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小就不一般的三個人——王陽明,申時行,張居正

從小就不一般的三個人——王陽明,申時行,張居正

王陽明

王守仁出身於浙江餘姚一個顯赫的家庭,父親王華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狀元,官至南京吏部尚書。

人生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王陽明都做到了。他是明代的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陽明的心學對毛澤東、曾國藩,蔣介石都有影響。

王陽明少年時就聰慧異常,父親王華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狀元,官至南京吏部尚書。王陽明考中秀才之前就認為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他認為大丈夫要經略四方。他的志向是征戰沙場。為了正確的引導王陽明,他父親帶他到居庸關、山海關一月余。讓他體會前方戰爭的殘酷,了解做一個征戰沙場的將軍並不是說說那麼容易。

王陽明收下心專心學習科舉考試的經學。20歲時第一次參加鄉試,考中舉人。由於受朱熹理學的影響,王陽明決心作一個聖賢。王陽明再次偏離了科舉的到軌道,二十二歲時考進士不中。二十五歲再次參考科舉,再次落第。他的狀元父親開導他說,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你們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

王陽明的話被父親訓斥,告訴他,古來有幾人能成為聖賢,即使想成為聖賢,也要讀好聖賢的書,先博取功名。兩次失敗以後,王陽明靜下心來,耐心閱讀聖賢之書。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歲的他參加禮部會試,賜二甲進士第七人。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謚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王陽明最終成為聖賢,與孔子,孟子,朱熹並列,成中國心學集大成者。

申時行

申時行是明朝另外有一著名首輔。他是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申姓富商之子,其生母據傳是一名尼姑,後為蘇州知府徐尚珍所收養。申時行祖父從小過繼於徐姓舅家,故時行幼時姓徐,中狀元後歸宗姓申。申時行自幼天資聰慧,生性好學。嘉靖四十一年(1562)明人繪《申時行小像》冊頁三月十五殿試,申時行高種狀元。

有關申時行的身世有三個版本,第一個版本來自申時行的《申氏宗譜序》。《申氏宗譜序》說申時行的祖父東城公申乾,早年過繼給舅家改姓徐,其父申士章,字俊民,號古愚,娶妻王氏,繼室黃氏;王氏生有一子為時行。

徐時行中狀元後,徐氏家族做出了令世人嘡目的舉動,放棄了狀元家族的無上榮耀,同意徐時行歸姓申。

這個版本令人費解的是從申乾改姓徐以來,到申時行已經三代姓徐,為何在中狀元後要歸姓申?

第二個版本來自於民間傳說和戲劇評彈,以彈詞《玉蜻蜓》為代表;主角是蘇州富商申桂生和尼姑王智貞,申桂生娶吏部尚書張國勛之女為妻,婚後兩人關係不和。一日申桂生去虎丘旁席場弄的法華庵上香,偶遇美貌女尼王智貞,一見鍾情墜入愛河。可惜申桂生福薄,病死庵中。不久智貞產下一遺腹子,取名申時行。智貞托庵里幹活的婆子送申時行歸申府,豈料婆子將孩子棄于山塘街橋洞里,被豆腐店老闆朱小溪抱回,後又賣給離任蘇州知府徐士珍,徐知府視如已出,取名徐元宰。後徐元宰考中狀元,憑著當年襁褓里的信物玉蜻蜓前去庵堂認母。故事哀婉動人,是蘇州彈詞的經典作品。有關申時行的身世第二個版本究竟有多少歷史真實,還真不好說。申氏後人認為《玉蜻蜓》影射祖上,純屬誣衊。先祖申時行是佛門女尼所生,不管是否屬實,都有辱申氏家族名譽,故自清中晚期到民國100年間申氏家族五次上書官府要求禁演《玉蜻蜓》。清初申氏後人申啟第一次上書官府提出禁演要求,蘇州知府判決曰:「為崇敬先賢,禁止彈唱《玉蜻蜓》。」形成全國唯有蘇州一地不能上演《玉蜻蜓》的奇芭局面。

第三個版本是,申時行的母親,在丈夫去世以後帶著兒子嫁給蘇州知府徐士珍,徐知府視如已出,取名徐時行。一天徐士珍到後花園散步,看到徐時行面前插住三根草棍,在跪拜。他問徐時行為什麼跪拜。他說今天是生父的祭日。徐士珍他大吃一驚,認為這個孩子日後必成大器。馬上讓他恢復申姓,並且與倆個兒子一起讀書。這都是傳說。申時行改姓是在中了狀元以後。

申時行中狀元後曾官居禮部尚書兼大學士,是萬曆皇帝的五個老師之一。後官居首輔(相當於宰相)八年半,位極人臣。據稱申時行的才學在當時朝中無人能及,被稱之為中興宰相的張居正很器重並提拔他。但因張居正死後被清算,但申時行卻未被牽連,反而十分受萬曆皇帝信任。後來因立太子問題被人彈劾,便在事業輝煌之際辭官回鄉,在故鄉度過了遊山玩水、吟詩著述,逍遙自在的二十三年,八十而得善終。在古代,尤其是明朝,如此高壽又能善終的宰相是不多的。

退休回家的官員都要買田擴宅,採取的方式多市強取豪奪,所以民憤極大。申時行也想擴展一下他的房宅,他的鄰居是一個做梳子生意的木匠。申時行先同這個鄰居商量,但這鄰居不買他的帳。有人提議通過官府強買,但申時行不同意。

申時行想到一個辦法:讓管家到這家梳子店買了很多梳子,每當有客人來時就贈送一把,並稱頌這梳子如何如何好。逐漸這家梳子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特地到他店裡來買梳子的人絡繹不絕。但生意好帶來的問題是店面太小,必須另找一塊地方擴大經營規模。於是店主主動找到申時行,請求他買下其店面。這樣申時行在兩三年時間用他慣用的方法實現了自己的願望。這就是申時行的處事方式:用溫和的方法達到雙贏的目的。申時行辭官23年後,他八十大壽上,萬曆皇帝特意派人送禮問候。由此可見他的智慧。

張居正

明代首輔張居正,是另外一位傳奇人物。張居正5歲識字,7歲能通六經大義,12歲考中秀才,13歲時就參加了鄉試,16歲中舉人。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23歲的張居正考中進士。

厲害不厲害。

1536年(嘉靖十五年),十二歲的張居正參加童試,其機敏靈俐深得荊州知府李士翱的憐愛,李士翱囑咐他要從小立大志,長大後盡忠報國,並替他將白圭改名為居正。這一年,居正做了補府學生。一年後,參加鄉試,受到湖廣巡撫顧璘的阻撓而落榜。原因是他希望對張居正多加磨礪,以成大器。三年後,才高氣傲的張居正順利通過鄉試,成為一名少年舉人。顧璘對他十分賞識,曾對別人說「此子將相才也」,並解下犀帶贈予居正:「希望你樹立遠大的抱負,做伊尹、顏淵,不要只做一個少年成名的舉人。」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歲的張居正中二甲第九名進士,授庶吉士。

張居正一生傲氣,

擔任首輔期間進行改革,使明王朝煥發新的生機。正是因為改革,得罪了一大批當朝權貴。在權力上,居正和神宗成為對立面。張居正的效忠國事,獨握大權,這引起皇帝的不滿。張居正逝世後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潘晟乃張居正生前所薦,他的下台,標明了張居正的失寵。言官也把矛頭指向張居正。神宗於是下令抄家,並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而且張居正也險遭開棺鞭屍。家屬或餓死或流放,後萬曆在輿論的壓力下中止進一步的迫害。張居正在世時所用一批官員有的削職,有的棄市。這就是張居正悲劇的一生。

張居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讀書愛歷史愛隨筆 的精彩文章:

如果劉備不伐吳諸葛亮隆中對能實現嗎一

TAG:愛讀書愛歷史愛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