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這類美國軍艦可算作中國075兩棲攻擊艦鼻祖,曾拯救了英國

這類美國軍艦可算作中國075兩棲攻擊艦鼻祖,曾拯救了英國

航空母艦在剛剛問世時並不受人重視,當時海軍信奉的依然是大艦巨炮的戰列線決戰。直到二戰後,在1940年英軍偷襲義大利塔蘭托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後,航母的價值被最後證明。不過除了艦隊決戰,並不是所有場合都需要具備大噸位、大載機規模、高航速的大型艦隊航母,但是仍有一些場合,特別是岸基航空兵覆蓋不了的地方,需要艦載機出現。這就是護航作戰。

英軍奇襲塔蘭托

在1940-1941年,大西洋上的德國潛艇非常活躍,英國投入了巨量資源在與德國進行噸位戰,飛機是最為有效的壓制潛艇的裝備。然而由於岸基飛機依然無法覆蓋整個大西洋,大西洋中段存在著一道「大西洋鴻溝」,這裡成為了商船隊和護航隊的噩夢。德國海軍的潛艇和德國空間的Fw200在此處大肆活動,給英國的商船隊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為此,英國人絞盡腦汁,甚至設計出了一次性使用的彈射戰鬥機來應急(CAM船)。此外,在1943年時,英國還改造了MAC船,在商船上鋪設起飛設施,船體仍保留運輸能力,可以攜帶3-5架老式的「劍魚」魚雷攻擊機以壓制潛艇。這批8000-16000噸級的商船共有19艘,相對而言航空能力會更強。

從CAM船上彈射的「颶風」

MAC載機艦「紅螺」號(MV Rapana)

護航航母則比MAC更進一步,其依託商船船體,但擁有完整的航母結構,從機庫到飛行甲板一應俱全。雖然噸位上不同航母差別非常大,但有兩個共性,那就是慢和便宜。護航航母的航速無法跟上主力艦隊20節以上的航速,但足以跟著商船隊一同行動。護航航母大部分使用的是商船標準建造,只有「獨立」級是用「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艦體改建的。商船的結構強度自然遠不如正規軍用艦艇,但是可以快速大量建造,比如「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用的是「自由輪」的船體,「博格」級用的是C3型貨船的船體,「桑格蒙」級則使用了T3型油輪的船體。在美國二戰中建造的151艘航母中,護航航母佔了122艘。因此,這些護航航母也被稱為「吉普航母」,意為與吉普一樣廉價大量而且好用。

用油輪船體改裝的美國海軍「薩旺尼」號(USS Suwannee, CVE-27)

典型的護航航母一般有150米長,長度只有正規艦隊航母的一半多一點。排水量上,比如英國「大膽」號(HMS Audacity )護航航母,其源於繳獲的德國「漢諾威」號商船,排水量為16000噸。而美國建造的「博格」(Bogue class)級護航航母滿載排水量則僅有10920噸,基本上只有「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的1/3左右。一般而言,護航航母載機數量只有24-30架左右,也僅僅為艦隊航母的1/3。

英國「大膽」號(HMS Audacity )護航航母

英國「大膽」號前身,德國「漢諾威」號商船在1940年3月被俘獲時的樣子

不過小歸小,意義並不小。護航航母的出現讓盟軍的海上商船隊獲得了非常可靠且持續的空中掩護。在護航作戰中,只要天氣情況允許,從護航航母上持續起飛的艦載機可以不斷對U艇進行壓制和攻擊,至少迫使他們不願意輕易暴露位置從而被不得不保持潛航進而被商船隊甩開。對於德國潛艇而言,更糟糕的是依託盟軍的情報優勢,盟軍還可以在大西洋中部主動發起對「狼群」地掃蕩作戰,這是遠程岸基航空兵和任何護航隊都無法比擬的優勢,一改之前護航編隊只能被動驅逐「狼群」的面貌。比如1943年6月12日,從美國海軍「博格」號護航航母上起飛的9架艦載機對U-118補給潛艇主動發起進攻,擊沉了U-118。而7月13日,4艘美國護航航母主動出擊搜尋U-487號補給潛艇,並成功將其擊沉。一口氣損失了2艘補給潛艇的德國海軍只剩下7艘補給潛艇可用,無法維持在大西洋的遠洋潛艇作戰。護航航母地參戰最終奠定了大西洋戰役的最後勝利,讓英國從1943年年初的幾次重大商船隊損失之後徹底告別了德國潛艇的致命威脅。

「博格」號護航航母(USS Bogue, CVE-9)

護航航母大規模參戰已經是在1943年,因此大西洋戰役正在走向尾聲。不過從1942年的「火炬行動」開始,護航航母又找到了另一個重要的領域,即支援兩棲登陸戰。在兩棲登陸戰中,登陸場的機場並不能馬上建立,護航航母就需要扮演臨時野戰機場的角色,將大型艦隊航母從這類任務中解放出來。因此,從北非到南太平洋,護航航母都是登陸場附近最為活躍的艦艇之一。此外,護航航母也經常扮演著艦載機的運輸任務,為艦隊航母和陸軍航空隊補充戰損的艦載機等。

美國海軍「隆加角」號(USS Lunga Point)

美國「西蒂斯灣」號(USS Thetis Bay)運送PBY水上飛機

護航航母雖然不及艦隊航母航速快、載機多,但是只要數量足夠,戰力依然可觀。比如1944年10月25日爆發的薩馬島海戰,栗田艦隊突入了只有護航航母、驅逐艦、護航驅逐艦的「塔菲」3的水域,但是周圍隸屬於第77特混艦隊第77.4作戰群的「塔菲」1、2依然能夠集結多達400架艦載機。雖然許多戰史認為栗田是在優勢狀態下掉頭離開,但事實上僅憑栗田艦隊的戰列艦和重巡洋艦,若不撤離依然會成為77.4作戰群麾下10餘艘護航航母400多架艦載機的盤中餐。

薩馬島海戰初期「塔菲」3在釋放煙霧

「基特昆灣」號的F4F準備起飛,遠處的「白平原」號被「大和」的460炮近失

「岡比爾灣」號(USS Gambier Bay)被日軍火力覆蓋

不過在二戰後,世界進入了噴氣時代,小型航母已無太大作用,因此大部分護航航母被退役拆卸,少數則繼續活躍於美國海軍。比如「西蒂斯灣」號就在戰後被改裝為直升機母艦,專門負責兩棲作戰與指揮,這對於現代的兩棲攻擊艦概念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不那麼嚴格來說可算是075型的鼻祖。不過在1964年5月2日,原「博格」級護航航母,當時已被改裝為飛機運輸艦的「卡德」號(USNS Card)在西貢被越共游擊隊的蛙人爆破坐沉港內,這可以說是美國二戰後損失的唯一一艘航母。

坐沉西貢港的「卡德」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蜀黍老曾 的精彩文章:

中國殲-7系列戰鬥機即將全部退役,留給中國空軍的換裝壓力不小
這三個原因的存在,中東地區不會獲得和平

TAG:怪蜀黍老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