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漢協和醫院尚游教授 年飯桌上直奔300公里外救命

武漢協和醫院尚游教授 年飯桌上直奔300公里外救命

協和醫院尚游教授正在搶救病人

長江網2月22日訊(武漢晚報記者王愷凝 伍偉 通訊員塗曉晨) 「病人46歲,女性,突發暴發性心肌炎,情況危急。」大年三十晚上6點,松滋市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主任楊文在「湖北重症同道群」向專家發出的求助信息,讓武漢協和醫院ICU-ECMO團隊尚游教授丟下正在團聚的家人,和同事一起自駕疾奔300多公里救援。最終,因為他們及時趕到,這位病人保住了生命。

年飯桌上收到求救信息

大年三十這天,楊文吃完年飯後順便到病房看看,一進病房就看到同事正對一名患者緊急進行心肺復甦,患者突發心跳呼吸驟停。楊文立馬參與搶救:按壓心臟、上呼吸機、電擊除顫等,同時給予升壓、強心藥物注射。搶救了半個多小時,患者心跳總算恢復,但她此時雙眼瞳孔散大、心功能極差,全身組織器官供血難保證,血壓只能靠大劑量藥物勉強維持。

楊文考慮到,如果維持現狀治療,很可能將無法維繫患者的生命,但如果繼續往前闖,醫院不具備醫療和技術條件。於是,他決定向湖北省內的同行專家求助。

當時,武漢協和醫院尚游教授正在和家人吃年飯,看到這條信息後,立即與楊文在微信上溝通病情。根據經驗判斷,患者還有一線機會,但必須儘快爭取時間。

連夜開車奔赴300公里外松滋

尚游立即電話聯繫同事鄒曉靜、龐志強,向家人解釋後,便火速趕到協和醫院準備搶救用的醫療設備。當晚9點左右,尚游教授開著私家車,和同事一起疾馳300多公里,於正月初一零點10分趕到松滋市人民醫院。

艱難打通患者的「生命通道」

「見到患者時情況並不好。」尚遊說,患者依靠極限劑量的強心、升壓葯維持生命體征,但此時的心臟已不堪重負,僅有微弱的收縮,血液不能供應全身,再繼續下去就會出現多器官衰竭。

尚游立即對其進行建立體外膜肺氧合(ECMO)治療。他解釋,ECMO相當於體外的「人工心臟」,將靜脈血液抽出後,經過體外氧合後再泵注到股動脈,部分替代心臟功能。一旦ECMO成功建立,疲憊的心臟就有時間喘息,並爭取更多對症治療時間。

由於患者身材嬌小,血管纖細,加上前期治療應用大量升壓藥物導致血管收縮嚴重,專家們耗費2個多小時,艱難打通這條「生命通道」,成功建立ECMO。

春節期間都待在病房監測病情

待病情略有穩定,大年初一下午,決定將其轉運回武漢治療。協和醫院ICU-ECMO團隊克服了路途遙遠、救護車空間狹小、設備有限、高速公路堵車等一系列困難,護送其轉回協和醫院ICU進行後續的加強治療。

轉回到協和醫院ICU病房,尚游教授再次評估病情,立即進行抗病毒、免疫調節、血液凈化等綜合治療,春節長假期間都待在病房密切監測病情變化。

經過武漢協和醫院ICU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患者心臟功能明顯好轉,生命體征已趨於穩定。

「雖然這個春節不能和家人團聚,但是能夠挽救患者生命,這個年過得值!」尚游教授說。

責編:宋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網 的精彩文章:

蕪湖長江二橋獲全球基礎設施建設「BE創新獎」
武漢最早黃鶴樓酒標現身 產於上個世紀50年代

TAG:長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