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空間感知操控——大腦自帶的VR技術

空間感知操控——大腦自帶的VR技術

今天大年初五,一早開車出門遇春運返程小高峰,晚上22:00剛到家。總計開車11小時,其中在路上堵了4個小時。現在滿腦子的地圖和空間位置,許多路上經歷的場景正在像放電影一樣身臨其境地立體呈現......而這些呈現功能主要依賴於我們大腦右額葉的空間感知操控力——大腦自帶的VR技術。

天賦雲中的空間感知操控能力b又被稱為心像力,心理學中也稱之為表象力(Imagery)。其定義應當與霍華德·加德納在多元智能理論中所指的空間智能一致。它是人們生活學習的基本能力,更是人們進行建築、設計、藝術創作、科學、數學、計算機編程乃至文學活動都不可或缺「無中生有」的能力。

其詳細定義是指「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外部空間世界的模式並能夠運用和操作這些模式的能力。這種智能讓人有能力以三度空間的方式來思考,使人知覺到外在和內在的影像,也能重現、轉變或修飾影像,不但可以在空間中從容地遊走,還可以隨心所欲地操弄物件的位置,以產生或解讀圖形的訊息。」

天賦雲的空間感知操控指的是人對空間和方位的感知能力,即空間心像、構思擬想和藝術概念等。賽車手、航海家、飛行員、程序員、雕塑家、畫家、發明家、建築師、攝影師、服裝設計師、廣告設計師、電影製片人等都表現出高度發達的心像力。

比如空間感知操控偏低的學生很難學好軟體開發。因為編程時需要較強的邏輯判斷和表象呈現的綜合能力。這種綜合能力能讓代碼在腦海中較快轉換成結果並反饋至腦海中表像。這種能力不強的人經常會在學習循環語句時就吃力,相反這種能力強的人卻可無師自通。

筆者曾經於所主持的湖南省教育廳資助科研項目軟體開發人員認知風格研究(06D072)和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表象訓練引入計算機教學之研究(XJK08CXJ005「兩個項目中做過探討。並在」表象訓練提高程序類課程教學效果之實證研究「論文中通過實驗法驗證了:」編程能力和表象能力之間存在著極大的相關性,表象清晰度高者佔有優勢「。

這一能力也體現了一個人在處理事情時方法是否足夠多足夠好——足智多謀。《三國演義》的蜀軍失街亭後,思維能量超高的諸葛亮正是運用了空間感知操控這一優勢,」無中生有「的導演了一場「空城計」,才騙過老奸巨滑的司馬懿,得以保全性命和名聲。

那麼如何訓練孩子的空間感知操控能力呢?這裡筆者建議以下幾種方法:

一、玩24點遊戲

24點遊戲需要將4個數字在大腦中不斷組合預設,尤其是對不同情況進行比較的時候。孩子在遊戲中不僅鍛煉了空間感知操控力,也鍛煉了邏輯推理能力。

二、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和跳棋等

預先判斷可能的棋步是棋類里很重要的策略。為了做到這樣,必須在不移動一個棋子的情況下,將棋局中的組成元素形象化。在頭腦中生成和保留多個空間組合需要很多的練習。

三、積木或魔方類

動手組裝或操控模塊化組件,用創造性的方式將他們拼裝在一起肯定能激發孩子的空間感知操控力。

四、俄羅斯方塊或其它即時戰略電腦遊戲

俄羅斯方塊能夠讓孩子產生「從混亂中尋找秩序」的成就感(創造者帕基特諾夫)。當然玩3D板的俄羅斯方塊會更有意思。

其它即時戰略遊戲比如早期玩的「帝國時代」——暴露年代了:-),都能很好的提升孩子的空間感知操控力。當然,問題可能又來了——如何不讓孩子沉溺於電子遊戲。這個就需要家長進一步提升空間感知操控力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恰道 的精彩文章:

TAG:恰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