燭影。

「郎君這麼晚才回來,定是又有新的作戰任務了吧。」不用項羽說,冰雪聰明的虞姬已經猜出來了七八分。每次項羽有重大任務,都會回來得很晚,這讓虞姬早已習以為常了。

於是,二人坐在虞姬已經擺好酒菜的桌前,細斟漫飲。

「明天我要和參軍領兵去打虹城,叔父和參軍一再囑咐說虹城地勢險要,不可輕敵。但在我看來,拿下虹城,不過如探囊取物而已。短則三天五天,長則十天半月,必然凱旋。不過,這次遠征,長途跋涉,娘子還是留下來吧,我很快就會回來的。」項羽深情地看著虞姬,體貼著虞姬,他不希望愛姬每次都和自己一起勞師遠行,一路顛簸。

「那怎麼行?每次郎君行軍作戰能少得了妾陪伴身邊?妾雖女流,但自小受家父家兄影響,對作戰形勢也略知一二。必要的時候,或許還能幫上郎君的忙呢。」虞姬說著這話,臉上洋溢出了幾分自信,她是無論如何,都捨不得失去陪伴項羽的任何一次機會的。

「那好,既然娘子執意要去,籍也不再拒絕。只是又要讓娘子遭受鞍馬勞頓之苦了。等我們反秦大業完成後,就效仿范蠡西子,泛舟江湖,尋找一個偏僻的世外桃源,一起過上幽逸的隱居生活。」

「那自然太好不過了!郎君滿飲此杯,妾為郎君舞上一曲如何?」

「謝謝娘子美意!因為一直忙於徵戰,我也好久沒有看過娘子起舞了。」項羽來了精神。

乘著三分酒興,虞姬顯得更加嬌柔嫵媚,粉面上一點櫻桃,柳眉下兩顆黑丸,未顧先盼,若語還羞。但見她輕移蓮步,扭動蠻腰,甩開三尺廣袖,邊舞邊輕啟朱唇,淺唱起來:

「遨遊四海兮非梧不棲,高山仰止兮水有靈犀。

涅槃今日兮凌雲酬志,鳳凰于飛兮案舉眉齊。」

項羽聽她歌唱,也輕輕地拍打著几案,那舞姿,那歌聲,那節拍,那燭影,形成了那個夜裡烽火與廝殺間歇中最優美、最動人、最和諧的旋律……

翌日凌晨,項羽和范增都早早來到項梁府主帥帳前。

「項籍、范增聽令!」項梁坐在點將台上,舉起令牌,面向軍隊,「今令項籍為主帥,范增為隨軍參軍,統率三萬軍隊,前去攻打虹城,大小將領任你挑選。此戰對我反秦大業至關重要,只能勝不能敗,務必拿下虹城,解我北上西進之後患。」

「項籍接令!」項羽走上前去,接過令牌,抱拳躬身施禮,轉身與范增攜手走向三軍。

「三軍將士聽令!」項羽接著訓話,「今日前去攻打虹城,意義重大。希望將士們人人奮勇,個個爭先,打敗虹城秦軍,一定重重犒賞大家。大家有信心嗎?」項羽用充滿豪情的話給將士們激勵鬥志。

「不敗秦軍,誓不罷兵!不敗秦軍,誓不罷兵!」下面的士兵們威武雄壯,舉起兵器,口號震天。

「出發!」項羽把乾坤戟往空中一揮,軍隊立即出發,浩浩蕩蕩開向虹城。

三、出奇計兵臨城下求勝切急於進軍

虹城太守李智,本是一介書生,不諳戰事,後在反秦風火中為保虹城免遭禍亂,白天料理大小公務,晚上挑燈研讀兵書,時刻關注各地「匪患」。他手下有兩員大將,都是身高八尺,一人名叫趙闖,能開一張大弓,有百步穿楊之術,一人名叫孫飛,手使一把大刀,有萬夫不擋之勇。李智聽說楚軍要來攻打虹城,不敢怠慢,連夜召開會議。

「……反秦暴徒都是烏合之眾,我本不懼怕,更何況我們還有十萬軍隊駐紮城中。只是這伙暴徒非尋常之輩,他們目的明確,就是要推翻我大秦帝國之統治,奪取我大秦帝國之江山社稷。他們軍紀嚴明,更兼人心所向。聽說,楚軍中有兩人不可小覷:一人喚作項羽,此人力能扛鼎,於千軍萬馬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人喚作范增,此人足智多謀,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大略,素有效仿姜尚輔佐武王建功立業的雄心。楚軍能取得如此戰績,全仗此二人拼打和謀劃。此二人確是我大秦帝國的切腹之患。今聞探馬來報,楚軍已經動身,就是要來攻打我虹城要地。如若不是項羽和范增領兵,就萬事大吉了!唉,想我虹城,上溯八百年沒有見過戰火了,恐怕這次我虹城黎民百姓免不了一番刀槍血光之災了。」太守李智分析完形勢,連連嘆息,無奈地把目光瞟向了在座將領。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有何懼哉?太守何故發此婦人之嘆!」趙闖首先起身發話,「楚軍不來,算他識相;若是來了,就讓他嘗嘗他趙爺爺的萬鉤神弓的厲害。」

「趙將軍說的對!」孫飛也站起來應和,「讓他們有種就來吧,孫爺爺的大刀也不是吃素的,好久沒有開葷了。」

「好!好!好!有趙、孫二位將軍之神勇,乃我大秦之運,虹城之幸,黎民之福也。」李智看到二人皆生有神勇之相,頓時精神倍增,繼續說道:「從今天起,軍隊歸趙、孫二位將軍統領,日夜加強操練,鞏固城防,其餘將領各盡其職,積極備戰,一舉擊潰來犯楚賊。」

項羽和范增帶領三萬人馬來攻打虹城,他們這次採取的完全不同於以往的作戰方式。以往都是大張旗鼓,給敵人以泰山壓頂的威懾力,而這次是悄悄行軍,目的就是要減小對虹城的壓力聲勢,讓它疏於防範。當人馬來到虹城北四十公里的時候,項羽和范增決定分兵前進。項羽帶領主力二萬五千人從虹城東邊繞過,而范增帶領五千士兵從北面繼續前進。范增傳令,讓士兵們搖旗吶喊,擂響戰鼓,擺出前來攻城的陣勢。

虹城太守李智面臨大軍壓境的局面,哪敢有絲毫的懈怠。每天都戰戰兢兢和眾將士一道爬上北城門向北瞭望,生怕楚軍不知什麼時候會從天而降,同時,催促兵民抓緊加固城牆,準備應戰物質。

這天黃昏,李智又和眾將領登上北城,忽然聽到一片吶喊聲由遠而近,戰鼓更是擂得震耳欲聾,接著是彩旗招展。李太守心中嘀咕,楚軍真的來襲了。再細看主帥旗上,赫然寫著一個大字——「項」。但由於不知道有多少人馬,李智不敢輕舉妄動。

「李太守太小心了。給我們三萬人馬,殺出城去,莫說挫傷他們的銳氣,就是活捉了項羽也未必不可。」趙闖和孫飛看到來軍只是搖旗吶喊而不真正進攻,就料到他們可能只是虛張聲勢。

「等等看,等等看,萬一他們埋下伏兵,誘我出城……」太守連忙擺手。

正當范增的佯攻之策牢牢地吸引了守城軍士注意力的同時,項羽帶領二萬五千人馬一路急行軍,很快繞到虹城東南面,不曾想天黑時卻被一條大河攔住了去路。早有探馬來報:「西北十五公里處便是虹城。西邊之水喚作石樑河,河寬水深,夜間難以渡過。」原來這石樑河是虹城境內一條縱貫南北的古老大河,又稱潼水,因河床到處布滿天然怪石而得名,河水南流,四季滔滔不絕。

今人渡石樑河,也詠有《渡石樑河》詩一首:

悠悠南下過虹鄉,域闊河寬接大荒。

到此行人先莫渡,清波如鏡鑒興亡。

項羽無奈,只得命令士兵暫且駐紮下來,等到天亮再行進兵。

晚上,項羽在中軍帳中與他帶來的將領商談進兵事宜。這次前來攻打虹城,項羽依然帶來了他的五員得力幹將:英布、季布,發小鍾離昧、龍且,妻兄虞子期。此五人個個年輕氣盛,身強力壯,驍勇善戰,他們自打跟隨項羽從吳地起兵以來,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為楚軍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項羽讓人請來當地里長,詳細詢問了虹城的地理形勢,城裡的兵力情況。

「虹城百姓苦秦好久了,將軍引兵前來,我們小民求之不得,萬望將軍早日攻下虹城,讓百姓解除繁重的徭役之苦。」里長臨別時再次拱手施禮,用近乎哀求的語言對項羽補充說道。

正在這時,范增派來的信使也到了。項羽迫不及待地打開信袋,取出信來,上面寫道:

「將軍:

自與將軍分兵兩路,現我部已抵北門,正在虛張聲勢,吸引城中視線。我已提前派人進城探明城中虛實,虹城果然非同一般,太守李智不但足智多謀,而且陰險狡詐,更有趙闖、孫飛二將輔助,一個擅長射技,一個擅長刀法,二人皆可稱為萬人敵。但是,虹城太守雖然多謀,卻很寡斷。上兵伐謀,將軍暫時萬不可冒然攻城,先悄然紮下營來,等待時機,到時老夫自有破敵之策。

伏望!伏望!

范增」

項羽不讀此信則罷,讀完此信,哈哈大笑起來。五位將軍被他笑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信里寫的什麼。

「參軍真是謹小慎微之人。他捎來書信,我當是催我進兵的,原來是讓我駐紮下來,且莫冒然進兵。」項羽掃了一眼眾將,臉上現出不屑一顧的神色。

「參軍果然謹小慎微。想我們兄弟,一路殺敵,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何曾有懼!如果不是前面有河擋住去路,只怕兄弟們現在已經坐在虹城太守府上喝慶功酒了。」眾將先是哈哈大笑,接著站起身來,個個怒目圓睜,鐵拳握得「咯吱吱」響,擺出渾身有使不完力量的架勢,一齊對項羽附和。

「好,今天休息一晚,明天一早命令軍士搭好浮橋,渡河作戰,一舉拿下虹城!」項羽一拍桌案,下達了命令,早已把叔父所說的遇事要多向參軍請教的交待拋到了腦後。

「遵令!」五位將軍雙手抱拳,躬身退出大帳。

作者有感於范增信里諄諄之言,遂有《伐謀》詩一首:

人間何必苦相爭,聒噪從來是殺聲。

莫效聞雞忙起舞,書中自伏萬千兵。

四、反暴秦人心所向弱巾幗巧勸郎君

項羽布置好作戰任務,依然激情澎湃。他回到中軍帳後,看到虞姬還沒有入睡。

虞姬已經習慣了這樣等待項羽的回來,哪怕再遲,她都會等,特別是前方戰事吃緊關頭,項羽一夜不回,她往往會和衣而眠,直到天明。同樣,項羽知道,無論自己回來得多遲,都會看到心愛的娘子在等待著自己,這似水柔情也為他白天奮勇殺敵注入了巨大的力量。

「娘子,把我今晚上缷下的盔甲準備好,明晨我就要穿。我已經下達了明天一早渡河攻打虹城的命令。你暫且留在帳中,我會安排人照顧好你。」項羽交待虞姬。

「郎君放心,妾自會把郎君的一切準備停當。」虞姬說著,從枕頭下面拿出了那方紅絲羅帕,上面有她親手綉著的一對鴛鴦,又用絲線,將羅帕縫在了項羽的戰袍里。每次項羽出征作戰,細心的虞姬都會把它這樣縫著,依照家鄉的風俗,這樣可以給徵人以力量和勇氣,保佑徵人平安歸來。而項羽也早已把這一細節當成了上戰場前準備工作的一部分,似乎帶上這方羅帕,自己真的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力量了。

夜裡,颳起了北風。那風吹得天旋地轉,睡夢中的楚軍士兵那單薄的帳蓬也被這突如其來的風吹得無影無蹤,而更讓人接受不了的是,天上又飄起了雪花。長途行軍了兩日的將士們多是青壯年人,夜裡實在太困太累了,而明天又要去攻打虹城,所以他們也顧不了這寒冷的天氣,都背靠著背擠在一起,也有互相抱著取暖的,但都依然睡得很沉。

第二天天還沒亮,項羽和虞姬早早醒來,他們攜手走出了大帳,卻被遠處的情景驚呆了。

楚軍軍營的北面,被什麼東西遮擋了起來,形成了一道「屏風」。二人走近一看,原來是舊門板,舊床板,還有破木車,而將士們依然還在做著殺敵的美夢呢。

「怎麼回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會有這些屏障?」項羽一連問了三個「怎麼」,「莫非天助我也?」

「這分明是百姓家的東西,只是這些東西怎麼會跑到這裡了,為我軍將士擋風了?」虞姬也是一頭的霧水。

正在這時,聽到不遠處傳來了歌聲:

「反秦烽火兮漫荒城,萬里何懼兮降天兵。

輕徭薄賦兮魚思水,風雪無情兮人有情。」

二人循聲望去,看到遠處有個身影在晃動。項羽高聲問道:「誰?」

「將軍,是我,本地的里長。」

「這是怎麼回事,你怎麼獨自在這裡?」項羽急忙向里長走了過去。

「昨天夜裡不是突然颳起了大風嘛。百姓怕將士們夜裡受凍,就自發地把自家用不著的門板、床板卸了下來,又推來了破舊車子,暫時安放在這裡為將士們遮擋一下風雪。」

里長雖然回復得輕描淡寫,但是卻如一股暖流流入了項羽和虞姬的心窩。虹城的百姓太好了,有這麼好的百姓作為後盾,我們何愁不能打敗暴秦,讓百姓免受倒懸之苦呢。

項羽信心倍增,感到拿下虹城已經刻不容緩,他立馬回到帳中,披掛整齊,他要立即集合軍隊,渡河進攻虹城。

正在這時,從他的衣服里掉落了一樣東西,虞姬立即撿起,一看是一個布袋,也沒有太在意,就隨手放在了案上。

可是項羽隨口說道:「參軍太過謹慎,居然來信讓我緩兵再戰。」

「什麼?這是參軍的書信?讓你緩兵再戰?我看看。」虞姬從布袋裡取出信來,一口氣看完,臉上立即露出了驚訝的神色,說:「這是參軍讓你不要冒然進兵的。郎君啊,你怎麼不按參軍的部署暫緩進軍呢!」

「參軍太過謹慎。我軍長途來攻,本當一鼓作氣拿下虹城。這三軍士氣如若再而衰,三而竭,如何是好。」

「郎君啊,你想想,參軍信中說的不無道理。我軍雖然鬥志未減,但畢竟長途跋涉,早已人困馬乏,何況參軍也說了,虹城軍隊多於我軍幾倍,如不等待時機,三軍將士定然會白白送死的。參軍一向足智多謀,叔父對他都言聽計從,自從我軍有了他之後,人員傷亡減少,而戰鬥卻勢如破竹。你想想,哪一次勝仗不是按他的計謀取得的。郎君務必三思,一定按參軍的計划行動啊。」

項羽聽了虞姬的一番話,停下了正在系著的甲帶,皺了皺眉頭,略有所思,覺得虞姬說的很有道理。但昨天晚上命令已經下達到了五位將軍,軍令如山,如何再收回。

正在這時,小校通報,五位將軍已經來到帳外了,正在等待下達出發的命令。項羽立馬把他們叫了進來。

「諸位兄弟,昨夜我反覆思考了參軍的來信,覺得他說得有道理。我項籍和諸位兄弟一樣,絕非貪生怕死之輩。但為了達到攻取虹城,解決我楚軍北上西征的後顧之憂,還是暫且忍耐一下吧,待范參軍有了進攻計劃、時機成熟時再攻不遲。」

主帥如此一說,大家心裡雖然憋屈,但是也不好再爭,只得悻悻回到原地待命。

這正是《悲項羽》所寫:

百戰風聲四野侵,古城樓上暫登臨。

一朝楚漢烽煙起,為何轉瞬失民心?

五、酬百姓兜土築城初試弓威震秦兵

「郎君,二萬五千軍士,不能老是在露天地上待著吧。既然范參軍要我們不急著進兵,倒不如在此先修一座城池。」

「修城池?娘子如何想出這個辦法?」項羽驚諤地看著虞姬。

「郎君,我白日里看了下,這裡土地平曠,一望無際,原本不是用兵之地,但是西面一條大河乃是絕好的天然屏障,而腳下的屯兵之地,正是這道屏障的咽喉。在此修城,可以有三大好處:一來可以扼住這個咽喉,以一當十擋住敵軍東渡,二來可以讓我軍暫時有個立足之所,如若一時半會攻不下虹城,即便退回也可以圖謀長久駐軍,三來這裡遠離虹城,有了城池也可以讓附近的百姓有個集市貿易的場所。」虞姬大膽又充分地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娘子這個建議很好。我軍人多,哪怕一人一兜土,也足夠建座城池的了。我這就下令掘土築城。」

於是,項羽讓小校傳令下去,人人挖土築城,以備長久作戰之用。

為了節省築城時間、提高築城效率,項羽又帶領手下將領仔細察看了一番地形,最後選擇了附近殘存的一座古城的廢墟為新城城址。士兵們因為在風雪之夜受到了百姓的關照,人人懷著感恩之心,幹起來更加賣力。或用隨軍攜帶的挖土鐵鏟,或到附近農家找來挖土鐵鍬,或砍掉灌木樹的小枝條編織運土工具,沒有工具的士兵就乾脆用刀槍挖土,用戰袍兜土。總之,能想到的辦法都用上了。

附近十里八鄉的百姓聽說楚軍來了,正在築城,準備攻打虹城,也都紛紛從家裡拿來取土工具,加入築城隊伍。兵民邊干,邊唱起了慷慨激昂的歌謠:

黃雲漫卷兮天地昏,蕭蕭落木兮盡歸根。

千古光陰兮逐水逝,九層之台兮壘君恩。

人多力量大,不到三天,一座長、寬各三百米的四方形小城就築好了。項羽又命令士兵掘開西邊石樑河,引水流入壕溝作為城池。雖然正值隆冬,士兵們因為有了居住的場所,也都信心倍增,個個摩拳擦掌,時刻待命一舉攻取虹城。

後人有《觀霸王城》詩讚賞這座新建小城:

一馬平川扼石樑,硝煙烽火暴秦亡。

小城何以聲名遠?只為蒼生擁霸王。

楚軍在城南十五公里處築城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到了虹城。

太守李智這幾日神經都緊緊地綳在了北城的防禦上,當他接報說城南出現楚軍,並且在築一座城,哪裡肯相信。但略加思索,方才如夢初醒,馬上捶胸頓足,後悔自己中了楚軍聲東擊西之計。他清楚地知道這小城對楚軍的重要性,有了這座小城,他們可以攻,可以守,鎖住了石樑河的咽喉要地,可以長期作戰,完全成了虹城的切膚之痛。

「太守何須如此頹喪!莫說楚賊築了座土城,即便築了面銅牆鐵壁,也是徒勞。給我三千人馬,我即刻前去踏平楚軍小城。」趙闖主動請纓出擊。

「趙將軍果然神勇!你去攻打楚軍,我等在城中加緊防備,不給北面楚軍以偷襲之機。此次出擊,不管主帥何人,一定不可輕敵,注意保全我軍實力。」

太守把城中守軍的一半兵力撥給趙闖。趙闖領著五萬人馬緊急行軍,不消半日,就來到了石樑河西岸,遠遠看到楚軍一面帶有「項」字的大旗高高插在城門上,他勒住戰馬,頓時「哈哈哈」大笑三聲。

「小小楚賊真是自不量力,膽敢以卵擊石。看那彈丸城池,定不堪我大軍輕輕一踏!」趙闖平日看慣了虹城高大雄壯的氣勢,哪裡肯把眼前的小城放在眼裡。因為不能渡河,便傳令下去,紮下營來,暫且與楚軍形成隔河對峙的局勢。

冬天的白晝本就很短,秦軍紮下營後,夕陽正在西墜。趙闖帶領將士來到河邊觀看楚軍新城。趙闖本是神箭手,他站在河西,看到斜陽中楚軍城上飄揚的「項」字大旗,再次「哈哈哈」笑了起來。

「看我的!」趙闖邊對手下說,邊取下背上的弓來,抽出箭來放上,用力拉滿,一箭射斷了城上的旗杆。

秦軍主帥射斷城上旗杆,這還了得。早有人報知中軍帳中的項羽,項羽一聽氣得「哇呀呀」暴跳如雷,本想立即引兵渡河出擊,但又想到還沒有參軍的消息,只得強忍怒火。

「眾位將軍隨我來,我倒要看看是哪個吃了王八膽了,敢射斷我主帥旗杆。」遂帶領五員大將登上城牆一看究竟。

趙闖只是聽說項羽如何如何神武,現實中哪裡見過項羽的威容。當他正在為射斷城上旗杆沾沾自喜時,忽見一員將領大步流星登上城來。二人只有一河之隔,趙闖把項羽看得分外清楚:身高八尺,威武雄壯,手持乾坤戟,在夕陽的映照下彷彿一尊金塑。趙闖倒吸了一口冷氣,不由得膽怯起來,心裡暗忖:這哪裡是什麼將軍,分明是天兵天將下凡,也難怪太守每每提到此人就不寒而慄。趙闖越看越怕,越怕,那顆心越「突突突」跳得厲害,本想再射對方一箭的,但雙手早已因為心驚肉跳而不能自持了。只見項羽手下兩名小校吃力抬來一張巨弓,卻被他一手輕輕抓起。

趙闖已經被項羽天神般威風凜凜的相貌驚呆了,本來有心想退回,可站在那裡竟然挪不動一步了。

再看項羽,也不說話,從容地從箭囊中抽出一支鵰翎箭來,放在弓上,朝著對岸就射了過去。

隨著「嗖」地一聲箭響,那箭不偏不倚,正中趙闖面門。可憐趙闖,還沒來得及叫一聲,就應聲倒地。

趙闖身邊的部將,看到剛才還神氣十足的主帥就這麼被人家串了糖葫蘆,一命嗚呼,早已嚇破了膽。剛要彎腰去扶趙闖,忽聽項羽高聲喝道:「對面秦軍還不速速滾回城去,等待何時?」

這一喝,直喝得天昏地暗,石樑河水都流錯了方向。秦軍將領哪裡還敢再去扶趙闖的屍體,都嚇得直往大營里跑,膽小點的已經跑不動了,趴在地上拚命往回爬。

今人詩《霸王新城試弓》為贊:

城上霸王初試弓,長天鶴唳正驚風。

滿河流水尚回首,更況寒冬一夏蟲。

六、抓戰機血染虹城別小城虞姬贈繭

項羽回到營中,一方面囑咐手下加緊防禦,不可有絲毫怠慢,一方面與部將計劃著下一步的行動方案。

哪想到,一夜過後,探馬來報,說是秦軍早已人去營空。

正在這時,傳話官送來范增信件,項羽心想,這老頭來信定是又讓我緩兵的。——緩兵緩兵,緩到何時!項羽早已按捺不住了戰鬥的衝動,但也只能無奈地接過,慢慢打開了信袋。信中寫道:

「將軍,

孫子曰:上兵伐謀。多日來,我已私下派人與虹城太守李智交涉,曉之以大義,欲說服於他,他亦表示願降楚軍。此乃攻取虹城之絕佳時機,不可有誤。又因此人多謀,不可輕信,為防有詐,故將軍接信後,須派遣部分老弱軍士先行入城,將軍自率主力遠遠斷後,切忌冒進。若是城門關閉,將軍即刻引軍後退,不可強攻。如若城門大開,便可立馬殺入城去。城中內應已安置妥當,勿慮。

切!切!

范增」

項羽閱完來信,異常興奮,立即召集部下,依計行事,號令大軍立刻出發,渡過石樑河,直撲虹城。

百姓聞說虹城太守降了楚軍,盡皆歡欣鼓舞,他們又主動送來家中的門框、床板等用具,搭成浮橋送楚軍渡河。

項羽按范增信中所說,把楚軍分「弱」與「強」前後兩支隊伍,馬不停蹄地向虹城進發。

項羽遠遠地看著虹城,那城樓高聳入雲,果然氣勢非凡。

後人有《虹城》詩為證:

雲中隱隱氣恢宏,征雁飛來也忘行。

汴水千秋生大運,地靈人傑古虹城。

項羽心想,我項籍自征戰以來,什麼樣的城池都不曾放在眼裡,眼前虹城果然非同一般,幸虧聽信了參軍和娘子的主意,如若當時強攻,縱然攻下,也定然會損失慘重。前路兵馬很快來到城下,卻見城上守軍徐徐放下弔橋,分明是開關降敵,請楚軍進入。可是,這支前哨人馬剛剛進入,弔橋卻突然升起,城裡隨即傳來廝殺之聲。城上也立即向城下亂箭齊發,射中了不少楚軍士兵。項羽立即回馬,心想,參軍果然早有防備,這太守實在狡猾,且可恨至極。

正在危急關頭,只見護城河上的弔橋突然又落了下來,城上出現一批人馬,手持利刃,從背後對著正在放箭的士兵一陣亂砍。

「殺進城去!」項羽看到弔橋落下,知道城中有了新的變化,把乾坤戟向空中一揮,楚軍立即殺回了城裡。

項羽剛剛殺到了城門,官軍拚命攔截,但楚軍如猛虎下山,哪裡還攔得住。

項羽一馬當先,正殺得興起,斜刺里殺來一隊人馬,為首一員大將,騎著一匹高頭戰馬,手持一把偃月大刀,這不是別人,正是李智手下戰將孫飛。

「楚賊小輩,還不快快下馬受死,你孫爺爺在此等候久矣!」孫飛不認識項羽,以為對方只是個無名小卒,哪裡知道項羽的厲害,懵懂中揮刀朝他砍去。

項羽看到他大刀砍下,不慌不忙,用乾坤戟只輕輕向上一磕,孫飛頓時覺得虎口發麻,手中的大刀早已飛到了空中。孫飛這才仔細看了看來人,恍惚中想起太守所說的項羽,只說了聲「不好」,便撥馬調頭要跑,可是跑已經來不及了,只見項羽手起戟落,只一下,便把孫飛砸了個腦漿崩裂,屍體「砰」地一聲跌落下來,戰馬落荒而逃。

孫飛手下軍士,看到自己如此神武的主帥都不堪對方一擊,瞬間命喪黃泉,這才想起細看項羽。但見這員猛將,身披紫紅戰袍,座下一騎昂首挺胸的烏騅馬,頭戴銀白頭盔,頭盔上一縷紅纓在硝煙中飄擺,手持乾坤戟,喝聲如雷,一乾戳去,如串糖葫蘆一樣,刺穿多人。看到這裡,哪個還敢戀戰,有的四下逃竄,有的乾脆跪地求饒。

楚軍早已殺紅了眼,也不管投降不投降的,見人就殺,一路殺向了太守府。

正當項羽帶人圍攻太守府時,忽然從太守府里一陣亂箭射出,楚軍紛紛中箭,項羽急忙一邊用乾坤戟撥打亂箭,一邊指揮軍士後退。

項羽組織人馬,三番五次朝里衝殺,都被亂箭擋住。正當他焦急之際,忽然裡面停止了射擊。

「將軍,太守已被我等縛住,請將軍發落。」只見有人把太守五花大綁,帶了出來。原來,范增在太守府裡布置了內應,抓住了太守,把他綁了出來,帶到項羽面前。

太守李智,看到眼前的項羽,臉色陡變,心想,都說項羽威武,果然名不虛傳。但他畢竟飽讀詩書,當稱有節之士,不願下跪,項羽用戟直接對其腿上一打,把他打趴在地。

「你這廝著實可恨,本已投降我軍,或許可以保你一條狗命,哪曾想你如此狡詐,妄圖賺我楚軍進城一舉消滅,不殺你何以對得起今日陣亡的楚軍將士。」項羽坐在馬上,雙手挺起戟來,正要刺他,忽然聽到有人高喊:

「將軍且慢!」

原來是范增來了。

「將軍,李太守雖然該死,但他畢竟為朝廷效力,情有可原,不若饒他一命,也彰顯我楚軍乃仁義之師。」

「此等狗官,饒他何用。」殺得性起的項羽哪裡還聽得進范增之言,只見他一戟刺入李智的前胸,復又挑起,用力一扔,扔得不見了蹤影。

後人為虹城太守傷感之餘,也寫《憫太守》詩一首:

詩書飽讀本謀生,卻累風雲半世名。

若是當年隨項去,置身楚漢為誰爭?

戰鬥徹底結束了。項羽這才急忙翻身跳下馬來,連連向范增施禮。范增還禮畢,把項羽請入太守府里上坐。范增便把戰前自己的行動計劃說給了項羽聽。

原來,范增一方面虛張聲勢,穩住虹城太守,一方面讓軍士化裝成百姓,混入城裡以為內應,同時為了能力爭兵不血刃拿下虹城,他又寫了幾封書信給太守李智,信中分析了當前秦亡楚興的大趨勢,勸他順應天意,早為自己的後路著想,歸降楚軍。太守李智,將計就計,一方面假裝投降楚軍,一方面暗中把孫飛的主力轉移到南門,準備把楚軍主力誑入城中,一舉殲滅。但是,范增在謀略上畢竟更勝太守一籌,便又留了個心眼,如果他歸降則罷,不歸降就利用收買好的內應活捉了他。

拿下了虹城,范增寫好手札,讓人連夜送給項梁報捷。又貼出安民告示,開倉放糧。方圓百里的百姓聽說虹城為楚軍攻下,無不拍手稱快,激動不已,紛紛扶老攜幼,拿著口袋、笆斗,前來領取糧食。

安頓好虹城軍隊和百姓,項羽帶領幾名隨從,又回到城南的小城裡來接虞姬。

按照范增的交待,項羽撤走時,並沒有打算放棄這座新建的小城,而是要按排虞姬的哥哥——自己的五員戰將之一的虞子期駐守此城。料想不到的是,一員小將站了出來。

「姐夫,自我楚軍舉起反秦大旗以來,攻無不取,戰無不勝,全仗姐夫和各位將軍的神勇。子期哥哥堪當將才,還有大任等他去擔當。小弟自從隨軍以來,手無寸功,今天願意為姐夫留下駐守此城。」

這小將不是別人,正是虞姬的弟弟——剛滿十八歲的虞子冀。

虞姬有一兄一弟,哥哥虞子期不喜歡讀書,只愛武槍弄棒,是一員武將,十分驍勇善戰,而弟弟虞子冀自幼不但習武,而且學文,可謂文武雙全,深得父親和姐姐的喜愛。

項羽開始並不放心把小城交給毫無作戰和守城經驗的妻弟,但想到反秦大業任重而道遠,他更需要虞子期那樣的武將上陣衝殺。當他看到虞子冀那稚嫩中充滿智慧的目光時,也就同意了,並一再向他說明此城的重要性,囑咐他好好守城,不可有半點閃失。虞子冀心領神會,完全清楚這位粗中有細的姐夫對自己的信任和對小城的重視。

城四周百姓聽說虞姬要走了,都來送行,希望虞姬在反秦戰爭結束後,能再回來。臨別時,虞姬從袖中拿出幾個白色的小東西,交給幾名婦女。

大家接過東西來,面面相覷,都不知道是什麼。

「這叫繭,本是我從家鄉吳地帶來的紀念物,有長長的絲,寄託我對家鄉的思念,平日未曾離身,想家的時候,我都會拿出來看看。這幾天,我看你們這裡有不少野生桑樹,這個東西就留給大夥,大夥好好保管它,到了明年春暖花開之時,自會從裡面生出一種蟲子來,叫蠶,到時就採摘這裡的桑葉餵養,蠶結繭了,抽出絲來,就可以紡線織成你們所渴望穿戴的綾羅稠緞來了。至於具體如何餵養,如何抽絲,子冀會告訴你們的。」說完,虞姬被扶上了一輛馬車,透過車窗,向送行的人一一揮手,灑淚告別。這正如《詠虞姬》詩所寫:

一從吳地走天涯,半是飄蓬半是家。

莫道紅顏天意妒,千秋無愧美人花。

項羽和范增帶領軍隊回歸主帥項梁大本營交令。半路上接到密報,說是項梁由於輕敵而身負重傷,急等二位回去。項羽把軍隊偷偷交於自己素來信任的五員大將帶領,自己和范增走近路日夜兼程,來到項梁帳前。

原來項梁接到范增拿下虹城的報捷後,心中大喜,認為進攻彭城的後顧危機已經解除,在還沒有等到項羽和范增回來的時候,就冒然帶領大軍攻取彭城周邊各郡,因為輕敵,在攻打定陶的戰鬥中,被秦軍大將章邯部下一箭射中,兵敗撤回大本營。

此時的項梁箭傷感染嚴重,躺在床上,已是奄奄一息。咽氣前,他向項羽做了後事安排。

「籍——侄,想我們叔侄自舉義旗以來,所到之處勢如破竹,秦軍盡皆望風披靡,本想推翻秦朝,與侄兒共坐天下,無奈叔父天命該絕如此。如今重擔落在了你的肩上,你要勇敢接替叔父反秦大任,繼續帶兵北上西進,消滅秦軍主力章邯,一鼓作氣,直搗咸陽,推翻暴秦。」

他又輕輕指了指范增,對項羽說:「范參軍不但足智多謀,而且忠義果敢,你要以父視之,喚作亞父,凡事多聽他的,不可魯莽。」

他又拉住范增的手,說:「自起兵以來,范參軍與我肝膽相照,我之侄即你之侄,當盡心儘力輔佐籍侄,助他成就霸業。」

項梁交待完後事,含恨而去,死時五十有一。

七、楚霸王兵困垓下,鎮虹侯力戰解圍

項羽果然不負叔父重託,歷經無數次艱苦卓絕的戰鬥,特別是破釜沉舟後的巨鹿之戰,一舉消滅了朝廷派去鎮壓的主力章邯大軍,後又與劉邦兵分兩路,直搗咸陽,終於在公元前206年,推翻了秦朝的統治,自立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分封諸王。可是,正當他根基未穩的時候,被封為漢王的劉邦不甘屈居人下,在謀士張良、蕭何等一干人的輔佐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拉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在四年鬥智斗勇的拉鋸戰中,項羽漸漸暴露出了婦人之仁、心慈手軟的弱點,再加上用人不當,氣走范增,戰略上出現一系列失誤,最終兵敗如山倒,不得不帶領部分殘兵敗將一路南撤。

再說虞子冀留守小城後,自知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鬆懈。他一方面研讀兵法,刻苦習武,加強小城的軍事戰備,一方面和百姓開荒種地,發展生產,很快成長為一名出色的守城將軍。項羽沒有忘記這個妻弟,在自己稱西楚霸王后,加封子冀為鎮虹侯。當地百姓聽說項羽當上了霸王,回想起他曾經親自帶領將士修築新城,又一舉奪取虹城,為了感恩於他,就將這座小城叫做霸王城。

項羽帶領殘兵敗將一路南撤,虞子冀派人打探到消息後,希望能把項羽接到霸王城暫避一時,修整力量,補充汲養,再與漢軍一決雌雄。哪曾想項羽還沒到霸王城,已經在城西三十五公里的垓下陷入韓信的十面埋伏之中。

「如今,我王在垓下陷入漢軍的重重包圍圈中,形勢萬分危急,如不及時前去援救,後果不堪設想。」虞子冀急忙召集將領商議對策,他接著說:「六年前,大王按范參軍建議,把我等留下駐守此城,一方面要發展生產,擴大和鞏固我楚軍地盤,另一方面就是看中了我們霸王小城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希望各位將軍,能隨我一道殺向垓下,迎取大王來城中暫住休整。」

「虞將軍言之有理!覆巢無完卵,今大王陷入困境,我等豈能坐視不管!」眾將領聽完虞子冀的介紹,無不表示贊同。

虞子冀集合起了全城軍士。點將台上,小將軍手握長槍,渾身披掛銀盔銀甲,向全體將士做了出發前的動員講話。緊接著,打起「虞」字大旗,一路渡過石樑河、沱河兩條南北大河,向垓下殺去。

再說漢軍大營中,韓信正在為項羽落入了自己精心布下的十面埋伏陣而同眾將士舉杯慶賀,他認為消滅楚軍在此一舉了。忽然接到傳話官來報,有一路人馬從東南方向殺了過來。

韓信不敢怠慢,急忙帶領眾將士出來觀看。當他聽說來軍打的是「虞」字大旗時,不禁「哈哈哈」大笑起來。

「我當何方人馬呢,原來是個黃毛小子!」韓信輕蔑地說。

韓信布置十面埋伏時,不是忽略了霸王城,而是根本就沒有把這座彈丸小城放在眼裡。他先是以極小的代價,拿下了垓下周圍的幾座重要城池,其中包括虹城,使得項羽兵敗後,必走垓下,進入他的埋伏圈。他想,無論是捉住還是殺死項羽,他都將能建立楚漢戰爭中的蓋世奇功,必將名揚千古,一掃自己自小被人譏諷和嘲弄而積壓心頭多年的心理障礙,更加去除自己當年誠心投靠項羽時、卻被他笑話成「手無扶戟之力」的心理陰影。

各地盡皆傳說「韓信用兵,多多益善」,自己率領的大軍所到之處,項羽管轄的各地人馬,要麼聞風喪膽,抱頭鼠竄,要麼按兵不動,靜以觀望,哪曾想這個愣頭小子竟然自不量力,膽敢以卵擊石,來與我漢軍七十萬人馬作對。韓信邊想,邊命令各路人馬按兵不動,穩住陣腳,只讓東南方面的軍隊迎敵。

虞子冀縱然是「以卵擊石」,但他也毫不畏懼。他舞動大槍,帶領手下人馬,奮力朝漢軍殺去,雖然他率領的楚軍人人奮勇,個個爭先,但漢軍終究人多勢眾,形成了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虞子冀是三進三出,絲毫撼動不了漢兵的陣勢。他們從早上殺到晌午,又從晌午殺到黃昏,雙方人馬傷亡慘重。直殺到筋疲力盡後,虞子冀只得收兵,以圖良策。

虞子冀撤退到城中,他思來想去,覺得面對漢軍強大的兵力,強攻絕非上策,必須智取,當下之計,不是與漢軍硬拼,而是接應大王脫離漢軍的包圍圈,進入霸王城裡。於是,他修書一封,派人化裝成百姓,趁著夜色的掩護,偷偷穿過漢軍軍營,來到項羽帳下。

被困垓下的項羽,白日里聽說有一支大軍在衝殺漢軍,他不清楚是哪路人馬。自己自從兵敗以來,不說眾叛親離,也是樹倒猢猻散,能有哪路人馬會在這關鍵的時刻前來救駕呢!眼前突然看到虞子冀的來信,頓時感慨萬端,仰天長嘆。想想自己所帶八千子弟兵所剩不足百人,自己的五員大將,龍且戰死,英布、季布兄弟降漢,鍾離昧兵敗自殺,虞子期途中外出搬取救兵依然音信全無,現在唯有虞子冀始終留守舊城,忠心不渝。

項羽打開信來,信中寫道:

「大王陛下:

自新城一別,轉眼已近六年。

當年我楚軍攻無不取,戰無不勝,盡皆仰仗大王之蓋世神威,以至除暴秦,建大楚,分封諸王。哪曾想豎子劉季,背信棄義,不顧天之大道,悍然挑起楚漢之爭,致使天下蒼生二受兵燹之苦,不得休養生息。

憶當年子冀雖年幼無知,但蒙大王器重,委以重任,留守新城。子冀對王之重託時時銘記心頭,不敢絲毫有懈,謀生產,練軍隊,致新城於兵荒馬亂中如世外桃源,百姓安居樂業。

子冀於日里縱然傾全城之兵奮勇拼殺,無奈漢軍人多勢眾,實難突破。今暗遣書信一封,意欲與大王合兵一處,迎大王暫住新城,等待時機反戈一擊。一應軍事行動,還望大王儘快定奪為荷,子冀渴盼迴音。

鎮虹侯虞子冀伏惟頓首。」

項羽讀完書信,即從後帳喚來了虞姬,把信遞到了她的手裡。虞姬不解,這個時候,漢軍已經把垓下圍得鐵桶似的,哪裡還會有信件呢?當她看到這是子冀來信後,猛然間難以抑制自己的情感,不由得流下淚來。想想自己十九歲即跟隨大王南征北戰,時刻不離左右,半個月前自己的哥哥外出搬取救兵,至今未回,生死不知,小弟子冀跟隨自己出來征戰多年,姐弟離多聚少,即便在郎君當上了西楚霸王時,也沒有過上一天團聚安穩的日子。虞姬想到這裡,再看看眼前面色沉重、盡顯蒼老的郎君,不禁悲從中來,心如刀絞。

為了讓項羽能夠輕裝上陣,殺出重圍,虞姬便舉劍自刎垓下,上演了千古凄婉的愛情悲劇。至於虞姬自殺時的細節,這裡不必贅述。

今人又有《悲項王》詩一首:

千里烏騅白玉鞍,換來頭上紫金冠。

而今垓下籠中鎖,虎落平川龍擱灘。

中軍帳中,項羽緊急召集部下商討眼前對策。

大家結合虞子冀書信內容,認為現在人困馬乏,垓下絕非久留之地,如能撤退到霸王城中,暫作休整,不失為上策,況且漢軍只會越聚越多,如不儘快突圍,必將坐以待斃。商討完畢,項羽立即給虞子冀回書一封,讓信使火速帶回。信中相約於子夜三更時分採取聲東擊西戰術,讓手下一員大將帶領少部分人向西佯攻,自己帶主力向東南突圍,命虞子冀準時前來接應。

當天夜裡,碰巧上起了大霧,這本是突圍的難得時機。

三更時分,項羽命令少數兵士向西佯攻,自己則率領大隊人馬悄悄向東南轉移。哪曾想到,項羽卻在大霧瀰漫中走錯了方向,他不是往東南方的霸王城轉移,而是沿著古汴河向東前進了。虞子冀帶領軍隊,如約從東南朝西北奮力廝殺,殺了一個時辰,卻怎麼都不見項羽從裡面殺出呼應。

凡事皆有利有弊,項羽雖然因為走錯路線沒能和虞子冀會合,但虞子冀從東南方向的廝殺,掩護了項羽的突圍,為項羽以極小的代價順利轉移增添了籌碼。虞子冀直殺到天明,仍不見大王一兵一卒,正不知何故時,突然探馬來報,項羽已經成功突圍了。虞子冀這才如釋重負,立即傳令兵撤霸王城。

若問虞子冀這一仗打得如何慘烈,有七絕《垓下之戰》為證:

鐵壁銅牆氣勢森,漢兵十面欲王擒。

汴河千古猶流血,一片殺聲聽到今。

八、為救主誘敵深入霸王城壯士喋血

主帥韓信第二天一看,一夜混戰中走了項羽,如何了得,自己精心布下的十面埋伏陣,豈能說破就破,這不但讓自己在眾將中顏面掃地,而且無顏面對漢王劉邦,自己當初可是拍著胸脯、信誓旦旦地向他立了軍令狀的。

「都是爾等圍困不力,致使走了項羽,按軍法當斬!」韓信頓時勃然大怒,拔劍要斬手下副將,幸虧他人力勸,這才住手。

「還不快快尋找項羽,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如若捉不到,爾等都提頭來見。」韓信十分震怒,「都怪這小子從中作梗,破壞了我十面埋伏計劃。給我全力追殺虞子冀!」他立馬調整了戰略方針,一方面派人繼續尋找並追擊項羽,一方面命令大軍緊緊追擊虞子冀。

虞子冀在此地駐紮幾年,對方圓百里的地理形勢熟諳於心,何況來時已經做好了撤退的準備,過河有船,遇險有路,所以一路順利,遠遠地把漢軍撇在了身後。

虞子冀順利撤退到霸王城中,帶領手下將士們來到主帥府里,這才長長舒了口氣。

哪想到虞子冀方才坐定,探馬又報,說是虞姬娘娘已於昨夜自刎垓下,項羽於夜裡突圍,走錯了方向。

虞子冀聞聽此報,頓覺五雷轟頂,眼前一片漆黑。他那原本年輕英俊、白裡透紅的面龐也轉瞬變得臘黃。

「姐姐,姐姐呀,你怎麼會自刎呢,你怎麼會這麼傻呢。勝敗乃兵家常事,何況大王還沒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他依然可以回到江東,那裡有自己的力量,是自己的根據地,可以捲土重來啊。」

他的耳畔隱約迴響起了在家鄉常聽常唱的兒歌來:

姐姐短,姐姐長,姐姐攙個小兒郎。

拌家飯,裁衣裳,姐姐疼弟如親娘。

他的眼前也同時浮現了一個生動的畫面來:

家鄉吳地,山清水秀,姐姐逗著小弟玩耍,還陪伴他讀書識字,舞槍弄劍。

以前,姐姐溫柔賢惠,對自己百般呵護體貼。這些年來,她跟隨大王轉戰南北,福沒享到,苦頭卻吃盡無數,如今一路跟隨大王南撤,怎麼都沒想到她會為了不成為大王的累贅而自刎垓下,從此姐弟陰陽兩隔。

自己和哥哥虞子期跟隨大王起兵吳地,攻必取,戰必勝,一路上讓官兵聞風喪膽,是何等的快哉!不曾想反秦風煙方熄,楚漢戰火又起,大王戰敗南撤,八千子弟兵也死的死,逃的逃,幾乎消耗殆盡,而如今哥哥也落得個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我雖然撤退到霸王城中得以苟延殘喘,但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小城早晚必破無疑。

想到這裡,虞子冀定了定神,站起身來,一拍桌案,對眼前眾將說:

「諸位將軍,大王與我們沒有達到合兵一處的目的,漢軍豈能善罷甘休,必然會緊緊追擊,再加上大王對這裡人生地不熟,很可能束手就擒,如果那樣,將士們這兩天的血都將付之東流。諸位將領,我們必須再度出擊,用全城兵力牢牢牽制住漢軍,減輕大王突圍後順利轉移的壓力。」

虞子冀說完,又率領還沒有來得及卸甲的士兵再次出城。他故意讓人把主帥大旗上的「虞」字換成了「項」字,目的是要儘快把漢軍注意力吸引過來。軍隊二渡石樑河,一路搖旗吶喊,擂響戰鼓,吹響號角,徑直向漢軍殺去。

韓信正在為走了項羽余怒未消,派兵全力搜尋,突然接到報告,自東南方向又殺來了一隊人馬,打的居然是「項」字大旗。韓信以為是項羽的敗軍困獸猶鬥,又殺了回來,轉怒為樂,便急忙命令漢軍全力迎戰。漢軍人多勢眾,作戰勇敢,而虞子冀採取的是誘敵戰術,忽左忽右,忽退忽進,時隱時現,無奈漢軍人馬實在太多,最後虞子冀又退到了霸王城裡。

韓信的大軍緊緊咬住不放。他們緊隨其後,來到滔滔南下的石樑河西岸,為了過河,不給楚軍任何喘息的機會,韓信果斷命令兵士把所有戰車沉入水裡,在上面搭起浮橋強行渡河。

兵半渡可擊。虞子冀指揮士兵利用霸王城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抓住漢軍剛走到河中間的有利時機,用弓弩一齊射擊,漢軍紛紛落入刺骨的水中,淪為魚鱉之食。韓信一看越發著急,一方面命令弓箭手朝河對面放箭,掩護軍隊渡河,一方面命令軍隊不惜一切代價向前猛衝。漢軍憑藉人多勢眾,終於上到了河的東岸,從四面八方把小小的霸王城圍了個飛鳥難越,水泄不通。

虞子冀命令軍隊緊閉城門,自己親自在城上督戰。漢軍更是來勢兇猛,如烏雲壓城,勢不可擋。

霸王城本是當年項羽修築的臨時軍營,雖然這幾年虞子冀又加高了城牆,挖深了城池,加固了城門,但哪裡經得起龐大漢軍的進攻。韓信一聲令下,全力攻城,他們硬是挖土填滿了城池,雖然守城軍士人人奮勇,毫不畏懼,亂箭齊發,又用早已準備好的滾木礌石砸向漢軍,但那也只是杯水車薪。不到半日,小城即被攻破。

漢軍從四個城門如潮水般湧進城去,逢人便殺,楚軍只能且戰且退。城中街道狹窄,不利馬上作戰,虞子冀只能下馬棄槍,手持寶劍,帶領軍士展開巷戰,他一馬當先,奮勇廝殺;他血染戰袍,完全成了血人。他已經打得筋疲力盡,最終和部下十餘人被漢軍逼到牆角,亂箭射死,死時年僅二十四歲。

西北風在枝頭呼嘯,霸王城的城牆上,城河裡,街巷裡,到處躺著楚軍士兵的屍體,一股股殷紅的鮮血沿著排水溝流入了石樑河中,染紅了河水,與暮秋的斜陽融為一色,塗染了楚漢戰爭最後一幅悲壯而慘烈的畫面。霸王城完全淪落漢軍手中。

後人有《鎮虹侯》詩專贊虞子冀顧全大局,智勇雙全,忠心耿耿,視死如歸:

少年不負萬兜鍪,坐斷霸王城守留。

楚漢悲歌垓下處,英雄最是鎮虹侯。

正當虞子冀與漢軍苦戰之際,沿汴水東撤的霸王,已經走到垓下東邊四十公里外的枯河,由於大霧散去,這才找回了方向來,他即刻命令人馬調整路線,轉而南行。半路上,項羽聞聽虞子冀為掩護自己而被亂箭射死於城中,哀痛不已。

項羽帶領殘兵敗將,一路馬不停蹄來到烏江邊上,環顧左右,僅剩二十八員戰將和一些傷殘士兵。正當他要在長亭邊上坐下喘口氣時,忽見江面上搖來一隻小船,上面有一老者,高聲喊道:「岸上可是西楚霸王?」

項羽心想,在這個地方,怎麼會有人認識自己呢?小船越搖越近,很快來到岸邊。

「我奉虞將軍之命,在此等候大王很久了,請大王速速上船,小老兒送你過江。」擺船的是一老者,邊說邊跳上岸來。

「虞將軍?!」項羽和眾將聽到虞字,都異口同聲地說。

「敢問老丈是何人?老丈說的虞將軍,莫非是虞子期?虞子期人在何處?」項羽聽到虞子期的名字,一陣激動,迫不及待地問老者。

「正是虞子期將軍讓我在附近江面恭候大王。小老兒姓李,是這十里江亭的亭長。大王請上船,小老兒這就送你過江。」老者邊說邊讓到一邊,擺出請項羽上船的手勢。

「大王,速速上船……速速上船……」正當項羽猶豫時,遠處傳來了呼叫聲,項羽和眾將士舉目觀看,但見一小隊人馬飛奔過來。為首之人正是虞子期。

大家一陣狂喜。虞子期來到項羽跟前,翻身下馬,單膝下跪。項羽急忙將虞子期攙起。

原來虞子期去搬取救兵,所到各地處處碰壁。好多守城將軍,看到項羽節節敗退,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雄風,明知出兵也是送死,都在觀望,哪個還願意前往救駕。虞子期打探到項羽退兵路線,好不容易在江邊找到亭長,安排他在此等待項羽。

項羽看到虞子期雖然按排好了船隻,但看到他沒有搬到一兵一卒,不禁感慨萬分。

自己跟隨叔父舉旗時所帶八千江東子弟兵,一路廝殺,破釜沉舟,攻城略地,直逼咸陽,屯兵霸上,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分封諸王,可謂英名蓋世,威風八面。而今八千子弟兵僅剩二十八人,叔父和子冀戰死,虞姬自殺,自己窮途末路,回去如何向江東父老交待!即使江東父老仍然擁戴自己為王,自己又有何顏面面對這一切!

「蒼天啊!」項羽想到這裡,長嘯一聲。正在猶豫,遠處傳來人嘶馬叫,眾將一看,是漢軍追了上來。

虞子期力勸項羽趕緊上船,自己留下掩護,哪想到項羽高聲說道:

「各位將軍,我軍兵敗於此,非將無能,戰不力,一切皆為天意。籍意已決,絕不過江,誓與漢軍作此最後一戰。諸位如果想回江東,快快上船,籍絕不半點怪罪!」

虞子期等眾將聽項羽如此說,急忙力勸。

「把我的烏騅馬載到江東。江東父老看到此馬,就如同看到項籍。」項羽最後說。

可是,烏騅馬卻怎麼都不願意上船,幾番回首看望主人,最後被強拉硬拽到船上。擺船的李老漢把船篙對著岸上的巨石用力一撐,船迅速駛離岸邊。烏騅馬回首一看,主人竟沒有上船,便昂起頭,對著遼闊的江面長嘶一聲,隨即一頭扎入江中,化作一條烏龍,翻起巨大波瀾,順江遊走了。

項羽沒有了烏騅馬,只能步戰。他帶領手下眾將反覆衝殺,三進三出,接連殺了漢軍二十多員戰將,直戰到自己不剩一兵一卒。項羽橫戟持劍,看了看斜插泥土中的項字大旗,又看了看已投降漢軍、急等殺了他回去邀功請賞的自己原先的部將呂馬通等人,仰天大笑。

「降漢諸將聽好了,我項籍雖然戰敗,但我磊落一生,不似劉季奸巧詭詐!你們也並非貪生怕死之輩,跟隨劉季,皆因受其蠱惑,將來未必會有比項籍更好的結局。你們好自為之吧!」言畢,復又大笑三聲,舉劍刎頸自殺。

漢將看到項羽雖然自刎,但身體挺立不倒,起初都不敢相信,等了半天,看著項羽一動不動,這才有膽大點的上前看看,一推他的身體,絲毫不動,好像生了根,這才相信他真的死了,漢將一擁而上,對著項羽一通亂砍,各取了項羽身上的一件東西後,去向劉邦請功去了。

劉邦打敗了項羽,又掃平了剛被項羽分封不久的小諸侯國,坐上了皇帝寶座,史稱漢高祖,建立了延續四百年的大漢基業。

作者寫到此處,不免感慨萬端,作七絕《詠項羽》一首:

拔山扛鼎又如何?終遜他人詭道多。

血灑長亭空有恨,江濤依舊作悲歌。

項羽從跟隨叔父項梁起兵,到刎頸自殺,前後不過八年,但這短短的八年,卻給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給後人留下了永遠難以泯滅的印象,他那爽朗坦蕩的性格,天真爛漫的思想,氣吞山河的氣概,視死如歸的品質,無不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傷感和惋惜。成王敗寇,孰奸孰誠,孰正孰邪,就作者個人來看,距楚漢戰爭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漢朝史官司馬遷,對這段歷史無論如何都不敢也不可能真正做到「秉筆直書」,縱然他對項羽有一百個同情,也只能避重就輕,頂多在戰爭的發生時間和地點上認真考察和記錄,在項羽的英勇和豪氣上多下點筆墨。人生如夢,回首得失成敗,盡皆過眼煙雲,何必計較太多。作者於2017年5月來到霸王城遺址,感慨之餘作七絕二首:

一、霸王城懷古

古巷幽街沐夕暉,殘垣斷壁掩荒薇。

殺聲已逐波濤去,滿目楊花化雪飛。

二、霸王城

當年楚漢苦相爭,廝殺聲中朝代更。

若解人生如夢事,直須踏上霸王城。

後記:

如今為縣級保護單位的霸王城遺址,周長1200米,距平地約有六、七米高,城牆上長滿了雜樹、蒿草。城內依然保存有老街,護城河也依稀可見,城牆上還有當年的排水通道。2006年經央視四套「走遍中國之宿州」攝製組組考察認定,在固鎮、靈璧、泗縣的三座霸王城中,泗縣的這座古城保存得最為完好。

(朱祥寫於2017年5月10日星期五)

小說畫面欣賞

小說畫面欣賞

朱祥文學微刊

作 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朱祥文學微刊 的精彩文章:

TAG:朱祥文學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