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懷瑾:懷聖人之心,做平常之事

南懷瑾:懷聖人之心,做平常之事

9

class

懷聖人之心,做平常之事

親愛的朋友們,大家早上好!美好一天,美好的心情,從每天的早讀開始,只要日日精進堅持下來,你就會發現,帶給你的絕非僅是閱讀聆聽的愉悅,更是一種全新的心靈成長和啟迪。今天早讀我們共同學習《懷聖人之心,做平常之事》每天為大家品讀南環瑾大師的人生智慧!

聖人對世間萬事萬物沒有主觀的成見,而是以百姓的意志為意志。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對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對待他,這樣天下人的品德都善良了。誠信的人,我以誠信對待他;不誠信的人,我也以誠信對待他,這樣天下人的品德都誠信了。聖人立於天下,要謹慎收斂自己的意志,切莫張揚。讓天下人的心靈都變得混沌、純樸,百姓都專註於自己的視聽,而不要去算計別人。聖人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他們。

南懷瑾先生說:「真正有道的聖人,是用無常心治天下的。」所謂「無常心」,就是沒有主觀的成見,沒有我見。那麼,有道的聖人以什麼為心呢?「以百姓心為心」。一切人的需要,一切人的心理思想,就是他的心理思想,這就是現代所謂民主自由的真正道德精神。只有真正做到這些,才是「以百姓心為己心」,才稱得上是真正的聖人。

聖人從不以自我主觀意志來決定他人好惡、判斷是非,也不以自我主觀意志去限定別人的意志。我們的痛苦與迷惑,往往都是自我的偏執造成的。

偏執的人總是深陷於自己的觀念當中,當這個觀念與大家不相同時,就覺得別人錯了,可是別人並不會因為他而改變自己的觀念,於是就產生了矛盾,痛苦和迷惑也就這樣就產生了。

一對夫婦常為吃蘋果的事情發生爭吵。

妻子覺得蘋果皮上有農藥,吃了可能會中毒,所以一定要把皮削掉才吃;而丈夫則認為皮更有營養。他們經常為此爭吵,最後,竟吵到他倆的老師家去了。

老師對妻子說:「你先生這麼多年都吃不削皮的蘋果也沒事,你有什麼可擔心的。」

老師又對丈夫說:「你嫌你太太不吃蘋果皮太浪費,你吃了不就可以了!」

由於家庭環境不同、成長過程不同,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也會有所不同。因此,不要勉強別人來認同自己的習慣,同時,也要寬容別人的習慣。摒棄個人利益將使人生變得不可思議,而摒棄自私則會使人變得更加完美。

孔子一生以「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來要求自己。

「勿意」是指做事不能憑空猜測、主觀臆斷,一切都要以事實為依據。

「勿必」是指判斷事物不能絕對肯定,正所謂事無絕對,辨證看問題,才是正確的。

「勿固」就是不能拘泥固執,一味地固執,會使自己偏離正確的軌道,所謂兼聽則明,怎樣讓自己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至關重要。

「勿我」就是不要自以為是,總是認為自己的觀點和做法都正確,不接受他人意見。

每個人都有其各自的慾望與需求,不可能人人都能如願,這就難免會出現矛盾。我們要正視客觀現實,在必要時做出點讓步,不能只顧自己的權利與需求,忽視他人的存在。

從自我的圈子中跳出來,多設身處地地替他人想想,理解他人,並學會尊重、關心、幫助他人,這樣才可獲得別人的回報,從中也可以體驗人生的價值與幸福。

也許,我們永遠都無法成為像老子、孔子那樣的聖人,但只要秉持著聖人的情懷,懷聖人心,做平常事,這樣便也和聖人相差不遠了。

心得感悟

懷聖人之心,做平常之事,用一顆寬容、平和、敬畏的心對待生活中的事和人,就如同聖人一樣偉大!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寫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與大家交流學習心得哦!學會分享,自己會學到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道 的精彩文章:

《太上感應篇》109:紊亂規模,以敗人功
《太上感應篇》113:見他榮貴,願他流貶

TAG: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