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20部人不如狗的電影

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20部人不如狗的電影

大眾通常以「人不如狗」來形容那些人性陰暗面,我們無法道出人性究竟能有多醜陋,但以下20部電影絕對讓你不忍直視同類。

1

《聚焦》:「上帝」的罪惡之手

神職人員被看作是離上帝最近的人,然而電影《聚焦》卻披露了一起可怕的「神父性侵案」。

電影《聚焦》的故事來源於一篇真實的新聞報道。2002年1月,在經歷多年的調查後,《波士頓環球報》的頭版頭條刊登了一篇深度報道,揭露波士頓地區天主教多年來放任神父性侵兒童的醜惡事件,這篇報道隨之引爆了整個美國,成為了當年最熱門的新聞事件。

這篇報道指出:「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超過130人出面講述了可怕的童年經歷,揭露前任神父約翰·吉歐根30年間在6個大波士頓地區的堂區大肆猥褻或強姦他們的行為。受害者幾乎全是上小學的男孩,其中一個只有4歲。」

電影《聚焦》圍繞新聞調查記者對事件的追蹤徐徐展開,該片榮獲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原創劇本獎。

2

《嘉年華》:刺痛現實

2017年下半年,正當全社會為某幼兒園事件憤慨之際,電影《嘉年華》走進公眾視野,它猶如一劑猛葯注入觀眾的內心。

女性導演文晏以極其克制的方式講述了未成年少女遭性侵的事件,導演呼籲"旁觀者"用思考代替憤怒。

《嘉年華》觸及的社會敏感問題在國內外引發極大關注,導演文晏指出:「我們今天探討女孩子的純潔問題,但被侵犯了就不再純潔了嗎?這種羞恥感,至今在幫助類似事件不斷發生,就因為你不敢啟齒。這是一個很虛偽的枷鎖。」

該片榮獲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提名,導演文晏憑藉《嘉年華》獲得第54屆金馬獎最佳導演。

3

《釜山行》:人比喪屍更可怕

電影《釜山行》是韓國首部喪屍題材災難電影,然而影片中最可怕的其實不是喪屍,而是人性的陰暗面。

在喪失襲來的關鍵時刻,是選擇自己逃生,還是救助更多的人,這個問題是電影想要讓觀眾思考的主題。當喪屍開始佔領城市、攻陷火車站,事態急劇惡化,民眾也開始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一群人只求自保,無視他人的性命;另一部分人為了救助更多的人,深陷險境。

電影中的反面人物金常務不惜拿乘務長當自己性命的擋箭牌,而為了搭上安全的列車又毫無人性的將高中女生扔向喪屍群,甚至對前來營救自己的機車長也反手將其拋向喪屍群,人性醜陋至極。

電影《釜山行》在韓國本土觀影人次超2億,是2016年度的票房冠軍。影片在香港上映時,成為香港史上賣座電影第16位、歷來亞洲電影票房第一位。在台灣上映,成為台灣影史上最賣座韓國電影。

4

《狩獵》:人心狠過謠言

謠言可怕,人性更可怕。電影《狩獵》以冷靜的敘事手法呈現出一個異常殘酷的故事,它無情地揭露了關於人性的現實:只要心懷一點點惡意,就足以蔓延並侵蝕你的靈魂。

一名早熟小女孩謊稱自己被託兒所工作人員盧卡斯性侵,全鎮人選擇相信孩子,對盧卡斯心懷惡意。充滿仇恨的群眾,殺死他的狗、毆打他、不讓他進店購物。大家輕信一面之詞,為性侵感到憤恨,並且因恨傷人,表現出對受害人極端的惡意與傷害。

整部電影傳達了對社會環境和對人性的批判,對人與人之間令人毛骨悚然的境況的控訴。該片獲得奧斯卡及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主演麥斯·米科爾森憑藉此片摘得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5

《追擊者》:殺人魔

殘缺的人性會將人變得比惡魔更可怕,電影《追擊者》既呈現了一個殘忍至極的殺人慣犯。

影片《追擊者》根據曾轟動一時的殺人惡魔柳永哲的真實事件改編。柳永哲在執行死刑前一共殺了20人,他們大多數為老人和按摩女,他的殺人手法極其殘忍,將受害者殺死後肢解掩埋。他創下了韓國犯罪分子一人殺害人命的「最高記錄」,成為韓國史上頭號連環殺人兇手。

柳永哲被捕

影片《追擊者》以507萬觀影人次奪得韓國年度票房榜亞軍,這部總投入60億韓元的影片實現了339億韓元的票房收入,該片也橫掃了韓國國內各項大獎。

6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美惹眾怒

很多人習慣把《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貼上情慾的標籤,然而這部電影實則是以無限放大的美對比了扭曲人性的醜陋。

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是一部義大利劇情片,由朱塞佩·托納多雷執導,莫尼卡·貝魯奇主演。該片講述二戰時期,13歲少年雷納多迷上了當地一個比他大很多的少婦瑪琳娜,她丈夫上了前線,而她的美貌招來當地婦女的妒忌和排斥。由於生活所迫,她甚至一度淪為妓女,遭到眾人的唾棄。

片中,男人的貪慾和女人的嫉妒,讓一位擁有傾城之美的女性淪為遭眾人唾棄的社會底層人。影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有對情慾幻想的極致美,更有世人因美而怒的醜陋嘴臉。

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是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導演朱塞佩·多納托雷的代表作,該片與《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合稱「時空三部曲」。

7

《老男孩》:人性懲戒

仇恨會讓人失去理智,韓國電影《老男孩》就講述了一個極為變態的復仇故事。

女兒生日那天,中年男子吳大修在醉酒回家路上,突遭不明身份的人綁架失蹤。就此,他毫無理由地被囚禁在一個神秘的私人監獄中,度過漫長的15年。當吳秘密挖通牆壁時,卻在某一天被放出,得以重見天日。他不顧一切地尋找自己被綁架囚禁的原因,並展開瘋狂的復仇計劃。他遇見了年輕的壽司女店員,並藉助同窗老友追尋仇人,成功懲罰了監獄看守一番。與此同時,幕後仇人李有真也浮出水面。

這部影片改編自日本同名漫畫,通過真實影像表現出來的影片,不僅從視覺上,更從道德上挑戰著觀眾的心理極限。

在復仇中毀滅,又在復仇中重生,電影《老男孩》對生命、倫理、愛情以及心理進行了深刻的描述,帶給觀眾的思考深沉而厚重。

8

《七宗罪》:唯有絕望

人性皆有黑暗面,電影《七宗罪》以「暴食」、「貪婪」、「懶惰」、「嫉妒」、「驕傲」、「淫慾」、「憤怒」這七項天主教教義所指的人性之罪,直面了人性的黑暗。

《七宗罪》是由大衛·芬奇執導,布拉德·皮特、摩根·弗里曼、格溫妮絲·帕特洛、凱文·史派西等主演的驚悚懸疑片。該片以罪犯約翰·杜製造的連環殺人案件為線索,從警員沙摩塞和米爾斯的視角出發,講述了「七宗罪」系列謀殺案的故事。

影片《七宗罪》的結尾設計是大衛·密爾斯見到遇害女友的頭顱,終於控制不住憤怒射殺前來自首的兇手,同時也令兇手得以實現他完成聖經「七宗罪」的構想。起初,影片投資方之一的新線影業的主席認為這個結局太過黑暗,不允許用這個結局。男主演布拉德·皮特對投資方說如果要改結局他就退出拍攝,最終投資方不得不讓步,導演大衛·芬奇也得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完成影片的拍攝。

電影《七宗罪》開創了一種不同於以往好萊塢影片的電影語言,片中的殺手殺人並非是因為嗜血,他是憑著強大的理論信條加上妄念來實施他自以為是的通過審判和佈道來拯救的目的,這種根植於人性的執念才是最可怕的。

9

《恐怖直播》:私慾至上

全球各地的電影人曾拍攝過很多聚焦反社會人格的犯罪電影,韓國影片《恐怖直播》算得上是這類影片中的佼佼者。

處在事業低谷期的新聞主持人尹英正在直播時,突然接到身份不明的聽眾來電,對方聲稱要引爆漢江上的麻浦大橋。尹英華起初以為只是惡作劇,誰承想放下電話的瞬間,他就目擊到了麻浦大橋的爆炸場面。這個驚人的場面讓他決定對這起連環炸彈襲擊事件進行近90分的直播報道。但整個報道過程中,狀況不斷,尹英華不得不承受著難以想像的壓力,甚至要用自己的性命做擔保,將自己置於最危險的境地。

電影《恐怖直播》中呈現的人性醜惡堪稱露骨級。尹英華作為知名主播在電視上揭露各種政治社會醜聞,現實中自己卻深陷受賄醜聞,甚至因此丟掉了飯碗。電視台上司為收視率不擇手段不惜付款給恐怖分子要求合作。政府為推卸責任,不惜把罪責嫁禍於主播……電影呈現的是一個幾乎黑暗的社會,這裡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有的只是利益之爭,個人私慾的絕對至上。

電影中出現的麻浦大橋象徵著韓國金融、政治、輿論的中心地汝矣島。這也是每一個韓國人最熟悉不過的地標性建築,當它面臨危機,國民自然會產生一種本能的生理反應——危險就在身邊。

10

《目擊者之追兇》:人心叵測

電影《目擊者之追兇》中有很多血腥的鏡頭,但讓觀眾真正感到恐懼的並不是這些,而是猜不出每個人物的真實目的,正所謂,人心叵測。

衝勁十足、富有野心的社會線記者小齊,在報導一則事故車還魂新聞時,意外發現9年前一宗肇事逃逸命案並不單純,雖然提案不被長官邱哥重視,但相信直覺的小齊找上菜鳥警員阿緯幫忙,並說服女主管Maggie連手調查當年的真相。當小齊、Maggie 好不容易找到命案中唯一生還的受害者徐愛婷,並取得採訪同意後 ,徐愛婷卻無故失蹤了…到底九年前被隱瞞的真相是什麼?關聯人物一一浮出水面。

影片以「真相往往是拼湊出來,每一個都只是部分真相甚至假相」為概念核心,主線與支線相互呼應,用倒敘和插敘呈現。導演將一個雨夜交通事故與頗多人物巧妙的聯繫起來並成功圓滿的收尾,每個人都是迷局裡的一員,無人可以逃脫。整部影片寫盡人性之惡,足夠黑暗。

台灣80後青年導演程偉豪在拍攝此片時遇到投資上的困難,後來得到內地資金的幫助,影片才得以順利開拍。

11

《熔爐》:令人絕望

由於影片《熔爐》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受到韓國國家高度關注,所以該片被稱為「改變韓國國家的影片」。

電影《熔爐》是根據孔枝泳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影片由黃東赫執導,孔劉、鄭裕美、金賢秀、金志映等主演。該片以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學校中的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描述其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的教師和人權運動者一起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

影片給人的第一觀影感受是悲涼和絕望,裡面的每一個細節都讓人觸目驚心,而比這場兒童性侵害事件更令人髮指的是——原本該行使著正義、公平的人背後卻偏袒權貴,進行著骯髒腐敗的交易。

12

《素媛》:惡魔在人間

善良的小女孩為淋雨的大叔撐起雨傘,卻因此落入惡魔之口。

素媛是一個美麗平凡的小女孩,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位於街角的家中。家裡經營著以她的名字素媛命名的雜貨店,母親作為老闆娘日夜忙碌不得閑暇,父親則在工廠干著繁重的工作。在那個飄雨的早上,素媛打著雨傘獨自上學。在離學校近在咫尺的地方,她遭遇一個相貌猥瑣、酒氣衝天的大叔,由此開啟了她的悲劇之旅。

「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危險就在我們身邊。電影《素媛》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沒有將重點放在警方破獲案件或者還原曲折的犯罪過程上,而是匠心獨運,將敘事重心放在情感衝擊上,承受的各方壓力與冷漠,以及最終攜手走出陰影,迎接新生的過程。

13

《沉默的羔羊》:剝皮食人魔

人性扭曲實則是步入了精神困境,經典影片《沉默的羔羊》直面了人性中的這個問題。

影片《沉默的羔羊》改編自托馬斯·哈里斯的同名小說,由喬納森·戴米執導,朱迪·福斯特、安東尼·霍普金斯等人主演。該片講述了實習特工克拉麗斯為了追尋殺人狂野牛比爾的線索,前往一所監獄訪問精神病專家漢尼拔博士,漢尼拔給克拉麗斯提供了一些線索,最終克拉麗斯找到了野牛比爾,並將其擊斃。

原著小說的故事靈感源於華盛頓大學刑事學專家凱珀爾與連環殺手特德·邦迪的真實經歷,邦迪當時幫助凱珀爾教授調查綠河連環殺手。1989年1月,邦迪被處死,而真正的綠河殺手在2001年才被抓獲。

演員安東尼·霍普金斯在該片中只出現了16分鐘,成為獲得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的最簡短表演。

14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怒!

一位淳樸女性為何變成殘忍的殺人犯,韓國影片《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以震撼人心的方式展示了一個女人悲催的一生。

在首爾金融業獨自打拚的單身女子鄭海媛因壓力太大,最終不得不被迫休假。利用假期,海媛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無島。這裡風景秀美,民風粗獷甚至有些野蠻,男尊女卑的現象依然十分嚴重。海媛重逢了童年的玩伴金福南,這是一個溫和開朗、任勞任怨的女人,但是她的丈夫和家人都視其為豬狗,任意欺負和凌辱。福南希望女兒小燕擁有更好的人生,只是在這個蠻荒所在,人的尊嚴被肆意踐踏。巨大的壓力下,逆來順受的福南化身為悲劇的復仇女王。

金福南的悲劇實則是社會的悲劇,人們的冷漠和貪婪,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這部電影著力刻畫人性的黑暗,詳細展現了人物如何一步步走向罪惡的深淵。

「最樸實的人被最信任的人喚醒心中的惡魔,才知道冷漠是這個世界上最鋒利的鐮刀。」有評論如是說。

15

《看不見的客人》:謊言不可救贖

我們常常以「狼來了」的故事說明謊言的危害性,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則是強反轉版「狼來了」,處處昭示著人性的黑暗。

艾德里安是個事業家庭雙豐收的成功人士。然而,野心勃勃的他並未珍惜眼前來之不易的生活,一直以來,他和一位名叫勞拉的女攝影師保持著肉體關係。某日幽會過後,兩人驅車離開別墅,卻在路上發生了車禍,為了掩蓋事件的真相,兩人決定將在車禍中死去的青年丹尼爾連同他的車一起沉入湖底。之後,勞拉遇見了一位善良的老人,老人將勞拉壞掉的車拉回家中修理,然而令勞拉沒有想到的是,這位老人竟然就是丹尼爾的父親。

影片與現實產生「互文」,體現了「反精英」,一些所謂的精英往往裹著華麗透明的保護層,他們自大也更自戀,像被寵壞的孩童,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利己私念根深蒂固,使他們遇事往往忘記劣勢中的自己,相信會帶來好運的種種謊言。

該片構建了一出不斷反轉的精妙故事,將謊言的雙刃性用到了極致。

16

《雪國列車》:等級泯滅良知

一輛封閉的列車就是社會的縮影,人類的真善美和假惡丑在這裡都被無限放大。

故事講述一場突如其來的氣候異變讓地球上大部分人類滅亡,在一列沒有終點、沿著鐵軌一直行駛下去的列車上,載著地球上最後倖存的人們,「雪國列車」成為了他們最後的歸宿、最後的信仰也是最後的牢籠,在這裡,受盡壓迫的末節車廂反抗者為了生存與尊嚴向列車上的權利階層展開鬥爭。

評論家認為,《雪國列車》是導演奉俊昊講述的最無情的一個故事,以夢幻的手法化解人類的醜惡,這便是奉俊昊導演的魔力。底層人以蟑螂製作的食品為食,上層人卻過著優越的生活,然而,比物質差距更可怕的是人性的善惡懸殊。

影片於2013年8月1日在韓國公映。首日觀眾60萬997人次,刷新了韓國平日單片最高票房紀錄。上映38小時後累計觀影人次突破100萬。

17

《美國田園下的罪惡》:可恥暴行

《美國田園下的罪惡》是一部改編自真實犯罪記錄的影片,該片描述了一起發生在1965年美國印第安納州寧靜的田園風光下的真實的虐待兒童的事件,影片的拍攝素材大量來源於該案件的真實法庭記錄。

故事中十六歲的西爾維亞和妹妹詹尼被外出做工的父母寄養在印地安娜主婦格特魯德的家中,原本只打算呆的幾個星期很過去之後他們的父母仍然沒有現身,並且從前每周寄來的20美元撫養費也斷了。等到西爾維亞的父母前來接她們時一切都晚了,西爾維亞被關在黑暗的地下室里被施以各種難以想像的暴行,而且折磨她的不僅僅是格特魯德一個人,還有她的五個大孩子以及鄰居家一位認識西爾維亞的男孩。

這件虐童案因為格特魯德的殘忍、冷酷、無情,對西爾維亞獸性般的虐待和折磨而使所有人感到憤怒。當時審判此案的主控官羅伊在受訪時曾說,「這是在印第安納州所判決過的最可怕的案件。」

18

《夜行者》:是非難辨

媒體本該明辨是非,但影片《夜行者》則對新聞行業、就業市場和自救文化等逐一地進行了酸辣有趣的嘲諷。

盧·布魯姆是一名充滿激情的年輕人,迫切地想得到一份工作。他發現,自己或許可以在報道洛杉磯地下犯罪活動方面有一番作為。他與一群敢於冒險的攝影師們合作,闖入了那個危險而又刺激的「夜行」的世界。所謂「夜行」,指的就是自由記者和攝影師們四處拍攝暴力犯罪影像,並將其賣給電視台相關節目組的行為。一位來自電視台的經驗豐富的女記者尼娜也成為盧的助手。然而很快,他就模糊了正與邪的界限,從一名旁觀者變成了他鏡頭中故事裡犯下罪行的「明星」。

影片《夜行者》並沒有過分聲討人性貪婪的一面和展示刻畫主人公的內心救贖,而是希望去挖掘人類道德核心最深的那一層面,在面對它的時候,人類的反應和抉擇。

19

《囚徒》:罪與罰

當真相無法破解時,憤怒者採用自己的方式施暴。

住在小鎮的木匠凱勒的六歲女兒安娜,以及她朋友喬伊一同失蹤了,兩對父母心中的恐懼可想而知。唯一的線索,是在孩子們失蹤之前,停在同一條街上的一輛破舊的休旅車。負責偵辦此案的警探羅基逮捕了休旅車的主人艾利斯,但卻因為沒有充足的證據,而在四十八小時之後,依法將他釋放。

電影《囚徒》的劇情至少在兩個層面上運轉著,除了罪案調查這一層,在另一層上,它是個罪與罰的社會道德故事。當家庭危機來臨時,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立場來應對,作為觀眾,或許總會認同其中某種。

20

《狗鎮》:人不如狗

這是一部在形式和內核上都十分特殊的電影,它深刻挖掘了潛藏在人性之中的罪惡。

封閉守舊的美國小鎮闖進了一個神秘女子格蕾斯。她美麗善良,正在逃避歹徒追殺。鎮中的作家湯姆力勸村民留下這個女子,讓她暫時在鎮里避過難關。然而條件就是格蕾絲要干各種農活來償還。 格蕾絲日以繼夜的勞作,終難逃過不幸的事情發生。一個鎮民在警察搜捕後,強暴了格蕾絲。齷齪的事情拉開了序幕:人們開始隨意的污辱她,甚至連湯姆,也揭開了善良的面具,格蕾斯淪為鎮上的一條狗,幹活,受罪,善良的心也有了漸漸的改變。鎮上的人怎麼也想不到,這個女子的神秘身世,讓此刻的污辱成為了他日的滅頂之災。

影片《狗鎮》並沒有多麼出格的暴力血腥鏡頭,它依靠在一個特定環境中對傳統道德倫理進行顛覆與解構,將觀眾自以為是的美夢逐個無情打碎,最終,憤懣已極的觀眾發現他們其實是在一面鏡子前看著自己表演,劇中的男男女女正如現實中的人們,是披著文明外衣的醜陋野蠻人。

本 月 熱 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藥 的精彩文章:

《歡樂頌》領銜的10部經典職場言情小說,讓人慾罷不能
欣鑫像蓉、戲精誕生、精神股東……2017年10大娛樂新成語

TAG: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