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小眾藝術走向大眾市場「小紅花」認為拓展「藝術出海」是個好機會

小眾藝術走向大眾市場「小紅花」認為拓展「藝術出海」是個好機會

長期以來,藝術品消費一直是一個小眾市場。除了藝術欣賞、價格本身的門檻外,這個行業熟人經濟特點非常明顯。大多數人第一次購買時都選擇通過熟人私下交易,只有在身邊沒有意見領袖時才會去公開平台購買。而歷來藝術市場又存在信息不對稱、定價沒有標準等問題,這也導致我國的藝術品交易市場一直處於野蠻生長狀態。

然而隨著消費升級,「小眾」的藝術正在呈現大眾化趨勢,也在倒逼推動行業發展。

此前投資潮接觸到的創業公司「藝術小紅花」(以下簡稱「小紅花」)就想用標準化的方式給藝術家和藝術品行業帶來全方位的數據指標,並通過最簡單的方式傳遞給用戶。

小眾藝術走向大眾市場「小紅花」認為拓展「藝術出海」是個好機會

「小紅花」成立於2016年10月,是「大藝博展」旗下B2C電商品牌,同時也是華藝大藝旗下獨立經營的互聯網藝術品公司。成立之初就已獲得由盈峰資本領投,珞珈基金參投的1000萬天使輪融資。

據了解「小紅花」CEO張旭與COO王梓都曾是藝術品C2C平台藝客網的創始團隊成員,王梓還曾是藝術品拍賣平台藝典中國的早期成員。王梓表示:「近兩年藝術品行業唯一的發展是大部分藝術品電商都在轉型做IP,開發衍生品。但其實三年前,我還在藝客時就做過IP衍生品。當時投入將近2000萬,遺憾的是失敗了。」當時藝客IP衍生品銷售量約4000+件,是行業里賣的最好的,但也僅僅形成一個小而美的商店,和要規模化的初衷背道而馳,項目也因此暫停。

王梓說,「當時我們想,藝術家設計的抱枕、滑鼠墊、擺件比一般人的設計更好看,更有價格優勢。但後來發現快消行業拼的是供應鏈能力。銷售做不過淘寶,生產比不上義烏,你會發現他們盜用了你的圖像版權,售賣價格低,生產成本小,質量還挺好。」

王梓認為做IP要抓住兩點:要麼核心做產品,要麼核心做渠道。做產品就把門檻打造的特別高,沒人能複製。做渠道本身手裡要有客戶,賣的問題就解決了。所以現在做IP比較成功的是禮品型公司。

離開藝客創立「小紅花」,王梓和張旭把服務作為重點,為青年藝術家提供全球藝術推廣服務,為80後、90後新興消費者提供藝術品在線交易、收藏、投資與諮詢服務。

2017年相繼推出的「小紅花」網站、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App等產品,通過作品展示、估價諮詢、數據排行、自營掛售等方式聚合了13萬精準用戶,簽約了上百位藝術家,銷售流水約70萬。

並通過自有資金在北京、廣州建立了6個線下藝術品倉庫,均是博物館級的倉儲條件和服務水平,以1:16倍的押金機制與藝術家簽約獨家作品入庫,目前藝術品資產倉共收藏千餘幅畫,估值約1000萬元。

小眾藝術走向大眾市場「小紅花」認為拓展「藝術出海」是個好機會

藝術品行業非常注重資源,只要左手握藏家右手握賣家,就能獲得最高的利益,而只有流通買賣藝術品才能有更高的價值。

藝術行業沒有真正運用到互聯網工具,很多還是線下售賣,只是把互聯網當做線上展示渠道,並沒有產品上的服務。

「小紅花」的邏輯是不扶持某一個藝術家,而是把所有青年藝術家壟斷。通過承接大學生藝術博覽會的線上報名入口,先一步發現優秀藝術家及優秀作品。

利用「小紅花」網站頁面點擊數據、線下售賣等數據來進行倉儲的調整,確保倉儲中聚集中彙集的都是相對轉化率高的作品。

王梓表示:「根據數據,我能知道誰要成名。我們採用1+2的模式,好作品會以公司底價採買一幅。相當於幫藝術家售賣的同時,」小紅花」自己也在做潛在投資,投資回報率比較高。所以壟斷是最直接的,誰都不要錯過,為所有人提供服務。」

青年藝術家最關心的是自己的作品價值如何,售賣如何。藝術家永遠有展覽需求,因為有展覽才會有流量,進而有售賣,最終是拍賣需求。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平台方對藝術家有沒有配套扶持,也就是能不能給他帶來實際的幫助。但目前藝術行業存在的問題是:偽承諾太多,比如承諾藝術家簽約後一年保證能賣掉多少幅作品,很傷害客戶。

目前國內真正喜歡藝術的用戶僅有兩三百萬人,當代藝術線上市場不過10億,未來可能會增加到50到100億的市場規模。競爭可想而知,青年藝術家想要出名難上加難。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外市場。當代藝術起源於歐美,對於當代藝術作品有大量購買需求,但國外藝術家數量少,產出和購買不成正比。因此「小紅花」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在國外有很大的市場。

王梓表示:「我在國外走了一圈,發現和我以前想的完全不一樣。我以前認為中國傳統的東西在國外會更有市場。但實際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喜歡水墨的,更多人還是喜歡當代藝術,另外原創作品價格摺合人民幣也是四五千左右。」

「小紅花」認為未來藝術家服務市場會更大,因此,2018年初「小紅花」推出「藝術出海計劃」(Art Oversea Project),將中國青年藝術家、優秀作品通過舉辦展覽、公開課演講、策展訓練營、藝術駐留、藝術遊學等交流活動推送到全球藝術愛好者面前。

小眾藝術走向大眾市場「小紅花」認為拓展「藝術出海」是個好機會

「小紅花」的商業邏輯是和藝術相關的第三方公司合作,通過2B的方式贊助這些青年藝術家出國,對於出資公司,藝術家用畫作抵資。」小紅花」想把更多的人拉進這個行業。而藝術家能快速打開知名度。

目前「小紅花」海外推廣戰略,首先聚焦5站,分別是美國紐約、英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計劃第一批輸送30-50位藝術家,已談好10家企業贊助。

小眾藝術走向大眾市場「小紅花」認為拓展「藝術出海」是個好機會

「首先不論哪個行業,想要做一個很出色的企業必須凌駕於行業之上。國內市場份額有限,就等於跟一幫差生在競爭,市場是恆定的,我希望把競爭夥伴變成友商。我們通過評估發現,拓展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耗費的精力、資金幾乎無差,當然要把目標定高一點,所以小紅花選擇海外市場。青年藝術家就是我的切入點,據我們了解有計劃在海外辦展覽的藝術家,僅文化部備案的就有40萬左右,未來會更多。」王梓對投資潮表示。

而大眾藝術消費也是層層遞進的,比如藝術禮品、藝術品裝飾、藝術品投資。王梓表示目前藝術品消費人群更多的還是滿足投資需求,據雅昌發布的藝術市場報告顯示, 伴隨藝術品市場自身的發展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藝術品越來越成為一種可靠的投資手段。相比傳統的金融或房地產投資,藝術品投資不僅承載了美學價值,同時也提供了十分可觀的收益。

2018年「小紅花」還有兩個目標是把藝術倉建大1到1.5億的規模;用戶拓展到40萬,把社群做起來。王梓還透露公司的A輪融資已啟動,預計今年6月份close。

據投資潮了解,目前還沒有和「小紅花」模式相同的創業公司,普遍還是C2C、B2C、社交模式,京東、淘寶不久前也切入了藝術市場。對於行業趨勢王梓認為:「2018年到2020年應該會出現幾家優質公司,優質大企業會把小企業吃掉,過度分散之後就會走向整合。另外做藝術品電商的會退出很多,目前的狀況是,現在藝術品電商創業公司,普遍都是一到兩年周期,天使輪之後融資很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中國將持續對「桑吉」輪開展滅火作業和遇險船員搜救
今日頭條發布年度十大公益事件:互聯網公益佔一半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