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首小詩充滿深刻的哲理,後兩句人人都能隨口說出,前兩句無人知曉

這首小詩充滿深刻的哲理,後兩句人人都能隨口說出,前兩句無人知曉

曾經有一首傳遍大街小巷的歌曲——《梅花三弄》,其中兩句歌詞「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深得人心,也讓我們都對這兩句歌詞有了深刻的印象。殊不知,這兩句並非是歌詞創作者的原創,而是來自唐朝黃蘗禪師的一首禪語詩。黃蘗禪師是唐代福建福清僧人,幼年在本州黃檗山出家,後於洪州黃檗山大弘禪法,是一代宗門大匠。

上堂開示頌

黃櫱禪師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梅花

意思是:擺脫塵勞事不尋常,須下力氣大幹一場。不經過徹骨寒冷,哪有梅花撲鼻芳香。

這雖然是一個禪語詩偈,但並不深奧。塵勞,指的是塵念勞心。迥脫,是遠離、超脫之意。緊把,是緊緊把握住。前兩句是說,要想擺脫凡塵雜念,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必須下大力氣,下定決心,付出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梅花

最為人稱道的後兩句,是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獨放的性格,勉勵人克服困難、立志成就事業的格言。自古以來,梅花就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在歷代詩人筆下,梅都是一種品質高出群芳的植物。在陸遊筆下,它「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在林逋詩中,它是「眾芳搖落獨暄妍」,王冕又說它「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可見,在這裡作者用梅花來象徵一種精神,這象徵本身已包含某種哲理;倘再就其經受的「徹骨寒」與最終獲得的「撲鼻香」,予以因果上的提示,則作為喻體的「梅花」,更寄寓著另一層深刻的道理。

梅花

作者是佛門禪宗的一代高僧,他藉此詩偈,表達對堅志修行得成果的決心,說出了人們對待一切困難所應採取的正確態度。這也是這兩句詩極為有名,屢屢被人引用,從禪宗詩偈成為世俗名言的主要原因。它與「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風雅 的精彩文章:

一首詩,一個名句,寫出了中國古代文人最偉大的情懷

TAG:古今風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