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面和鍋蓋一起煮:美麗的「意外」,美味的鎮江鍋蓋面

面和鍋蓋一起煮:美麗的「意外」,美味的鎮江鍋蓋面

文:王新春

面和鍋蓋一起煮:美麗的「意外」,美味的鎮江鍋蓋面

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稱的江蘇鎮江流傳著膾炙人口的美食民謠《三怪謠》:「香醋擺不壞,餚肉不當菜,面鍋里煮鍋蓋。」「面鍋里煮鍋蓋」指的就是鎮江人家喻戶曉,被稱為江南「天下第一面」的鍋蓋面。

鎮江鍋蓋面,原稱火(伙)面,也稱鎮江小刀面,據記載至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地道的鍋蓋麵湯清面軟、不粘不亂、青頭鮮嫩,吃起來爽口順滑、唇齒留香。對於鎮江人而言,它已經不僅僅是普通老百姓早上的便餐,它獨特的製作工藝、別緻的口味和傳說故事,已經是與鎮江的歷史文化、自然風貌融為一體。

要做出一碗地道的鍋蓋面,必須經過「跳、漂、熬、澆」四個步驟。

第一步「跳面」,是鍋蓋面的麵條會不會柔韌有嚼勁的關鍵,即把揉和好的麵糰放在案板上,將一根竹杠一端固定在案板鐵圈壓住麵糰,做面師傅坐在竹杠另一端反覆顛跳,將麵糰擠壓成薄薄的麵皮,再用刀切成條。

第二步「漂」指的就是「面鍋里煮鍋蓋」,也會影響到面的口感。大面鍋里的漂著小鍋蓋,四周透氣但開水不外溢。木鍋蓋壓住翻滾的面頭,使麵條貼在鍋蓋下位置保持不變,水與鍋蓋之間沒有空隙,煮熟之後才有筋道。同時,木鍋蓋的木香也可為面增加一些別緻的味道。

第三步「熬」是醬油熬制。選取本地黃豆醬油,加入江蝦、雞骨、野生菌菇和地龍、桂皮、八角、香草等20多種調料,用大火燒沸騰後,再用文火慢熬數小時,最後加入食鹽、白鬍椒粉,等到冷卻涼透後再食用。

第四步「澆」是澆頭。一般使用本地葷素時鮮作為配菜,如餚肉、豬肝、香腸、黃鱔、腰片、牛肉、蔬菜等,根據個人口味選擇,煮熟後調好調料放到面碗中。一碗鮮嫩爽口、順滑筋道的美味鍋蓋面就此完成。

面和鍋蓋一起煮:美麗的「意外」,美味的鎮江鍋蓋面

鎮江鍋蓋面的來源說法頗多,其中一個版本也有乾隆帝的「友情客串」。還是在某一次南巡時期,「熱衷」於微服私訪的乾隆來到鎮江,腹中飢腸轆轆之時來到一家麵店。由於小店當天還沒有開業,老闆夫婦急急忙忙地和面燒水。在食客連番催促下,老闆娘手忙腳亂地把面投入水中,然後隨手拿起了一個鍋蓋蓋住面鍋,卻不小心錯拿成了旁邊的小鍋蓋,結果鍋蓋就飄在了煮麵的水面。待她想拿起鍋蓋水已翻騰,遂又加了一勺清水,放上配料,等到第二次水開時便將面撈起。乾隆皇帝吃時覺得軟硬適中,正好適合自己的口味,便連聲稱讚。從此,鍋蓋面的名聲便傳揚開來。

乾隆帝和鍋蓋面的故事只是鍋蓋面來歷諸多版本中的一種,但不管何種故事,都有著拿錯鍋蓋的「意外」,最為流行的則是民間創造的版本。相傳在很久以前,鎮江有一戶人家,夫妻恩愛、和樂融融。由於丈夫胃口不好,老是吃不下飯,妻子經常做麵條吃。有一天,她下好麵條之後出門打水,回來的時候麵湯溢出鍋。她手忙腳亂地加冷水的時候,不小心將湯罐蓋子落到鍋里,蓋在了面上,結果做出來的別有一番滋味,丈夫接連吃了好幾碗。後來,妻子憑著這門新的麵條手藝,開了一家店鋪,專門經營這種「鍋蓋面」,深得食客喜愛,便逐漸流傳開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道光的立儲聖旨為何行文怪異?如是奕,清廷將大變,中國將大變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