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六出祁山未能統一天下,三十六計一計讓司馬懿受用終身

諸葛亮六出祁山未能統一天下,三十六計一計讓司馬懿受用終身

小說永遠比歷史書暢銷,不僅因為歷史多教化多成王敗寇,歷史畢竟不是演繹,它給不了人們對自身價值取向的滿足感。因為歷史不單單是藝術作品,它雖有假大空的成分,但說到底歷史是不完全以後人意志為轉移的。史學家不是文學家,他不需要迎合人們的閱讀興趣,因為真正的史學家是不以銷量為最終追求的。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我們幾乎人人都知,對其中的故事或多或少我們也都知道一些。在《三國演義》中,顯然諸葛亮要比司馬懿優秀的多。因為這是小說,是羅貫中單方面告訴我們的,給我們打造的印象。但如果反觀歷史,從《三國志》等一些三國的史書中,你會發現其實諸葛孔明和司馬懿各有千秋。

諸葛亮當然了得,三顧頻頻天下計。但熟悉歷史上真正的司馬懿的人,對這位司馬仲達先生也會刮目相看。仲達是司馬懿的字,司馬家八個子弟每人的字中各有一達而且都不是凡人。於是後世欽羨他們的人都喜歡稱之為「司馬八達」。司馬八達,數仲達最能忍,最有心機有城府。如果不能忍,曹魏曹操時期估計司馬懿早就身首異處了。韓信能忍胯下之辱,司馬懿能忍受的又豈是一個胯下。

中國有本經書叫《忍經》裡邊講了不少忍常人所不能忍爾後封侯功名天下的故事,日本學習中國有忍者,這些都是對忍的最好詮釋和訴說。但一個忍字寫起來簡單幾畫,讀起來就是個單音節辭彙。但真要做起來恐怕比登天還難吧,一般人的忍耐度是有限的,稍稍一攻擊就會觸碰底線。

但真正的忍也並非漫無目的的逆來順受,它必定是理智的,是三思而行的,是懷揣長遠目的的。而真正的忍者,也肯定是心性和智慧並佳的。所為大忍,簡單一句話概括就是豁達和理智。遇事不慌張,永遠不為某件事而耿耿於懷,不一棵樹上弔死,不墨守陳規,不做愣頭青,不不假思索就一味的一意孤行。真正的忍者心性很好,心性好自然豁達開闊,豁達開闊必定天增歲月人增壽。歷朝歷代,無數的人試圖找到長壽的靈丹妙藥,殊不知好的心性就是長壽最好的神葯。

對於忍,司馬懿做的就很好。諸葛亮六出祁山,興師動眾舉大軍攻打曹魏,試圖統一天下匡扶漢室江山。但最終落得個無功而返魂逝五丈原。諸葛亮失敗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歸根結底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他的對手司馬懿太能忍了。諸葛亮長途奔襲,司馬懿就是堅守城池,以逸待勞不主動迎擊。任憑蜀軍如何謾罵他縮頭烏龜,罵爹罵娘罵祖宗,他就是不出來跟你打跟你硬拼。

不是司馬懿傻,更不是司馬懿慫包。因為司馬懿知道蜀郡長途來襲,必定人困馬乏,剛開始一鼓作氣,只要司馬懿堅守城池讓蜀軍來攻,久攻不下必定再而衰三而竭。然後司馬懿再趁他們士氣衰落戰而勝之,何樂而不為。以逸待勞,我覺得是陣地戰最好的打法。以逸待勞,某種意義來說也是一種忍耐。當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生搬硬套。

司馬懿能忍,忍也是一種智慧。諸葛亮再能算,終沒能敵的過一個忍字。諸葛孔明六出祁山,還是敗給了司馬懿以逸待勞的忍耐。所以我們今天,無論從商從政還是與人交往,都可以從中借鑒一些。諸葛亮病逝後,不多久蜀漢和東吳相繼被曹魏所滅,曹魏統一天下後,司馬懿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熬死了曹睿,高平陵事變後消滅了曹爽集團,蟄伏的司馬懿及司馬家族開始獨掌魏國大權,最終於265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晉王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爺晚八點 的精彩文章:

這位公主出嫁的嫁妝空前絕後,她病死後父皇殺了二十多個御醫

TAG:貓爺晚八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