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雖遠必誅到雖遠必賠「誰也打不過」這句話在明清有不同的解釋

從雖遠必誅到雖遠必賠「誰也打不過」這句話在明清有不同的解釋

明朝以前除了宋朝,中國是「誰也打不過」,從清朝咸豐朝開始,還是「誰也打不過」。不過前者說的是誰也打不過中國,後者說的是清朝跟誰打都會輸,只好割地賠款。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清朝前期也是有一段時間不錯的,康熙雄才大略力抗沙俄,雍正勵精圖治國力增強。只是到了好大喜功而又妄自尊大的乾隆,才敗光了老爹雍正攢下來的家底,而且在整個世界都在突飛猛進發展的時候,不但抱著子曰詩云不撒手,還以「我中華無所不有」沾沾自喜,徹底關上了與世界交流的大門,最後「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但是「明朝無明君,清朝無昏君」的論調卻甚囂塵上,好像被打出京城的咸豐、割地賠款的道光、成為兒皇帝的末代皇帝,都是「有道明君」,至於乾隆慈禧,已經被電視劇演得「功勛卓著」「聰明睿智」「和藹可親」了。

我們必須承認,清朝有幾個皇帝是很有作為的,而明朝也是有幾個皇帝比較混蛋,但即使是明朝最混蛋的皇帝,也有一樣東西一直沒有丟,那就是骨氣。比如那個任性的孩子明武宗朱厚照,雖然最喜歡的是宦官,最愛乾的事是在豹房跟老虎摔跤,但是蒙古小王子大兵壓境,他的「漢家之血」馬上沸騰,瞞著大臣偷偷跑到邊關,一仗打得韃靼數十年不敢南下牧馬。但是清朝人修的明史,卻說那十萬大軍對砍的一仗,明軍一整天居然只砍死了十六個敵人,而且其中一個還是朱厚照親自砍死的。這樣看來,蒙古鐵騎也是浪得虛名,死了十六個人就嚇破了膽。當然,這話連正常的小孩子都不信,但是卻有人敢寫,而且還有人真信。

至於堪稱明朝第一昏君的嘉靖皇帝,在倭寇入侵的時候,也是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槍給槍要炮給炮,兵部職方司郎中(相當於總參謀長)唐順之親自跑到戚家軍,交給了戚繼光一本書——他親自寫的《兵法六編》中的《武編》(筆者沒打錯字,是編而不是篇),戚繼光就是根據這本書發明了鴛鴦陣。大家可能以為戚繼光打倭寇,經常是零戰損或殺敵一千自損一個,靠的是以狼筅為主的冷兵器。但事實上戚家軍有一半以上是火槍兵,還有後膛大炮,打倭寇特別是攻城拔寨的時候,總是先來一通「炮火覆蓋」,然後用狼筅去捅倭寇逃跑的屁股,只要自己不絆倒摔傷,基本是沒有什麼戰損的。

後來「二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自派軍隊、自掏軍餉、自帶糧秣,用一個方面軍七萬人(號稱十萬)就在朝鮮干挺了傾巢而出的三十多萬(準確數字為306250人,其中158700陸軍)倭寇的九個軍團,而明朝根本就沒把倭寇放在眼裡,雖然抗倭援朝被列入了「萬曆三大征」,但另外兩次戰役分別是為李如松平定蒙古人哱拜叛變的寧夏之役和李化龍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的播州之役。這樣看來,在明朝眼裡,舉傾國之力投入朝鮮的倭寇,也就是個小村長。

明軍抗倭戰爭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主要依靠的是先進的武器,倭寇一看見「大筒(大炮)」就肝兒顫,而明軍最好的大炮叫「佛郎機」,一聽這名字,就知道是舶來品。我們不能不佩服明朝軍工專家的「山寨」水平,那時候就開始把在海上搶來的大炮拆成零件,而後研究仿製,除了連發槍,居然還研究出了連發大炮(百出佛郎機),有這樣的裝備,明軍自然是誰都敢打,誰也打不過明軍。

明朝皇帝英明不英明暫且不說,但是明朝人的「拿來主義」卻很有成效,特別是「山寨能力」超強,這才造就了「誰也打不過明軍」,而清朝徹底以「天朝上國」的姿態關上了大門,造成了「清軍打誰都打不過」的尷尬局面,這也是「誰也打不過」這句話在明清有不同解釋的唯一原因。

到了清朝,不知怎麼了,居然搞起了「胡服騎射」,人家趙武靈王是從笨重的戰車和絆手絆腳的長袍改成了小衣襟短打扮乾淨利落地騎馬打仗,清朝的「胡服騎射」是丟下火槍,練起了紅纓槍大刀片子。跟列強作戰,「勇敢」地騎著馬用密集隊形對著馬克沁重機槍衝鋒。

其實清朝也是有開明皇帝的,康熙皇帝本身就是一個科學家,就是按數學水平來看,也不比現在的本科生差。即使遠征葛爾丹,還不忘了用快馬傳書跟守在京城裡的兒子們交流日全食觀測記錄。在雅克薩戰役中,同樣拿著火槍的俄羅斯「羅剎(當地人給侵略者取名為紅毛羅剎)」,也打不過拉著重炮的清軍。

但是從乾隆開始,大清朝就成了唯我獨尊的「天朝上國」,大講「治國需以聖人之道」,堅船利炮不過是「奇技淫巧」,是要使人們思想變壞的,從上到下都變成了「抱瓮老人」:「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

英吉利國王要跟乾隆做買賣,乾隆回答:「我們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原本不需要外夷的東西,因為茶葉、瓷器、絲綢等是西洋各國必需的東西,朕體諒西洋各國的難處,所以准許在澳門開設洋行,滿足你們生活的需要」。但是乾隆不知道,就在他為「十全武功」沾沾自喜的時候,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美利堅合眾國成立,法國也發生了大革命,俄國建立莫斯科大學,美國成立了科學院。世界每天都是新的,乾隆卻從古墓里刨出了「先賢文章」頂禮膜拜,陶醉於以八股文為核心的科舉考試之中:乾隆六十年(1795年)會試,各省上報八十歲以上參加會試者一百一十六人,實際參加會試並三場完竣者九十二人,「孫子打著燈籠,為百歲應試的爺爺照亮兒參加科舉考試」,乾隆美得合不攏嘴,大灑金錢賞賜。

乾隆之後的百餘年間,出了不少「飽學鴻儒」,但是國力卻一天天衰弱下去,緊閉的大門被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每天搖頭晃腦苦讀四書五經,再不就是提籠架鳥養大黃狗、打麻將唱京劇的八旗子弟已經拉不開弓騎不上馬,於是清軍「誰也打不過」,打不過人家就只好割地賠款。「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賠」,列強沒錢了,就在沿海轉一圈開幾炮,數千萬甚至上億兩白銀就到手了——原本他們是想與清朝做買賣,但是後來發現還是敲詐搶劫來錢快。於是呼朋引類,「大家同去同去,清朝這隻大肥羊,不仔白不宰,宰了也白宰,宰了還能再宰。」

列強都來「割韭菜」,於是「誰也打不過」的大清朝完蛋了。現在想起乾隆高踞寶座,對著外國使者大談「天朝統馭萬國」、「天朝撫有四海」、「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不知道那些腦袋裡有辮子,心中有黃馬褂,每天想著再叫一聲「皇上聖明奴才遵旨」的人,會不會耳根子發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青梅煮酒少上了一道菜讓曹操後悔後半生:當初真該聽程昱郭嘉的話
二戰期間日本兵有兩個絕活和一個決心 美國人惱了:我用錢砸死你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