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年俗之下,賀歲電影票房刷新高

新年俗之下,賀歲電影票房刷新高

關注訂閱號「電商大世界」,海量電商資訊文章打包閱讀

以下文章數據,由電商大世界 "AI-貝貝",採集、分揀,由編輯 北風整理髮布。

【文章目錄】

1.新年俗之下,賀歲電影票房刷新高

2.智能音箱價格戰的背後

【標題】:新年俗之下,賀歲電影票房刷新高

【關鍵字】:電影,票房,春節,文化,消費,今年春節,影院,電影票房

【摘要】:無論是閃亮的「新年俗」還是紅火的春節電影市場,其背後的支撐因素都是人們對文化消費的更高追求今年春節檔的高票房,也是我國文化消費日益升溫的真實寫照(原標題:看賀歲電影成新年俗 初一至初五國內票房超45億) 春節期間,國內電影票房很旺

【正文】

(原標題:看賀歲電影成新年俗 初一至初五國內票房超45億) 春節期間,國內電影票房很旺。根據實時票房初步統計,大年初一至初五國內票房累計超過45億元,遠超去年同期,刷新了中國電影市場紀錄。2018年春節電影市場,大年初一國內電影票房達12.6億元,不僅同比增幅高達50%以上,還創下了全球單一市場單日票房的新紀錄。

自2013年春節《西遊降魔篇》拿下12.46億票房以來,被激活的春節檔就成了全年最為炙手可熱的檔期,同時也成為國產賀歲電影薈萃的舞台。今年春節檔電影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共有7部新片上映,其中《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和《紅海行動》最具競爭力。今年春節電影市場的爆發,離不開供給側的努力,春節檔上映的電影涵蓋喜劇、動作、推理、奇幻、動畫等題材,內容豐富多彩,大大激發和助推了居民的觀影熱情。

今年春節檔取得高票房,並不是橫空出世,而主要是來自積累。首先,具體分析今年參與「票房大戰」的影片,有多部都是續集電影。這些續作憑藉之前積累的口碑和粉絲先聲奪人,為獲得票房豐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今年春節檔電影票房「一飛衝天」,也來自中國電影市場多年的積累。近年來,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銀幕數最多的國家,看電影成為廣大群眾節假日期間重要的文化消費方式。一二線城市的票房堅挺,三四線城市的觀影需求被打開,電影市場已經培養出龐大的具有良好觀影習慣的人群。

今年春節檔的高票房,也是我國文化消費日益升溫的真實寫照。據中國人民大學和文化部產業司聯合發布的《中國文化消費指數報告(2013)》,我國文化消費潛在規模為4.7萬億元,占居民消費總支出的30%,實際文化消費規模僅為1.038萬億元,占居民消費總支出的6.6%,存在3.662萬億元的文化消費缺口。文化消費規模潛力巨大,同時,經過多年的培育,電影作為新的文化消費模式已得到社會廣泛認可。伴隨各種條件成熟,春節這個傳統佳節,自然而然成為了我國文化消費潛力釋放的「井噴」窗口。

更有趣的是,隨著越來越多居民把看電影作為一種新的節日聚會方式,過年期間觀影正在成為可供中國老百姓選擇的「新年俗」。就在十年以前,大多數影院還會選擇除夕歇業初一放假,然而,如今的影院已成為春節期間最具人氣的公共場所。以當下的熱門影片為例,無論是搞笑的《唐人街探案2》、奇幻的《捉妖記2》還是主旋律電影《紅海行動》,都適合與家人和朋友一起觀看。過年期間的影院提供了適合全家一同觀看的節目,提供了全家共同的話題,提供了互相溝通的平台,也提供了放下手機、與家人共享的一段美好時光。

過年看電影成為「新年俗」的趨勢,在一些三四線城市似乎更為突出。外出工作的年輕人,春節回家把在大城市養成的消費習慣也帶到家鄉,或舉家前往或呼朋喚友,為當地影院帶來了觀影高峰。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影院,從大年初一開始,除了上午少許場次外,大多數場次都非常火爆,晚上黃金時段甚至一票難求,需要提前預訂。春節期間的影院成為家庭情感的黏合劑,過年看電影也因此成為一個不錯的「新年俗」。

春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的代表,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文化,同時也不斷生髮出全新的文化年俗。無論是閃亮的「新年俗」還是紅火的春節電影市場,其背後的支撐因素都是人們對文化消費的更高追求。今年春節高漲的電影票房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提升文化產品供給質量,滿足百姓文化消費需求,我國文化產業大有可為。

【標題】:智能音箱價格戰的背後

【關鍵字】:音箱,智能,天貓,亞馬遜,音樂,開放平台,叮咚,廠商

【摘要】:這意味著,對頭部音樂作品版權的爭奪仍將繼續,智能音箱廠商與各大在線音樂平台的合縱連橫也將成為智能音箱領域競爭的焦點儘管大多數智能音箱可以通過連接手機的方式播放音樂,但基於平台自有曲庫在線播放的體驗無疑更加符合智能音箱的交互邏輯與用戶的使用習慣天貓精靈與叮咚音箱同樣限制了消費者購物

【正文】

(原標題:智能音箱「世界大戰」:價格、生態與聯盟)

2018年2月20日消息,一個圍繞著智能音箱構建的美好未來似乎已經近在眼前,沒有哪家互聯網企業敢於對這個新近崛起的賽道掉以輕心。國際上,亞馬遜、谷歌、蘋果、Facebook、微軟等互聯網巨頭先後推出了各自的智能音箱產品;而在國內,阿里、百度、騰訊、京東、小米以及數量眾多的創業公司也紛紛加入戰局。

需要指出的是,受到語言因素以及國內監管環境的影響,國外主流的智能音箱產品目前大多尚未正式登陸中國市場。短期來看,智能音箱的世界大戰將被分為國內、國外兩個相互獨立的戰區。

價格戰

低廉的價格正在成為智能音箱普及最為強大的助力。

多數智能音箱廠商採用了多款高低配置區別定價的策略,類似亞馬遜Echo這樣相對成熟的智能音箱品牌,甚至有5款不同配置的智能音箱同時在售,定價從49.99美元到229.99美元不等。在核心功能上,最低配的普及款與最高配版本相差不大,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音質優劣、連接性好壞(例如是否支持ZigBee標準)以及是否具有額外的屏幕。

價格低廉的普及款智能音箱是這場價格戰的先鋒,單從銷量來看,它們甚至是這場價格戰的主角。此外,普及款智能音箱也是廠商布局智能家居系統的突觸,低廉的價格使得用戶可以大量部署以覆蓋室內的大多數地方。

2017年的雙十一、雙十二與黑五期間,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對自己旗下的智能音箱進行了大幅度的打折與優惠,折扣力度從2到8折不等。亞馬遜的Echo Dot與谷歌的Home Mini憑藉不到30美元的價格成了美國消費者黑五的必購單品。有媒體報道稱,亞馬遜Echo智能音箱黑五當天的銷量為470萬台,在黑色星期五到網路星期一整個促銷時段的銷量有望達到800萬台。

阿里與京東將價格戰進行得更加徹底。雙十一期間,天貓精靈憑藉99元的超低價,在三天之內售出了一百萬台。相比於天貓精靈,京東叮咚TOP定位更低,促銷價格也低至49元。須要指出的是,阿里的天貓精靈與京東的叮咚TOP儘管在價格上更加優惠,但對購買者有著會員等級或者年費會員上的要求。

當然,也有廠商並不願意捲入價格戰的漩渦,騰訊的小Q機器人(2680元)與百度的渡鴉(1699元)售價高昂,蘋果的HomePod(349美元)與微軟的Invoke(199.95美元)同樣談不上便宜。這或許與廠商的側重點有關,渡鴉與Invoke更像是百度與微軟給各自開放平台提供的參考設計,相較於單一智能音箱產品的銷量,它們或許更加關注開放平台生態的搭建與擴張。

生態的較量

智能音箱的戰爭是一場體現各大互聯網公司綜合實力的較量,除了作為基礎的人工智慧,圍繞智能音箱的生態建設同樣對用戶的體驗至關重要。

智能家居與技能應用的生態

亞馬遜推出的名為「Alexa Skills」的技能開放平台已然成為智能音箱接入第三方服務的標準形式。百度的DuerOS技能開放平台與京東的叮咚開放平台都是「Alexa Skills」的中國學徒。

受到操作方式——不藉助屏幕,純語音操作——的限制,依託技能開放平台塑造類智能手機應用生態的嘗試似乎成果有限。撇開為智能家居產品提供必要支持的Skill,亞馬遜Alexa Skills平台上的大多數Skill功能單薄,用戶留存率極低。

即便是那些為智能家居產品提供必要支持的Skill,用戶的使用體驗同樣不容樂觀——記憶每個Skill的喚醒口令對不少用戶而言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從谷歌的Nest恆溫器到董小姐的格力手機,智能家居的中控系統一直都是互聯網企業與家電廠商夢寐以求的「聖杯」。智能音箱在這一領域似乎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從長遠來看,它同樣須要面對前輩們未能越過的障礙,前期繁瑣的配置操作、不夠直觀的操作方式以及可靠性上的不足都將勸退缺乏耐心的用戶。

內容生態

除了技能開放平台的應用生態,智能音箱的內容生態是一個更加值得消費者關注的要素。

內容,特別是音樂內容,是智能音箱的最為常用的服務之一。儘管大多數智能音箱可以通過連接手機的方式播放音樂,但基於平台自有曲庫在線播放的體驗無疑更加符合智能音箱的交互邏輯與用戶的使用習慣。

此外,音樂也是智能音箱平台獲得增值服務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例如,亞馬遜的Amazon Music Unlimited服務和QQ音樂叮咚會員均需額外支付月費。

2月9日,網易和騰訊近日在國家版權局的調解下,就版權合作達成一致,雙方將互相授權音樂作品,數量達各自獨家音樂的99% 以上,並開放音樂版權給其他網路音樂平台。而在此之前,騰訊還曾與阿里達成版權互換協議。

這似乎是一個好消息,在線音樂平台的版權之爭,可能將不會在智能音箱領域上演。但從消費者的評價來看,曲庫音樂的不足仍然是一個較為常見的問題,天貓精靈、京東叮咚與小米小愛同學均未能倖免。須要指出的是,天貓精靈與京東叮咚的音樂服務分別由蝦米音樂與QQ音樂提供,兩者握有國內最為龐大的版權曲庫。

這或許與頭部音樂的版權分布有關。受限於語音交互的形式,用戶在不藉助音箱App輔助操作的前提下,所能點播的歌曲往往集中於大家耳熟能詳的頭部音樂作品。

百度音樂總經理、前網易雲音樂總監王磊曾表示,中國用戶最常聽的音樂在五萬首左右。頭部音樂的缺失,即便數量很少,也足以影響到用戶的體驗。

而根據此前報道計算,各大在線音樂平台保留的獨家音樂版權數量均遠超五萬首。這意味著,對頭部音樂作品版權的爭奪仍將繼續,智能音箱廠商與各大在線音樂平台的合縱連橫也將成為智能音箱領域競爭的焦點。

生活與購物服務的入口

在此前的促銷季價格戰中,電商平台推出的智能音箱打折幅度最為驚人。智能音箱作為生活與購物服務的入口無疑是吸引電商平台入局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過語音購物有著許多天然的限制,消費者無法直觀地看到商品無疑是一個硬傷。這要求商家通過智能音箱銷售的產品品類具有品牌明確、定價透明且高度標準化的特點。

亞馬遜為Echo智能音箱專門推出了一個名為「Amazon』s Choice」的標籤,Echo用戶只能從符合「Amazon』s Choice」標準的商品列表中購物。目前,Amazon』s Choice標籤覆蓋的類目只有亞馬遜自營類目,以及圖書和音像、電影、音樂、遊戲、電子產品、家裝、玩具、服裝、鞋帽、珠寶、手工、戶外、汽車等類目中的部分第三方賣家的產品。

天貓精靈與叮咚音箱同樣限制了消費者購物的類目。目前,叮咚音箱僅可用於購買京東自營商品;天貓精靈僅可用於購買天貓超市的商品。對消費者購物類目的限制有利於商家提供標準化的售後服務,這對於保證用戶的體驗至關重要。

除了品類的限制,支付手段對於智能音箱的購物體驗同樣重要。熟悉美國亞馬遜購物流程的朋友可能知道,在亞馬遜上購物是不需要輸入密碼的,亞馬遜會在發貨後直接從賬戶綁定的信用卡中扣費。因此,當消費者使用Echo購物時,同樣不需要進行額外的確認。

而在國內,下訂單與支付是兩個非同步的操作。得益於支付寶相對完善的支付環境,天貓精靈採用了聲紋驗證的支付方式;而叮咚則直接跳過了支付確認環節,採用了貨到付款的方式。目前看來,天貓精靈聲紋支付的可靠性一般,在一些媒體的測試中均出現無法識別的現象;京東叮咚貨到付款的體驗更加糟糕,讓消費者在家中等待送貨上門並付款無疑是不切實際的。

語音開放平台與晶元廠商的聯盟正在形成

智能音箱作為2017年人工智慧領域最為熱鬧的賽道之一,同樣吸引了眾多的創業者投身其中。然而,智能音箱是一款需要軟硬體高度配合的產品,這對於想要獨立開發智能音箱的中小廠商而言並不容易。主流產品過低的售價,也使得第三方廠商難以獲得足夠的利潤空間。

此外,主流語音開放平台與語音晶元廠商的聯盟正在形成。此前,百度DuerOS分別與高通、聯發科達成合作;聯發科的智能語音晶元也被天貓精靈、Echo與Google Home等主流廠商採用。對於智能音箱領域的創業者與有意集成語音功能的家電廠商而言,「交鑰匙」的誘惑與失去語音入口控制權的恐懼並存。

競爭還是合作,這是一個問題。

引申閱讀:

小米代工廠富智康預計將虧損5.25億美元

2017年,小米手機實現了奇蹟般的反彈,銷量翻了將近一倍。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據外媒最新消息,小米的代工廠富智康公司,最近卻傳出了虧損5.25億美元的消息。

小米手機的主力代工廠是富士康集團旗下的富智康公司,富智康主要面向蘋果之外的手機廠商提供設計代工服務(ODM),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2月20日,富智康公司發布了2017年財績預報,據稱受到開拓新業務、投資損失等影響,公司將虧損5.25億美元。

2016年,富智康獲得了1.36億美元的盈利。該公司表示,業務利潤率的下降導致了2017年的虧損。

去年11月,富智康已經表示2017年將會出現虧損。

在其他財務指標上,富智康表示去年的營業收入為12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一倍。不過該公司並未披露更多的細節。

富智康營業收入的翻倍增長,和小米公司手機業務的表現直接有關係。2017年成為小米絕地反彈的一年。根據美國權威市場研究公司IDC的統計數據,去年全年,小米手機發貨量為9240萬部,同比增長了74.5%。四季度,小米銷量更是獲得了翻番增長。

小米手機的增速,在全球名列第一。而在印度市場,小米四季度銷量超過了三星電子,成為印度市場的第一名,市場份額在四分之一左右。

去年,小米手機也重返了全球手機市場的前五名。該公司掌門人雷軍表示,兩年半之內,公司要重新成為中國手機市場的第一名。

在富智康公司的全部收入中,小米的代工訂單佔到了多少比例,目前尚不詳。

除了小米之外,富智康其他的代工客戶還包括華為、金立等企業,另外富智康也和芬蘭HMD公司,聯合運營諾基亞手機業務。數據顯示,諾基亞智能手機去年的銷量已經超過了HTC、聯想集團、一加等公司,在全球名列第11。

目前在印度地區,富智康在安德拉邦有兩家工廠為小米生產手機。小米高管表示,還將和富智康合作,開通第三家手機工廠。

小米手機的優秀表現,以及未來重返中國市場第一名的計劃,無疑將成為富智康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的動力。

小米和富智康的合作已經有多年。早前,富智康為全球知名品牌代工,但是老牌手機廠商逐步滑落(比如芬蘭諾基亞公司退出了手機市場),富智康開始轉型,決定尋找不知名品牌進行合作,小米成為該類型第一家客戶。

讓富智康沒有想到的是,小米後來在手機市場獲得了巨大成功,其開拓了網銷性價比手機的新模式,成為中國市場的黑馬。

據路透社報道,富智康去年投資項目虧損總額為2.15億美元。

該公司何時發布2017年完整的財報,尚不得而知。

公布虧損預報之後,富智康股價在香港股市上漲了2.3%。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富智康之外,富士康集團還將有一個新業務將在台灣地區之外的證券交易所上市。富士康旗下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據悉這家子公司的營收佔到了富士康集團的三成,業務主要和物聯網有關係。

誰能阻擋亞馬遜吞下數字時代最後一塊蛋糕?

2月20日消息,《哈佛商業評論》(HBR)網站近日發布文章稱,純信息商品和數字化的模擬產品均已經被科技巨頭們所主宰,但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產品領域的贏家尚未誕生。數字公司和老牌工業公司將展開劇烈的競爭,雖然目前結果尚不明朗,但文章稱亞馬遜最有可能笑到最後。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摩根大通CEO海梅·戴蒙(Jaime Dimon)將攜手進軍醫療保健領域的消息,給CVS、Cigna和UnitedHealth等該行業的傳統公司帶來了衝擊。同時也給其他行業的首席執行官們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正如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所說的,軟體將會主宰整個世界嗎?這是否意味著福特、迪爾、勞斯萊斯等其他傳統工業企業也面臨著被顛覆的風險?

在開始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為這場競賽的運動員們「算算分數」。當今世界有如下三種類型的產品,數字原住民(亞馬遜,谷歌,臉書,微軟,IBM)已經在前兩種產品中取得了競爭優勢,第三種產品的贏家則還是未知之數:

類型1:「純粹的」信息商品,數字原住民主宰的領域。比如搜索領域的谷歌,或者社交網路領域的Facebook。它們的商業模式受益於互聯網,並享有巨大的網路效應。

類型2:曾經的模擬產品,如今已經被轉換成數字產品,例如照片、圖書和音樂。這也是數字原住民統治的地盤。這些產品通常通過數字分銷平台作為服務出售(Audible.com銷售書籍,Spotify銷售音樂,Netflix銷售電影)。

類型3:在這類產品中,實體組件的輸入輸出效率和可靠性依然很重要,但數字化正在成為這些產品本身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實際上,計算機正在被嵌入產品中)。這是物聯網(IOT)和工業互聯網的世界。

卡特彼勒、福特和勞斯萊斯等大型製造企業在這場席捲全球的競賽中角逐。這種產品有三類組件:實體組件,「智能」組件(感測器,控制器,微處理器,軟體和增強型用戶界面)和連接組件(一台機器連接到另一台機器;一台機器連接到許多機器;許多機器在一個系統中相互連接)。

數字原住民已經先後顛覆了媒體、出版、旅遊、音樂和攝影等行業。但是,誰更有可能在第三類產品的創造和經濟價值攫取方面取得領先地位:數字原住民還是行業老牌公司?福特還是特斯拉?勞斯萊斯還是IBM?卡特彼勒還是微軟?亞馬遜、伯克希爾哈撒韋和摩根大通,還是聯合健康(UnitedHealth)?

數字公司的挑戰

毫無疑問,智能互聯機器的時代將會創造價值。我們並不預期亞馬遜、微軟或IBM會去設計、製造和銷售農用拖拉機、飛機引擎或者MR掃描儀。真正的問題在於:數字原住民能否開發出軟體支持的解決方案,來從工業硬體中汲取重要的價值?答案是「肯定的」,但這不會是易事。這將需要大量的投資來為各類公司打造新的功能,包括惠普、思科、戴爾、三星和聯想等硬體公司,像Facebook、谷歌、亞馬遜和微軟這樣的大型軟體公司,以及初創企業。它們尤其要克服三個障礙:

1. 硬體科學。像勞斯萊斯這樣的公司致力於設計和製造噴氣發動機。這些屬於非常複雜的機器。這些機器背後有很多的硬科學。它們的運轉與像Airbnb這樣的數字原住民全然不同,對於後者來說,營銷推廣比專業技術更重要。

例如,老牌工業公司擁有材料科學方面的專業知識。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科學知識也在不斷提升。為了一直走在硬體物理學的前沿,它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發投資——不管是在技術基礎方面還是在應用方面。這些科學知識很多都受到專利的保護。

掌握硬科學是在硬體上開發基於軟體的解決方案的先決條件。這些公司的卓越產品/領域知識為它們帶來了比較優勢,來模擬硬體資產的效能,編寫高端/高附加值的軟體應用程序。 「純粹的」數字公司能夠編寫商用軟體應用程序。但是它必須要足夠掌握硬科學,才能編寫能夠提高資產性能的複雜應用程序。

2. 客戶親密度。工業巨頭們擁有完善的品牌,已經建立起了牢固的客戶關係,並簽訂了長期的服務合同。它們已經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因此客戶願意共享數據。數字原住民可以去和工業客戶合作,但是它們必須要先贏得他們的信任;它們必須積累能力來了解客戶的運作;它們必須要通過與客戶的互動匹配上工業界所積累學習的經驗;它們必須學會要求獲得合適的數據;它們必須聘請幾個垂直領域的專家,來將數據轉化為有用的見解。

3. 難以讓客戶分擔風險。老牌工業公司擁有產品知識,與客戶關係良好,同時還讓工程師進駐客戶站點。因此,像勞斯萊斯這樣的公司能夠提供成果交易,即向客戶保證成果(例如:零停機時間,速度更快,燃油效率更高,操作員零失誤,可靠性可高),以及與客戶分享風險和回報。亞馬遜或谷歌很難向客戶保證成果,並與它們不了解的企業分擔風險。

工業巨頭的挑戰

工業巨頭能夠在工業互聯網取得領先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對他們來說也不容易。他們也有三個重大的障礙需要克服:

1. 軟體人才:工業企業的IT人才能夠執行以過程效率和成本削減為導向的項目。這種人才不適合開發可提供卓越客戶成果的、突破性的、新軟體產品。為此,它們必須能夠吸引世界級的創新者和軟體工程師。對於年輕的軟體人才來說,勞斯萊斯是否有跟Facebook和Google一樣的吸引力呢?顯然沒有。如果是這樣,那麼工業巨頭們要拿什麼去吸引最優秀的人才呢?

2. 數字文化:工業企業和數字化企業的運作原理可謂大相徑庭。硬體公司的特點包括產品開發周期長、六西格瑪效率管理和銷售周期長。軟體公司則具有不同的特點:產品開發周期短、靈活性強和銷售周期短。工業界必須要建立基於精益、靈活、簡約、快速響應等理念的數字文化。對於傳統工業公司來說,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

3. 轉型困局:數字化有可能會顛覆工業企業。數字化戰略有三種方式可以蠶食「核心的」工業業務。首先,數據和洞見可以幫助提高機器的生產力;因此,數字化有可能蠶食未來的硬體銷售。其次,數據和洞見提升了機器的可靠性;數字化因此有可能蠶食未來的服務收入。第三,軟體訂購和許可可能會使得客戶選擇自助式服務。目前的客戶可能會終止或者重新談判服務合同,潛在客戶可能根本不會簽訂服務合同。總之,工業公司很難進行自我顛覆。

工業互聯網的未來,將涉及包括科技公司和工業公司在內的各種參與者之間的通力合作。關鍵的問題在於:誰將佔據領導地位,在這樣的一個生態系統中提取最大的經濟價值?工業公司會取得領先嗎?還是數字原住民會取得領先?現在看來兩者都有機會。

如果打賭的話,我會把賭注押在科技巨頭而非老牌工業巨頭身上。在工業互聯網時代,將有利於數字公司的一個因素是,技術或者科學上的突破,大大降低了新晉者的進入門檻。例如,電池技術的突破使電動汽車成為可能。電動汽車的設計比內燃機汽車要簡單得多,這使得特斯拉和比亞迪能夠進入市場,儘管福特已經有數十年的專業造車經驗。隨著電動化和自動化駕駛的一同出現,谷歌、百度、蘋果和Lyft等其他的科技公司也將能夠進入汽車市場。噴氣發動機和農用拖拉機的類似技術變化,也能夠讓科技巨頭在這些行業佔據一席之地。

更重要的是,亞馬遜或谷歌有資源去掌握硬科學和獲取客戶關係,在工業互聯網時代與工業巨頭展開競爭。如果需要的話,它們也有足夠的資源去進行相關的併購交易。

在這些科技巨頭中,亞馬遜在工業互聯網時代最有可能成為贏家。它已經有過融合實體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成功經驗。亞馬遜十分了解模擬產品的經濟規律,且不會畏懼進行大規模的前期投資,不會擔心增長放緩。它對全食超市(Whole Foods)的巨額收購和Amazon Go無人雜貨店的實驗就是很好的例子。亞馬遜是每個人都害怕的公司,工業巨頭也不例外。

***本文部分數據來源於網路資料,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關注電商大世界,你要找的都在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商大世界 的精彩文章:

比特幣跌破8000美元,本周跌幅達30%
網約車市場漣漪遍起 競爭加劇

TAG:電商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