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懂得放手,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懂得放手,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常能見到8-9歲的小孩還需要父母照顧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比如喂吃飯,幫著穿衣服等等。其實溺愛孩子的行為並不僅存在於中國,西方社會也有,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我在紐西蘭也常能見到地上打滾,洋人父母無奈的抱起來的情況。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恐怕是很多父母頭疼的事情。

我曾在紐西蘭本地一個群里看到一位群友的求助:「我媽每天都要和我視頻半個小時,每天都要。我都快30歲了,她還是什麼都不放心,我快要崩潰了。」這樣的母親,其實已經愛的名義剝奪了兒女的獨立。很多父母在抱怨子女缺乏獨立意識時,其實更應該反思的是自己,我也常這樣提醒自己。

事實上,除了人類,動物的世界也是如此。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人類學家和著名動物保育人士珍 古道爾 就曾指出,雌性黑猩猩會像人類一樣哺育和教養幼崽,一些個體還會出現溺愛幼崽的行為。

在她拍攝的紀錄片里,就有一個溺愛幼崽的黑猩猩,她總是把兒子背在身上。當她已經垂垂老矣時,不顧她的反對,兒子還是堅持要騎在她背上。個頭已經和她一樣大的兒子騎在她的背上,她衰老而顫顫巍巍走在熱帶叢林里的身影,即便隔著屏幕也讓人看了無限悲涼。後來這隻母猩猩去世了,兒子在她身邊絕望的哀號,最終也死去了,到死都沒有自立。

其他動物是不是有類似的行為特點,我不是專家不好發言。但做為一個常帶遊客在奧克蘭觀鳥的導遊,每次想到培養孩子獨立性這個話題,我腦海里都是GANNET(塘鵝)的聲影。我曾經寫過一篇遊記《這個世界,人不如鳥?》,講述自己的西海岸之旅,提到過這種鳥。

GANNET(塘鵝,也有翻譯為鰹鳥)是一種大型鳥類,這使得它們在平地靠翅膀起飛具有相當的難度,和信天翁一樣,他們很多時候也需要依靠足夠強勁的風力。所以,它們的繁殖地是有選擇的,要有足夠的上升氣流將它們托起,方便它們起飛和降落。

圖片來源:Discover Wildlife

做為世界罕見的同時擁有東西兩個海岸線的城市奧克蘭,西海岸一直以來都以莽荒大風巨浪海鳥聞名。塘鵝在紐西蘭有多處繁殖地,奧克蘭的鳥島是最有名的三個之一,也是數量最多之一,最方便觀賞的地方。而這樣一個世界級的景點,是免費的,這很紐西蘭。

托尼拍攝於鳥島

從奧克蘭經16號高速,經過葡萄酒小鎮KUMEU後,再轉入Muriwai Rd,走到底就是停車場。左邊是鳥島,右邊就是黑沙灘,這兩個景點都是《2018,我在 奧克蘭 等你 ~~》一文提到的奧克蘭著名自然景觀。

這種鳥仔細看非常漂亮,黃色的臉頰,藍色的眼帘,青灰色的鳥嗺,白色的身體很舒展,翅膀的尾端和外翼式黑色的。現在已是夏季,進入繁育高峰期,你還能看到一身黑白相間羽毛的幼鳥在那揮動翅膀,

來源:編輯 托尼 拍攝於鳥島

也還有一身雪白絨毛的塘鵝寶寶,他們的父母都是第一批(9月底)回來。

在1950年以前,紐西蘭人只知道南北島的這些塘鵝會在9-10月陸續飛來,並在3-5月間無影無蹤。後來通過投放腳環等方式,科學家發現了它們原來是去了澳大利亞東面和南面各海岸。他們的學名就是澳大利亞塘鵝

托尼拍攝於鳥島

叫它澳大利亞塘鵝是準確的,因為塘鵝出現在紐西蘭的時間並不長,CAPE KIDNAPPER是從1880年開始,MURIWAI的塘鵝是從1979年開始出現的,FAREWELL SPIT更是晚到1983年才出現了第一小群繁育的塘鵝。

這之前的千百年,它們在哪裡繁殖後代呢?我們現在已經沒法知道了。也許地形變化了,或海水污染了,又或者是食物不充足了.....大概,它們曾經的繁育基地條件變得不是那麼適合了。紐西蘭食物充沛,地廣人稀,但唯一的缺點就是距離澳大利亞太遙遠。發育成熟後,幼年塘鵝的人生第一次飛行需要穿越最少2740公里的塔斯曼海。如此重要的人(鳥)生旅程,父母並不在身邊

塘鵝父母會在它們認為4個月大的幼鳥具有足夠力量時停止餵食,自行雙雙先離去飛往澳大利亞的家。我不知道鳥類的情感世界和思維是怎樣的,塘鵝父母決絕的飛走時是否有過一絲牽掛,塘鵝父母又或者是否和子女有過告別,囑咐或祝福?

此時的幼鳥從未捕食過,也從未飛行過。它們大多在1-2天後就明白了自己的處境:父母不會再回來了,再也沒有吃的,不飛,就會死。幼鳥在鼓起勇氣跳下懸崖的時候,對這段即將到來的艱苦而漫長的飛行應該是一無所知的。

圖片來源:New Zealand Geographic

人生的第一次飛行,它將餓著肚子出發,靠自己度過這段7-14天(取決於風向和氣流)的艱難旅程,穿過近3000公里的塔斯曼海,有的甚至需要飛4000公里到底澳大利亞西海岸。它們往往會跟隨其他的成年鳥兒飛行來解決航向的問題,但飛行和捕食只有靠自己。

無論是從幾十米的空中像炮彈一樣扎入水底(DIVING)捕捉魚類,還是從虎鯨,海豹,海豚,鯊魚嘴裡搶奪食物,還有學會靠風力從海上快速起飛逃避被撲食,這些都是極具挑戰性的,也是生死攸關。

圖片來源:Daily mail

十幾天後,它們中的一部分將看到澳大利亞雄偉的海岸線。統計數據來看,即便最好的年份也只有不到3成的鳥最終能夠成功完成這次長途飛行。幸運兒們會在海的這一側獨自生活3-4年直到成年。

憑藉對幾年前的記憶,然後它會再次飛過這段艱苦的旅程,回到紐西蘭的出生地。在這裡,它將尋找到自己的配偶,並對彼此終生不渝。塘鵝是長壽的鳥兒,壽命可以達到近30年。

圖片來源:keywordsuggest.org

對比那些遲遲不能放手子女的父母,

塘鵝是不是給了我們另外一種啟發呢?

如果子女已經擁有自立的能力,

學會放手吧,這是一種人生智慧;

如果不會,那麼來奧克蘭看鳥吧~~

如果你有朋友來紐西蘭旅行,

一定要推薦他(她)看看奧克蘭的鳥島,

也一定要給朋友講述關於塘鵝的故事。

2月的鳥島,你會看到很多體型和成鳥差不多大,但身體呈現黑白斑紋的雛鳥。一旦有風,它們都會集體迎風閃動著翅膀,那是在為人生的第一次艱苦旅程做著最後的準備,這些小鳥將會在4周左右離開了。如果你看到一隻塘鵝小心翼翼的挪到懸崖,略微猶豫的張開翅膀,最終生澀的跳下懸崖並漂浮在空中,一定要為它勇敢踏出這一步喝彩,也為它成功到達彼岸祝福。

西海岸的塘鵝大概最晚呆到5月,

所以現在還是最好的季節,

如果有時間,在鳥島看看壯麗的日落,

相信那會是你一輩子的回憶。

--END--

作者:托尼

來源:我的紐西蘭(ID: myNZtri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路往藍 的精彩文章:

國人對美國的10大誤解,你肯定也曾經這樣看美國

TAG:一路往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