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1526季濕地隨筆讀書小悟

第1526季濕地隨筆讀書小悟

關注「語文濕地」,和七萬多熱愛生活的人一起,許生活一個美好未來!

最近,事冗時窄,在緊張的備考間隙,偷空讀了幾本書:英國資深劇作家蕾秋·喬伊斯的小說處女作《一個人的朝聖》、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以及王君老師的《聽王君講經典名篇》。

《一個人的朝聖》主人公是一個六十歲的普通老頭——哈羅德·弗。在釀酒廠幹了四十年銷售代表後默默退休,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夫妻疏離,老年喪子。

一個普通的日子,他收到了一封不普通的信,一位老友罹患癌症。他在一瞬間竟冒出了一個瘋狂的想法:徒步去看望老友,只為讓老友能有一個活著的信念——等他。他千里跋涉,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87天,627英里。

路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聽他們講故事,反思自己的生活。一路上,哈羅德腦海充斥著回憶,小時候母親對自己的遺棄,父親在他16歲生日時將他趕離家園,兒子戴維因為缺少愛而選擇自殺,妻子因此與他有了近二十年的隔閡……所有被他藏匿的傷痛都一一呈現。當人選擇正視傷痛的那一刻,就是生命的重生。

生活經常是看似波瀾壯闊,實則一潭死水。熱鬧是別人的,懂得寂寞,享受寂寞,才是自己真實的生活。正如電影《無問西東》中所說:「把自己交給繁忙,得到的是踏實,卻不是真實。」

人的成長,最核心的就是與自己鬥爭。一個人活著,一定首先要學會與自己相處,要留時間讓自己與天地對話,向外發現自然,向內發現自我。

同樣,作為一名教師,忙於上課,忙於成績,忙於應付學生與家長,忙於家庭……各種瑣事讓自己有理由忙忙碌碌。年終考核,凡此種種忙碌之事竟然被考核表所拒,它們殘酷精挑細選,留下的僅僅幾條而已。那留下來的,也非得沉潛下心,咬緊牙關,經歷一番寒徹骨不可。

其實,每個人的生活中,都需要一條朝聖之路,這路,也非得自己走出不可。

《人類簡史》是以色列新銳歷史學家的一部重磅作品。

它從十萬年前有生命跡象開始,一直講到科技發達的現在,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閱讀這本書,就像跟著作者在歷史的長廊中漫步。

同時,作者又不斷的針對過去和未來發出獨特的判斷和預言。當人類在享受自己創造的文明時,作者卻提出振聾發聵的觀點。

當人們從採集生活走向農業生活時,作者認為:人類一心想追求更輕鬆的生活,於是釋放出一股巨大的力量,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但結果並沒有任何人料想到,甚至也不是任何人所樂見的。並沒有人在背後操縱農業革命的發生,或是意圖讓人依賴穀物為生。一開始只是各種小事,主要就是希望吃飽一點,生活安全一點,但最後累積引起的效應,就是讓遠古的採集者開始花上整天的時間,在烈日之下挑水務農。

書中還有很多觀點振聾發聵,引人深思。如:身為人類,我們不可能脫離想像所建構的秩序,每一次我們以為打破了監獄的高牆,邁向自由的地方,其實我們只是到了另一個更大的監獄,把活動的範圍稍稍的擴大。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絕大多數人命如草芥,被時代裹挾著前行,浩浩蕩蕩,沉穩向前。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所受的枷鎖越來越繁重。人,無不活在枷鎖之中,越想擺脫,枷鎖便如那緊箍咒般死死將你束縛。快樂不決定於物質,人類在進步,但人內心的快樂值未見得與日俱增。相反,適應枷鎖,減少物質追求,注重內心世界的構建,方乃真實的生活。

也許,教育也是如此,哪裡有真正的自由。一切都是相對的,帶著鐐銬跳舞,舞姿依然輕盈,便是大美了。許多有情懷的教育者,即使如西西弗斯一般,不斷推石頭上山,不斷遭受石頭滑落,依然能找尋自我的樂趣與價值。

讀王君老師的書,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最深刻——「最不完美的創新比最完美的守城偉大一百倍。」這也是青春語文的價值觀。

王君老師何來創新之勇氣?為何我在教學中缺乏創新的能力?過度依賴教參,過度依賴網路,所上之課大多因循守舊,年復一年說著同樣的話,不痛不癢,自己都覺得乏味無趣,更遑論孩子們。而王君老師的課堂,總能巧妙的找到語言文字和主題內核之間的關係,並藝術的呈現出來。

在《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一課上,我們常規教學無非是帶著學生品一品新聞語言的準確性,而王君老師不僅如此,還帶著學生感受此篇新聞用語的優雅於氣勢磅礴。

如原文:佔領揚州、鎮江、江陰等縣的廣大地區;

業已切斷鎮江、無錫鐵路線路。

改文:佔領揚州、鎮江、江陰等縣的廣大地區;

已經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在「業已」「諸」這些詞中感受毛主席的文言功底,用詞的典雅莊重。最後引導學生體會:新聞的滋味很綿長,是因為新聞的背後站立的不是一個小小的「我」,而是一個偉大的「我」、一顆偉大的靈魂,偉大的新聞背後一定有偉大的情懷。

至此,這篇陳舊的新聞已讓我們再一次內心澎湃,王君老師接著往深入引導孩子們真正走進「新聞。」王老師說:「為什麼我們既要讀小說,又要讀新聞呢?在《說文解字》中,『聞』是用耳朵聽,傾聽的不是自己房間里的聲音,而是門外的聲音,而且還是門外不斷變化的,傳遞給我們這個時代的最新變化的聲音!」此節新聞課,定讓學生記憶深刻。

王君老師在執教《陋室銘》《愛蓮說》時,她進行了大膽整合,把為學生所熟知的知識分子進行比較,探求古代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王老師告訴孩子們:「周敦頤、劉禹錫、范仲淹、蘇軾都是這樣的中國知識分子。孟子說讀書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但范仲淹、劉禹錫超過了孟子。他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管是居廟堂之高和處江湖之遠,他們都堅定執著,把兼濟天下作為生命的崇高追求。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群走在時代的風潮浪尖上絕不沉淪絕不逃避的文人們,乃是中國知識分子的筋骨和脊樑……」

原來,大膽創新的背後,是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是深厚的文化功底;是敏銳的教學眼光,是對教材的深入把握;是對生活的無比熱愛。跟著王君老師讀文本,讀到的不僅僅是文字,還有一片海洋。時而沉靜,時而澎湃,那是一種最美的遼闊……王君老師把語文天地的帷幕緩緩向我拉開,讓我頓悟:方法也分層次,喚醒也有深淺,感悟也見雅俗,教學之路無止境。每一個文本教學,都有更高的等著我們開啟。

同一個世界,對詩人呈現的是新鮮有趣的境界,對常人則永遠是一個平凡乏味的混亂體,文本亦然。當閱讀豐富我們視野的時候,課堂就廣博了。

王君老師說:「有情趣的人才能上出有情趣的課。」我覺得,要有情趣,就需要不斷建構自我,不讓自己成為別人精神的跑馬場,在閱讀中永無止境的追求。

作者介紹:

朱莉莉徐州市樹人初級中學。濕地忠實的棲息者。喜歡和學生一起收集陽光,收集詞語。願意與君姐一起修鍊愛與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文濕地 的精彩文章:

咸亨小酒店,折射大社會——《孔乙己》優秀練筆選

TAG:語文濕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