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斯克告別OpenAI,還撒了幾百萬元的以太幣

馬斯克告別OpenAI,還撒了幾百萬元的以太幣

OpenAI又有新進展:創始人伊隆·馬斯克「出局」董事會。

2015年,馬斯克與YC創始人Sam、天使投資人Peter Thiel一起創立了OpenAI,對標DeepMind。這個機構創立伊始聲勢兇猛,招攬了不少大牛,還在AI打DOTA遊戲方面引起了一波關注,算是小有成績吧。

毫不誇張地說,OpenAI的小成績,與馬斯克等人的宣傳帶動和真金白銀支持密不可分。但現在,由於「利益衝突」,OpenAI決定讓馬斯克離任董事會。

聽起來不算愉快,但馬斯克非但沒有不開心,還在Twitter開啟了一輪大撒幣,讓人恍惚以為是新春拜年的氣氛已經感染到了大洋彼岸。

在馬斯克轉推OpenAI公告的評論區,鋼鐵俠說為回饋廣大關注者,掏出600個ETH(起初說1000個)開撒——按照目前ETH約合5457元的「市值」,馬斯克這一把就撒出3百多萬元。

但這只是開胃菜。

在SpaceX今日啟動的互聯網衛星發射成功後,馬斯克又興奮地再掏5000個ETH開撒,約合2500萬元……看來確實更愛火箭。

總之,What a 大撒幣!

而且如此壕情面前,差點讓人忘了OpenAI正事。

OpenAI新動向

在最新公告中,馬斯克離任董事會只是「順便一提」。

首先被宣布的是OpenAI喜迎6位新捐資人,其中包括視頻遊戲開發商Gabe Newell,Skype創始人Jaan Tallinn以及前美國和加拿大奧運選手Ashton Eaton和Brianne Theisen-Eaton。老捐資人里德·霍夫曼則進一步追加了捐資。

看起來都算好消息。包括三位新增加的顧問:Pieter Abbeel(前OpenAI全職研究員)、Julia Galef(CFAR創始人)和Maran Nelson(Clara Labs創始人)。

△ Pieter Abbeel、Julia Galef和Maran Nelson

而關於馬斯克離任董事會原因,通告中沒有過多解釋,只是弱弱提了一句:避免潛在的衝突,因為特斯拉正在越來越聚焦AI。

實際上,衝突早已不止於「潛在」了。此前,馬斯克治下的特斯拉,把馬斯克發起創立的OpenAI的知名研究員Andrej Karpathy挖去當AI總監。

確實存在利益衝突。

OpenAI新開始?

當然,馬斯克也只是轉換了在OpenAI的角色,他依然會作為主要捐資人和顧問發光發熱。

另一個角度講,可能是一件雙贏好事。

OpenAI的核心課題是研究AI的頂級難題,並且儘可能開源開放,不讓最頂尖的AI技術最後只能被巨頭公司所有所用。

然而眾所周知,馬斯克對於AI發展的態度,十足悲觀,是地球上知名的「AI威脅論」持有者,還一度跑到各州州長面前大談監管重要性,引起了一場全球AI大咖的口水仗。

這樣的態度和口水仗,對AI科學家們多多少少會有影響,對OpenAI的科研進展肯定也不算是好事。

而且最核心關鍵的問題是:OpenAI的建立並不是為了反對AI,而且更好推動AI。

另一位主要出資人里德·霍夫曼,也在今天發文談到了OpenAI的宗旨,這也是他持續出資的原因所在。霍夫曼說:之所以始終支持OpenAI的發展,是因為看到了其對AI整體發展起著關鍵作用。

數十年來,從學術科研到工業領域,AI取得了驚人進展,比如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AlphaGo,但這些聰明頭腦產生的偉大成果,正在趨向資源聚集。所以需要有制衡機制,確保AI為每個人所用,於是OpenAI應運而生,希望能夠凝聚更多自由閑散資源,不為商業營收而分心,專註攻克最前沿難題,將AI的人性挑戰至於商業目標之前。

霍夫曼還表示,OpenAI就是要在趨勢發生之前,提前預測它,然後更早思考如何更好地運用和引導AI對人類產生最佳影響,這是比開源和開放更高一級的願景。

實際上,霍夫曼所言非虛,OpenAI兩年來確實取得了一些成績。

比如,AI玩DOTA,無監督情緒神經元,AI互相訓練的方法,機器人模擬訓練方法,新強化學習方法:近端策略優化,DQN實現,模擬開源機器人模擬軟體……

然而如果跟對標的DeepMind相比,這些研究的影響力就都遜色得多,這也成為了不少起初被吸引加入的大牛歸去來兮的導火索。

背後也牽扯出一些OpenAI發展中暴露的問題。

OpenAI之憂

之前量子位也專文介紹過,OpenAI正在經歷大牛的得而復失。

當時說了三點離職者集中反饋的原因:

一是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當初馬斯克和YC創始人Sam發起OpenAI,核心愿景就是要打造最有影響力的AI前沿技術研究公益性平台,但兩年過去了,核心讓外界和大眾感知的爆炸性成果有限,DOTA項目雖然帶來一些轟動,但跟AlphaGo比就弱爆了,影響力沒起來。

二是關鍵課題進展有限。OpenAI創立時的另一個共同理想,是希望對於AI發展存在的一些挑戰進行深入研究,比如隱私、安全、威脅人類工作之類的問題,但至今來看,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太少了。

三是錢的原因。雖然不怎麼被拿出來談,但物質保障也是之前不少大牛加入的原因之一,因為同樣是搞科研,到OpenAI這樣的組織待著,要比學校里薪資高出3-5倍,更何況依然可以繼續推進自己的研究,加之馬斯克的口才和個人魅力,一時彬彬之盛。

但資金不是一開始就有10億美元打到賬上的,這是一個目標數字,主要投資人也是馬斯克和他的朋友,還以馬斯克為主,錢的問題其實沒有完全得到保障。

另外,矽谷鋼鐵俠的「力場」也會讓不少人才心裡不舒服。因為OpenAI與馬斯克關聯緊密,所以有時候馬斯克自己其他公司的事情,比如特斯拉,也讓OpenAI的科學家幫忙出主意,成為特斯拉的外部「智囊團」。雖然本身不算大問題,但還是讓一些大牛心中不快。

起初講好組成OpenAI是要抗衡Google的,但越往後就越不現實。

人才流失也就不足為怪了。

都有哪些大牛流失

OpenAI得而復失的人才中,不少人確實是業內公認的大牛。

比如lan Goodfellow,GAN(對抗生成網路)的發明者,2016年3月受感召離開Google大腦加入OpenAI,2017年3月又離職OpenAI重返Google大腦。

還有機器學習專家Andrej Karpathy,在去年6月離開OpenAI,加盟特斯拉擔任AI部門總監。

此外,伯克利的華人博士生Peter Chen和Rocky Duan,跟隨導師Pieter Abbeel一起加入OpenAI,然後在2017年11月離職創辦了Embodied Intelligence。

Pieter Abbeel就是今天出現在OpenAI公告中顧問團的那位。他是伯克利的教授,強化學習領域的知名大牛,起初在OpenAI任職顧問,2017年4月正式轉為全職科學家,但11月又成為了Embodied Intelligence的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

在OpenAI公告中,沒有表明Pieter Abbeel是先離職轉的顧問,還是直接全職轉的顧問,只是雲山霧罩地寫了一句:Pieter Abbeel休假歸來,是OpenAI最新顧問團一員。

當然,OpenAI還是有其他大牛當政,例如Greg Brockman,他現在是OpenAI的CTO;以及Ilya Sutskever,他是OpenAI的研發總監。他們都是OpenAI的聯合創始人,這些大牛手下也有為數不少的潛力研究員。

說不好哪一天,OpenAI就會搞個大新聞。

依然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把孕婦學校搬到線上,「半米」已經進入6000家醫院
Ben Thomposn:「幽靈」與「熔毀」漏洞映射出了科技行業的現狀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