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見者是誰?問者是誰?

見者是誰?問者是誰?

見者是誰?問者是誰?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原文】
爾時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凈,光顏巍巍。尊者阿難,承佛聖旨,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凈,光顏巍巍,如明鏡凈,影暢表裡,威容顯耀,超絕無量,未常瞻睹,殊妙如今。唯然大聖,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1],住諸佛所住,今日世眼[2],住導師之行,今日世英[3],住最勝之道,今日天尊[4],行如來之德。去來現在,佛佛相念,得無今佛,念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爾?」
於是,世尊告阿難曰:「云何阿難?諸天教汝來問佛耶?自以慧見問威顏乎?
阿難白佛:「無有諸天來教我者,自以所見問斯義耳。」
佛言:「善哉阿難,所問甚快。發深智慧,真妙辯才,愍念眾生,問斯慧義。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5],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無量億劫,難值難見。猶靈瑞華,時時乃出。今所問者,多所饒益,開化一切,諸天人民。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多所導御。慧見無礙,無能遏絕。以一餐之力,能住壽命,億百千劫,無數無量,復過於此,諸根悅豫,不以毀損,姿色不變,光顏無異。所以者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阿難諦聽,今為汝說。」
對曰:「唯然,願樂欲聞。」
【章旨】
喜悅者誰?見之者誰?唯此一心,更無別人。若欲見佛,只在這裡。著相尋聲,昧卻主公。
【譯文】
爾時世尊,諸根和悅,清凈莊嚴,光顏巍巍。阿難尊者,承佛威神,即從座起,袒露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諸根和悅,清凈莊嚴,光顏巍巍,猶如寶鏡,光吞萬象,威光赫奕,無與倫比,殊勝微妙,未曾得見。唯然,世尊!我自思維,今日世尊,住奇特法,今日世尊,居諸佛地,今日世尊,現導師相,今日世尊,顯無上道,今日世尊,現本然德。三世諸佛,佛佛道同。今日世尊,超越三世耶?是何緣故,威神如此?」
於是世尊,告阿難言:「阿難,是諸天教汝來問?還是自見威顏、自己發問?究竟是誰,教汝來問?」
阿難答言:「無有諸天,教我來問,我見妙相,故問此義。」
佛言:「善哉!阿難,如汝所問,甚速甚快。智慧顯發,辯才無礙,憫念眾生,方問此義。諸佛如來,大悲無盡,哀愍三界,出興於世,弘揚正法,拯救蒙昧,令諸眾生,悉得解脫。諸佛如來,諸人本來,百千億劫,難得一見。猶靈瑞花,時時開放,眾生迷故,不得相見。汝今所問,利益群生,諸天人民,皆得心開。
阿難當知,如來法身,智慧如海,度化十方,導御有情,光明透脫,無有障礙。證得法身,壽命永劫。諸根悅豫,無成無壞,姿色光顏,永恆常在。何以如此?如來定慧,圓融不二,於一切法,皆得自在。阿難諦聽,當為汝說。」
阿難對曰:「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釋義】
「爾時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凈,光顏巍巍」。尊者阿難,見佛容顏,則「承佛聖旨,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
問:如何是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凈,光顏巍巍」?
答曰:從表面文字來看,那就是佛陀的面貌,是這樣的清凈,是這樣的光明,是這樣的喜悅。從真正含義而觀,那就是行者的心境,是這樣的清凈,是這樣的光明,是這樣的喜悅。然而,這個清凈光明的面貌,這個清凈光明的境界,根源何在?當人不知,故「承佛聖旨,而白佛言」。
問:如何是「承佛聖旨,即從座起」?
從表面文字來看,則有起座、長跪、合掌、提問等種種動作。若從實際含義來說,這段經文所表述的事,只在諸人一念之間。
凜然一覺,是名即從座起。
胸懷坦蕩,是名偏袒右肩。
一切放下,是名長跪合掌。
反觀自見,是名而白佛言。
「尊者阿難,承佛聖旨,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這段經文,所述之事,只在諸人一念之間。何以故?世尊不在別處,只是諸人當下的這個妙明真心,他遍觀一切,他擁有一切,他不居一切。阿難尊者,也不是別人,他就是諸人當下的這個反觀自見的人。世尊是主人自己,阿難也是諸人自己,妙用無邊的清凈大海眾也是諸人自己。
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尊者阿難,承佛聖旨,也只是承心之力。若非心力,則眼不能見,耳不能聞,身不能動,意不能想。若非心力,阿難尊者,何以能「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寶志公和尚云:「未了之人聽一言,只這如今誰動口?」這合掌的是誰?這問佛的又是誰?這是一切作用的根源,這是諸佛教化的指歸。
在佛教經典中,我們常常看到,某某菩薩,承佛神力,而白佛言。某某菩薩,承佛神力,周行十方。某某菩薩,承佛神力,放大光明,等等。其實,這都是「承心神力」的象徵性表達。若非心力,豈能開口?若非心力,豈能見聞?若非心力,豈能動念?若無心力,豈能覺察?
修習禪定的人,常有這樣的境界,在這種境界中,沒有了身體,沒有了一切,然而,卻又清清楚楚,了了常明。這正是「諸根悅豫,姿色清凈,光顏巍巍」的自心境界。諸根解脫,身心喜悅。如此之狀,何以如此?這便是阿難尊者向佛提出的問題,也是阿難尊者的反觀自省。
問:「諸天教汝來問佛耶?自以慧見問威顏乎?」此義如何?
答曰:阿難見佛,姿色清凈,光顏巍巍,故來問佛:今日世尊,姿色清凈,光顏巍巍,何故如此?佛陀反問阿難:是諸天令汝問耶?是諸天令汝見耶?也就是說,這見色的是誰?這問話的又是誰?阿難自言,是自己見,是自己問。
既然是自己見,既然是自己問,那麼,這個自己,究竟是誰?見色的是眼么?非也。問話的是嘴么?非也。這個見色的,這個問話的,究竟是誰?若向這裡問,一問到底,則能發一切智慧,則能生一切辯才,則能度一切眾生。即今學人,何不自問,這見色的是誰?這聞聲的是誰?《佛說無量壽經》中,佛令學人,如此自問。諸人既是佛弟子,何不反觀自問,反觀自見?如是而行,是名依教奉行。
問:如何是如來「出興於世」?
答曰:每句經文,皆是如來出世,闡揚大道。每個指示,皆是如來出世,指示本來。目前的色相,耳畔的音聲,皆是如來出世,演說心法。可惜眾生,著相住境,無量億劫,難值難見。難見個什麼?難見如來真實義。如何是如來真實義?這個妙明真心,即是如來真實義。這個無量壽,即是如來真實義。他不是別人,正是諸人自己。
問:經云:如來「出興於世,光闡道教,無量億劫,難值難見。」無量億劫,究竟多久?
答曰:著一相,即一劫。著無量相,即無量劫。眾生著相,故無量億劫,難值難見。
信願持名,一心專註,因緣成熟,豁然之間,觸著便悟,一念之間,頓超億劫。時劫無性,莫作實有。迷時,處處著相,故有無量億劫。悟了,當體皆空,一劫亦無。
諸佛出世,唯令眾生,識得這個見色聞聲的主人公,唯令眾生識得這個起心動念的本來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只因妄想顛倒而不能證得。息下妄想,佛即現前。識得自性,即得往生。
問:息下妄想,佛即現前。此佛是誰?
答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此是佛說。若不信之,則不名信佛。這個了了常明、普現萬相的,便是諸人的無相真心,便是諸人的法身真佛。不思善,不思惡,屏息妄想。正於此時,常寂心光,當下呈現。
問: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往生何處?
答曰:往生凈土,亦非別處。蓮池大師云:往生凈土,「生於自心,故不往而往,名為往生。」[6]又云:「以生於自心,故不往而往,名為往生。如《華嚴》解脫長者說。《華嚴》重重法界,不出一心。《楞嚴》十方虛空,皆汝心內。是知極樂之生,生乎自心。心無界限,則無西無東,去至何所?狀其易穢而凈,脫舊而新,離一得一,似有所往,名之為往,豈曰從此向彼?」[7]憨山大師云:「大休歇處不尋常,妄想消時世已忘。都向別求真極樂,誰知當下是西方。」[8]延壽大師云:「仙堂不近亦不遠,徘徊只是眾中央。若欲行住仙堂里,不用匍匐在他鄉。若欲求念彌陀佛,東西南北是西方。西方彌陀觸處是,面前背後七重行。」[9]歷代祖師的開示,明明是說,自性即是西方,悟了自性,即是過了十萬億佛土,即是到了西方。
形形色色,是諸佛現身。塵塵剎剎,是諸佛出世。可惜眾生,迷己逐物,認指作月,故「無量億劫,難值難見」。見個什麼?緣佛化身,見佛法身。如何是諸佛法身?見色的即是,聞聲的即是。見色的是誰?聞聲的是誰?反觀自見,莫向外求,他只是諸人的妙明真心。
若不反觀自見,而是向外求索,則落入顛倒妄想,無量億劫,不得見佛。
問:如何是「一餐之力,能住壽命,億百千劫」?
答曰:不是吃一餐飯,就能活命無量萬年,而是一念頓悟自心實相,當下獲得永恆壽命。自心實相,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即是永恆。不生不滅,即是無量。壽命永恆,壽命無量,假名「能住壽命,億百千劫」。「億百千劫」,莫作實數。若作實數,即成有量。壽命若有量,則非無量壽。
這段經文,佛告阿難,境界現前時,何不反觀自見?何不見這個「見境界的人」?這個「見境界的人」,它常寂不動,永恆當下,他便是大千世界的主人,他便是不生不滅的獨尊之我,名之曰佛。

[1]世雄:佛之尊稱,謂佛有大定力,具雄健之德,於世間最為雄猛,能制伏、斷盡一切煩惱。
[2]世眼:佛之德名,又作世間眼。佛智慧圓滿,具足五眼,可為一切世間之眼目,示導正道。又佛開示世人之正眼,使見正道,故稱世眼。
[3]世英:佛陀之尊稱。佛陀乃妙智具足者,一切世人莫能倫比,故於一切世間為最上之英勝,稱為世英。
[4]天尊:佛之異名。涅槃經謂天有五種,佛為第一義天,是天中之最尊者,故云天尊。
[5]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住著貪慾,這個境界,即是欲界。住著色相,這個境界,即是色界。色相俱泯,這個境界,即是無色界。三界是凡夫生死往來的迷夢境界,所以佛教眾生,覺醒迷夢,回歸凈土。
[6]《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卍續藏》第二十二冊,第六六八頁上。
[7]《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卍續藏》第二十二冊,第六六八頁上。
[8]《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三十八。《卍續藏》第七十三冊,第七三九頁上。
[9]《宗鏡錄》卷第二十九。《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五八九頁上。
見者是誰?問者是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真正學人要保護自己的蓮花苞
善財童子參休舍居士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