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地坑院的秘密

地坑院的秘密

春節假期餘額不足了,匆匆返鄉過年的人們又將踏上返程的道路,踏上各自日常生存的城市。

城市的家就是一幢幢大樓中的一間間小房,就如一個個的牢籠,而城市就如一片片水泥森林,將我們囚禁其中。只有家鄉,那一座座古老的村落,那一縷縷飄搖的炊煙,才真正能讓我們返璞歸真,能讓我們放鬆心靈。

中國有960萬平方千米的廣袤土地,由於自然條件千差萬別,人類在不斷認識自然的過程中,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形態各異、用材不同的家。有些家已經非常古老,古老到保留了人類還處於幼年時期的居住方式——-穴居。這種居住方式叫「地坑院」。

地坑院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可以說是人類居住的活化石。現在絕大部分地方已經無法見到,只能在河南三門峽陝縣、山西運城、甘肅壠東的慶陽及陝西的部分地區才能見到了。今天我們就以河南為例來看看「入村不見村,平地起炊煙」的古老而神秘的家園。

GIF

GIF

為什麼在河南能保存下來這種古老而神秘的家園呢?主要有一下幾個原因:

1

地形條件

豫西陝縣的三大塬區均自山體向下自然延伸,坡勢平緩,區域廣大。塬面三面都是溝壑,雨水出路通暢,這樣使得塬上較為乾燥。

2

地質條件

黃土層堆積深厚,一般在50米~150米.黃土土質結構十分緊密.即有抗壓、抗震、抗鹼作用。

3

水文條件

該處地下水位較低,一般在30米以下,這樣使得即使在地下穴居,通過院內的坑井也能實現排水,使得院內不積不澇。

4

氣候條件

豫西地區屬於半乾旱性氣候,特點是涼爽乾燥,四季分明,十年九旱,降雨量偏少,年均降雨量只有500毫米左右,很少有大暴雨發生,半乾旱性氣候有利於保持當地土壤的乾燥和堅固.使窯洞建築經久耐用;一年四季溫差較大,更能體現窯洞「穴居」冬暖夏涼的優勢。當地人為防止雨水倒灌進入地下院,通過在地坑院與地面的四周砌一圈青磚青瓦房檐,房檐上砌高30-50厘米的欄馬牆。

自然十分重要,但是社會經濟原因也不能忽視。

5

燃料資源、建築材料缺乏

本區域煤炭資源缺乏,沒有較充足的燃料提供給生產生活,燃料大多靠薪柴,但森林資源較為缺乏,古時建築木料用量較多,通過農閑時開鑿窯洞可以大大節約建築成本。

6

便於生活和農事

該地主要農作物為冬小麥和玉米,而這兩種農作物都需要面積較大的打收和晾曬場地,這種地下住人,地上打場的建築,既能滿足大面積的農事場地,又能將生產生活形成相對的獨立空間。

正是這些自然和經濟的原因,使得人類創造出了這種人與自然極度和諧的居住方式,既方便了人類的居住又充分利用了土地和自然條件。這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這是中華民族珍貴的遺產。可惜 ,現在卻在所謂的新思潮影響下越來越少,幾乎絕跡。

我們強烈呼籲保護位於我們身邊的,那些我們熟視無睹的人類文化遺產,我們強烈呼籲文化事業不要假大空,而要落實到我們身邊的每一項具體事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註冊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注意啦!廚師等技能簽證出現大量拒簽!
崑山急性盆腔炎治療的醫院

TAG:新註冊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