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微課堂·哲學:自我批評嘗試 六

微課堂·哲學:自我批評嘗試 六

自我批評嘗試

作者:尼采

人們可明白我這本書業已大膽著手於一項怎樣的任務了嗎?……我現在感到多麼遺憾:當時我還沒有勇氣(或驕傲?)處處為如此獨特的見解和冒險使用一種獨特的語言,

——我費力地試圖用叔本華和康德的公式去表達與他們的精神和趣味截然相反的異樣而新穎的價值估價!那麼,叔本華對悲劇是怎麼想的?他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中說:"使一切悲劇具有特殊鼓舞力量的是認識的這一提高:世界、生命並不能給人以真正的滿足,因而不值得我們依戀。悲劇的精神即在其中。所以它引導我們聽天由命。"哦,酒神告訴我的是多麼不同!哦,正是這種聽天由命主義當時於我是多麼格格不入!

——然而,這本書有著某種極嚴重的缺點,比起用叔本華的公式遮蔽、損害酒神的預感來,它現在更使我遺憾,這便是:我以混入當代事物而根本損害了我所面臨的偉大的希臘問題!在毫無希望之處,在敗象昭然若揭之處,我仍然寄予希望!我根據德國近期音樂便開口奢談"德國精神",彷彿它正在顯身,正在重新發現自己

——而且是在這樣的時代:德國精神不久前還具有統治歐洲的意志和領導歐洲的力量,現在卻已經壽終正寢,並且在建立帝國的漂亮借口下,把它的衰亡炮製成中庸、民主和"現代觀念"!事實上,在這期間我已懂得完全不抱希望和毫不憐惜地看待"德國精神",也同樣如此看待德國音樂,把它看作徹頭徹尾的浪漫主義,一切可能的藝術形式中最非希臘的形式;此外它還是頭等的神經摧殘劑,對於一個酗酒並且視晦澀為美德的民族來說具有雙重危險,也就是說,它具有雙重性能,是既使人陶醉、又使人糊塗的麻醉劑。

——當然,除了對於當代懷抱輕率的希望並且作過不正確的應用,因而有損於我的處女作之外,書中卻也始終堅持提出偉大的酒神問題,包括在音樂方面:一種音樂必須具有怎樣的特性,它不再是浪漫主義音樂,也不再是德國音樂,

——而是酒神音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若宇 的精彩文章:

微課堂·哲學:什麼叫愛
微課堂·哲學:讓我們留心

TAG:林若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