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半導體崛起,三星:令人恐懼

中國半導體崛起,三星:令人恐懼

「已經達到能和蘋果相抗衡的水平了嗎? 」2017年底,從事產品調查和分析的初創企業TechanaLye公司的社長清水洋治(55歲)感到吃驚。 因為他們發現中國華為技術的最新款智能手機「Mate10Pro」晶元採用了與「iPhoneX」相同的最尖端的10奈米電路線寬。

設計來自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 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缺乏進入世界前10的大型企業,但已擁有1200家相關企業。 多為設計公司,製造則委託給台灣等地的代工企業。 今後,中國政府計劃提供巨額補貼,國內工廠將增加。 清水預測稱,「用不了10年,中國企業將席捲半導體市場」。

在美國矽谷,中國企業也展開了行動。 2016年秋季,擴張半導體業務的紫光集團建立了設計基地。

「正在開發新的內存」,一名40多歲的男性技術人員透露。 從附近的美國美光科技和西部數據跳槽到紫光的技術人員超過40人。 「為了戰勝三星,需要拚命工作」,據稱他們在聖誕假期中也在工作。 紫光2015年向美光科技提出的收購被美國政府否決,但對於從美國引進技術仍難掩熱情。

而在沒有語言障礙的台灣,這些企業大張旗鼓的挖人也已開始。 如果跳槽到大陸企業,工資將達到之前的2~3倍。 台灣半導體巨頭的經營者感到頭疼,稱「去年被搶走100多人」。 台灣理科頂尖人才集中於半導體行業,收入也很高。 但是,在待遇方面難以抗衡大陸企業。

承擔世界IT產品組裝的中國每年需進口20萬億日元以上的半導體。 在不希望看到外匯流出的政府的支持下,紫光旗下的長江內存投入合計6萬億日元,在中國國內新建內存工廠。 紫光董事長趙偉國(50歲)表示,武漢工廠在2018年之前至少需要1000多名技術人員。

2017年在半導體銷售額方面居世界首位的韓國三星電子也表示,「令人恐懼的是中國」,難以掩飾警惕之心。 如果中國掌握半導體製造業的主動權,供給量將迅速增加。 低調的「紅色半導體」的攻勢蘊藏著劇烈改變供求環境的可能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子產品世界 的精彩文章:

Sony將供應車用圖像感測器給豐田汽車和日產汽車
3D列印人體皮膚可實現自然色素沉著

TAG:電子產品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