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是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奧斯卡獲獎導演?

誰是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奧斯卡獲獎導演?

作者:Peter Bradshaw

編譯:朱溥儀

校對:Issac

來源:《衛報》

卡普拉?科波拉?畢格羅?我們的首席影評人在五部「奧斯卡冠軍」提名中選出了他的最佳導演——並揭曉你們選出的冠軍。

自上周公布候選名單後,我們開始在歷年來的奧斯卡最佳導演中選出個最佳。這個類別的選擇是最讓人痛苦的。先不管這種說法是對是錯,我們總是認為導演是影片中的全能創作者,導演的作者權甚至被納入歐盟法律。

導演與選角導演合作,並與演員們一起工作,和他們一起排練,打磨他們的表演。導演也需要向攝影師溝通請教構圖,決定用某一場戲哪一次的拍攝。

導演也要在壓力之下決定拍攝地點和布景,確定即將要拍攝戲份的場景外觀及氣氛。當然,導演會累積起名聲和尊重——這也是奧斯卡獎所能提供的一部分。

說回我們這個評選的競爭者們吧。

1、弗蘭克·卡普拉 《一夜風流》

弗蘭克·卡普拉在其早期影片《一夜風流》(1934)中,展現出了大家熟知的優雅精緻風格,他從未被過譽。

《一夜風流》充滿了前海斯法典時期大膽的性意味和逗趣的連珠妙語,羅伯特·里斯金的絕妙劇本為浪漫愛情喜劇設置了難以企及的黃金標準。從最初滑稽的遊艇逃亡,到公共汽車和汽車旅館的親密接觸,再到特別的婚禮結尾,這不僅是卡普拉帶領我們在劇情的發展中猛衝掃蕩,這也是他對演員角色的處理。

當克拉克·蓋博與克勞黛·考爾白在偵探面前假扮吵架夫妻,待偵探走後忍不住放聲大笑時,你也不禁跟著大笑,好像你目睹了這個真實的奇蹟——冷淡的女繼承人突然變成厲害的演員,興緻勃勃地與人插科打諢。

接著這場浪漫邂逅的隔閡開始化解,兩人之間的愛意漸濃。卡普拉用精湛的天賦將這兩位頂級明星協調地結合在一起。

2、喬治·史蒂文斯 《郎心似鐵》

喬治·史蒂文斯是好萊塢製片廠時期傑出的導演。他的純粹藝術性在1951年的《郎心似鐵》中最能得到展露。影片根據西奧多·德萊塞的小說《美國悲劇》改編。

蒙哥馬利·克利夫特在片中飾演一位一貧如洗的年輕人,他在富有叔叔的工廠工作。就在日子一天天變好的時候,他卻對懷有身孕的女友(謝利·溫特斯)動了殺心,這樣才能和美麗的富家千金(伊麗莎白·泰勒)結婚。

約瑟夫·馮·斯登堡早前拍攝的版本關注審判以及階級問題,謝爾蓋·愛森斯坦也曾打算拍攝本片,若是思考他會如何處理這些材料,一定相當有趣。史蒂文斯迂迴、吸引人卻又難以捉摸的導演風格創造了強烈的黑色電影氛圍,給泰勒與克利夫特狂熱的關係添上悲劇的色彩。

他們最初的愛情場景有些奇怪,好像兩個人都在恍惚之中——史蒂文斯極好地控制了這個恍惚感。他將兩個人的愛情故事置於讓人極度不安但非常優美的全景中。

3、大衛·里恩 《阿拉伯的勞倫斯》

有時候我們說,執導一部影片是指揮一支軍隊與計劃一場婚宴的結合。

這句話很適合拿來形容偉大的大衛·里恩及其壯觀的史詩巨作,特別是其職業生涯中期、1962年的傑作《阿拉伯的勞倫斯》,彼得·奧圖爾在影片中飾演一戰期間浪漫又自負的軍官。

我們可以把里恩想像成老式的軍事戰略家,拍電影的T·E·勞倫斯。里恩的敘事、規模、視角、特寫的強度包括在寬銀幕全景下的橫移,呈現出的嫻熟讓人振奮。

他在優秀的剪輯師安妮·V·科茨的幫助下完成影片。從勞倫斯捻滅火柴切換到在高溫下閃閃發光的熾熱沙漠,這個鏡頭使得影片成為典範。里恩註定是要拍史詩片的導演,而它的命運本身就是史詩。

4、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教父2》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新好萊塢的勇士,他1974年的傑作《教父2》被認為是他最偉大的作品。

這部結構大膽的作品不是《教父》的續集,而是它的前傳,它建立在第一部的故事基礎上,包括讓人興奮的緊迫感以及故事的大方向。(科波拉與馬里奧·普佐合作完成劇本)。

《教父2》講述了黑手黨的移民出身,以及他們試圖滲入美國政治機構而更被人尊重的努力。科波拉有一幫很棒的演員,阿爾·帕西諾飾演的麥克·柯里昂——本是不想參與家族生意的退伍軍人,最終卻成為最讓人生畏的領頭人。

科波拉展現了邁克的性格,展現了他如何一步步變得無情冷酷,並與年輕的維多形成對比。維多由羅伯特·德尼羅飾演,他的殘暴更為無常、無畏且本能。科波拉的電影是迷人且無法抗拒的。

5、凱瑟琳·畢格羅 《拆彈部隊》

在二十世紀的頭十年,好萊塢用一系列令人煩惱的自由主義和事佬、混淆鷹派與鴿派的電影來回應後911的夢魘。凱瑟琳·畢格羅2009年的《拆彈部隊》在如何擺脫絕望上的處理讓人耳目一新。

畢格羅將美國在伊拉克的戰爭比喻為毫無勝算的俄羅斯輪盤賭,扣人心懸也恐怖萬分。這位動作電影大師給我們帶來了經典的反戰片,可以與講述越南戰爭的優秀電影相媲美。

傑瑞米·雷納扮演一名拆彈專家,他在「傷害儲物櫃」中待了太久,患上了戰爭疲勞的應激障礙。他魯莽地逞著能,在沒有遙控自動機器人的情況下拆除可疑設備,有時候他甚至連防爆服都不穿。畢格羅讓雷納呈現出了完美的表演,至今他還沒有超越這部影片中的表演。她也做到了對動作場面的絕對掌控。

那麼我的「奧斯卡冠軍」屬於大衛·里恩,《阿拉伯的勞倫斯》。影片的絕對壯麗及堂吉訶德式的導演成就最終為他贏得了這個獎項。影片表現出的技藝與藝術性的均衡使得它在數碼時代得以存續,其規模與成就似乎與主題相匹配。勞倫斯迷人卻不完美的英雄主義似乎轉移到了大衛·里恩身上。

但對於讀者們來說,結論卻並非如此。科波拉的《教父2》簡直是壓倒性的勝利。評選總是讓人痛苦,但是結論的不一,卻又讓我們看到電影迷人的多樣性。

截至2月6日,《衛報》讀者的票選結果如下:

二〇一八「迷影手賬」

一位資深電影記者設計的電影節神物

如果電影不是記錄,那麼就是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2017年倫敦電影節從資料館出來的十部珍品
神劇《黑鏡》,也到了從神壇跌落的一天

TAG:虹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