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帶你走進唐朝「中興之將」 --- 郭子儀

帶你走進唐朝「中興之將」 --- 郭子儀

提起郭子儀,著名戲曲《打金枝》就是根據郭子儀事迹改編而來的。郭子儀在唐朝歷史上也有重大的地位,他戎馬一生,屢建奇功,每每在朝廷有難之時,他都挺身而出,憑藉一腔熱血和軍事才能,與叛軍廝殺,確保李唐王朝度過危難時期,後人稱他為唐朝的「中興名將」。

郭子儀

「中興」就是國家遇到了重大的危難,在這個時候,誰能把這個國家帶出來,這樣的皇帝就是「中心之主」,為國家做出傑出貢獻的將領就稱它為「中興之將」。郭子儀就是遇到了唐朝一場大的叛亂「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因為唐玄宗晚年,政治走向專職,經濟高度集中,出現腐敗現象,唐玄宗用人不當,安綠山被任命為三個節度使,分別是:平盧節度使、范陽節度使、河東節度使,基本上從東北一直到山西,差不多半個天下,而這半個天下的軍隊掌握在安祿山手裡,安祿山手握重兵,起來反叛朝廷。他和他的部下史思明從范陽起兵,揮師南下。唐朝軍隊因為很久沒打過仗,面對安祿山這兒兇猛的騎兵,是一敗塗地。所以整個河北淪陷,叛軍進攻洛陽,當時唐朝的軍隊很弱,所以只能依靠西部朔方軍的力量,朔方軍就是郭子儀。

安祿山節度使

郭子儀,生於華洲鄭縣(今陝西華縣),郭子儀十分聰明,長得高大魁梧。武則天創立了中國的武舉,郭子儀參加武舉,中了武舉,成為了一方父母官。他表現接觸,所以很早就當上了橫塞軍的節度使。後來,唐玄宗提拔他成為朔方軍的節度使。

郭子儀能成為「中興名將」,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為了國家,勇於重任

安祿山大軍勢如破竹,唐朝很多官員看到此情此景,都變節投降了,這個時候要讓朝廷官員出來平叛,恐怕有很多官員回想朝廷討價還價。當朝廷將希望寄託到郭子儀時,唐玄宗命他出征,郭子儀二話沒說,第一時間帶領他的軍隊奔赴戰場。他看到敵人從正面來,從洛陽挺進到長安,他從側面出擊,他帶領軍隊從山西出井陘關。井陘關位於今河北省,是太行山的一個要塞。井陘東出可入華北平原,西出可通太原進入關中地區。戰略性十分重要。他一直打到了正定這個地方,威脅到安祿山老巢的安全,安祿山派史思明帶兵親自反擊,郭子儀看到敵強我弱,不斷收縮戰線,並派奇兵襲擾,最後以少勝多,打的左思明措手不及。

井陘關

以大局為重,犧牲個人

朝中楊國忠掌權,奸臣當道,唆使唐玄宗下令讓前方守軍哥舒翰出擊,果然這場戰鬥,出去就是一場慘敗。叛軍直逼長安,迫使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和少量的侍衛出逃,演出了唐朝自開國以來最悲慘的一幕。因為敗得太慘,軍隊不服,在馬嵬坡,他的衛隊把他團團圍住,要求問責楊國忠,衛隊殺了楊國忠,逼迫唐玄宗把楊貴妃也勒死了,並且唐玄宗的兒子肅宗離開了他,一旦退兵進入蜀地,就再也不能恢復江山了。肅宗改到去了靈武(今寧夏銀川附近),讓他放棄已經佔領的井陘關,推手靈武。為了大局,郭子儀聽從了肅宗的建議,重整軍隊,退守靈武。

為了國家,不顧個人安危

他指揮唐軍首付長安,收復洛陽,取得重大勝利,扭轉了唐朝的頹勢。郭子儀在收復長安之前打下潼關,他很清楚河東郡(山西永濟市)非常重要,扼守著黃河的東岸,要想向東推進,必須要有一處河上的橋頭堡 --- 河東郡。他聽說裡面不少是原來是唐朝的軍隊,郭子儀親自潛入到河東附近,和那些人談話,不顧個人安危,潛入敵人後部。最後很順利的收復了河東郡。

河東郡戰局

後來肅宗為了獎賞郭子儀,封他為尚書令,這個官職可以說是唐朝最大的官,只有一個人當過,就是唐太宗。這個官表示你在朝廷和唐太宗一樣重要,而郭子儀卻一再上書推辭不接受封賞。

《舊唐書》對他的評價:

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二十年,校中書令考二十有四,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為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之罪,富貴壽考,繁衍安泰,哀榮終始,人道之盛,此無缺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亂 的精彩文章:

安史之亂中詩人的逃亡路線,三吏三別的名篇從何而來
安史之亂後因為此人 大唐得以延續百年

TAG: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