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斬一盤脆皮乳豬和燒臘,我在張愛玲曾經求學的香港大學迷了路

斬一盤脆皮乳豬和燒臘,我在張愛玲曾經求學的香港大學迷了路

今年一月二月基本上都是在旅行,用光了所有年假。一月份在南方呆了十幾天,跑了好幾個城市,春節前又去了一趟泰國。

從深圳過關去香港很方便。飛深圳比直飛香港便宜很多,恰好深圳有朋友可以落腳,香港地鐵直通羅湖口岸四十分鐘就到旺角——香港我最熟悉的地方就是旺角,四年前去香港出差,活動方很貼心地訂了中環附近的君悅酒店,離工作地點香港會展中心走路只要五分鐘,但工作之外我住在了旺角,逛得最多的地方也是旺角。

旺角附近吃的很多。女人街一帶通宵達旦的人車喧嘩,日常的人潮洶湧比得上聖誕節時的中街,隨便一家日料店都很好吃,價錢與香港的消費比實在不算貴。但這一趟最留戀的一頓是在上環吃的,提前查好了一家燒臘店,乳豬飯一份大概六十港幣,店面十分狹小局促,六七張桌子,已是經營了幾十年的味道。

店內全滿,店員用不流利的普通話招呼我,大聲吆喝著傳話給廚房裡渾身熱汗的老師傅切一盤脆皮乳豬,我在離衛生間半米不到的一張桌子坐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店內全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家,很明顯的港人裝扮和模樣。大家埋頭吃著燒臘都不說話,空氣中交織著肉的香氣和嚼脆皮的咯吱咯吱聲。

沿著彌敦道往尖沙咀走,沿途經過了重慶大廈,王家衛拍《重慶森林》的地方。王家衛是文藝青年心中的一尊真神,有人慕名而來把住處訂在了重慶大廈里,查過評論之後我放棄了這個念頭,都說這座大廈瀰漫著濃濃的咖喱味,又因居住其中的各國人太多太雜而顯得混亂不安。

因為太喜歡《甜蜜蜜》這部電影,也不免俗地去了海港城旁邊的半島酒店,當然只是在外面觀光一下。無需想像這座張曼玉經常光顧的酒店擁有如何奢華的內飾和高質服務,單看噴泉旁邊一輛輛豪車排著隊開進地下停車場,就可一窺這座夢幻宮殿里的聲色犬馬,承載了多少人對紙醉金迷生活的渴望與幻想。

有著世界三大夜景美譽的維港夜景值得一看再看,不過我低估了一月份香港海邊的溫度,為了晚上八點的維港燈光秀,我穿著一件襯衫配T恤在冷風中瑟瑟發抖等了一個多小時。不巧的是這一趟旅行第一天開始就感冒,到香港發展成了咳嗽,類似支氣管炎那種自帶嘯鳴的深咳,又買不到葯。香港街頭雖然遍布打著貨真認證招牌的藥店,所賣的藥品卻基本上沒一個熟悉的,平時常吃的消炎藥在這邊更是無跡可尋,只能望著一排排陌生的包裝發愁。

坐港鐵到香港大學,從地下往上走的通道內布置張貼了港大的校史,其中有關於校友張愛玲的介紹。身為資歷最淺的張迷,之前從她的散文中讀過不少有關她在港大求學時的生活,在中文系就讀時的情形等,印象很深的是寫她一次和閨蜜炎櫻去看電影,做東的印度人沒想到來了兩個人,手中只有兩張票,尷尬著把票讓出來,順便遞上剛買的用紙包著的油炸雞蛋麵包片。那篇文章很多細節已經記不清,倒是對張愛玲描述的把紙浸的麵包片很有記憶。

自認方向感極強、從來不曾迷路的我,在香港大學受到了極大挫敗,我在校園內迷路了兩個多小時,兜兜轉轉一直在那幾棟教學樓之間徘徊。港大坐落在半山上,擁有著與內地的大學截然不同的校園風格,沒有特別明顯的校區和校園路,地形高低起伏,供人行走的路不多也不明顯,又基本都帶著欄杆,常常是沿著彎曲陡峭的小路爬了幾百米,以為走到了下一棟,結果只是拐進了不知道是哪裡的死胡同,只能原路返回,谷歌地圖在這裡完全用不上,規劃的路線不得不不斷清零推倒重來。

歷史最為悠久的本部大樓是古典的歐式建築風格,花崗石柱廊搭配頂部高塔,《色戒》有部分戲在此取景,鄧志昂中文學院也是近百年歷史的老建築,張愛玲曾經就讀的中文系早已搬走,如今這裡已改做博物館展覽所用。

隱約記得張愛玲在散文中提到過「聖約翰學院」,看港大的地圖發現有這麼個地方,就又走了半個多小時來特地去看看,到了才發現這並不是張愛玲所指的地方,她的聖約翰是彼時上海的聖約翰大學,和這裡只不過名字相同罷了。

遺憾不止這一處,由於迷路耽擱掉了大部分計劃的時間,非常遺憾地錯過了存有張愛玲當年親筆簽字的入學登記冊的展覽。據說張愛玲與港大的糾葛不少,頂著傲人的天資入學,連拿兩個獎學金,幾度入學退學又復學,作為張迷很慶幸有港大這麼一個地方可以參觀。有點遺憾也好,留給下一次填補。

香港的魅力無需贅言。於我來說,夜幕降臨下在太平山頂鳥瞰燈火璀璨的維港夜景時,最能深刻感受這種魅力所在——人類文明最璀璨奪目的傑作,以及所富含的對多元文化的推崇與包容。

-------------------------------------------------------------------------------------------

算一算,竟然近十個月 沒有更新了,實在過分,請原諒我的懶惰。

換了工作之後就再沒發過推文——從原來的文字編輯崗位換到企業的職能部門,跨度不能說不大,不再每天處理文字,不定時更更文寫寫字的熱情也跟著消減了不少。

無論今後的工作為何,我得把這個習慣找回來。一直覺得寫公眾號的意義之一是可以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進而做到反思和自省。如果在這裡還要說假話,那豈不是比逢場作戲更加虛偽和難堪?

——————————————————————————————————

噩夢花漵,取自《紅樓夢》中賈寶玉於大觀園題字「蓼汀花漵」之典故,又因我每晚都有夜夢相伴,是為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噩夢花漵 的精彩文章:

TAG:噩夢花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