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東風導彈打不中航母?66歲總師「突然躍出水面」:有膽就試試!

東風導彈打不中航母?66歲總師「突然躍出水面」:有膽就試試!

原標題:東風導彈打不中航母?66歲總師「突然躍出水面」:有膽就試試!


也許,歲月能改變世界,但改變不了他畢生的追求;也許,光陰能蝕去記憶,但蝕不去他在中國導彈研製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正是他真實的寫照。


2011年11月23日,他靜靜地離開了我們,然而,「兩彈一星」精神將超越時空,永遠激勵著全中國人民為實現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拼搏奉獻。


以前老美在我國周圍海洋地區經常性地保持一艘航母存在,極個別時間裡有兩艘航母出現,三艘航母同時在一地出現只是偶爾的事兒了。然而這兩年以來,老美在我國周圍地區出現兩至三艘航母已經成為常態。


為何白頭鷹會無端的在這些地區增加航母?其目的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白頭鷹時常想著將航母開到我國家門口「搞事」,甚至白頭鷹太平洋總部司令哈里斯海軍上將(老美海軍中軍銜最高的日裔將領)在美國國會參院聽證會作證說:中國的東風導彈並不能打中航母,一旦開戰,美軍將有信心也有能力「克服威脅並完成任何作戰任務」。作為鷹派日裔將軍,哈里斯對中國一直心存偏見,骨子裡都是今夜開戰的想法。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麼回事么?


或許曾經的東風導彈是精準度和威力不夠,但現在誰又敢輕視被稱之為「航母殺手」的東風21導彈!


有膽就來試試!現在,東風導彈儼然已成為我國的「大國砥柱」之一!


想當初,我國的導彈研製還是從仿製開始,可在進入關鍵時刻,由於蘇聯單方面撕毀協議,將專家全部撤走,給中國導彈科研工作造成無法想像的困難。


那時,我國的科研人員下定決心,一定要搞出中國自己的「爭氣彈」。


他就是黃緯祿!


「巨浪之父」、「東風-21之父」、「航天四老」……


這些都是他的頭銜,但他卻始終把責任留給自己,把榮譽讓給他人!中國導彈的研製是從仿製開始的。但是蘇聯單方面撕毀協議,撤走了全部專家,給中國的導彈科研工作造成了無法想像的困難。黃緯祿和他的戰友們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搞出自己的「爭氣彈」,爭中國人民的志氣!


從此,黃緯祿和他的戰友們以「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的鐵律,腳踏實地、刻苦攻堅,開始了導彈研製的新征程;以「生在永定路,死在八寶山」的誓言,自力更生、默默奉獻,描繪出共和國導彈事業的新畫卷。


黃緯祿院士


黃緯祿擔當起了導彈的「中樞神經」——控制系統負責人的重任,「飛得穩,打得准,主要靠控制系統」,正是深知控制系統的重要性,他很清楚自己肩負的責任有多重。


歷史將永遠記住這一光輝時刻:1982年10月12日,平靜的渤海海面上,一條噴火的蛟龍突然躍出水面,以極快的速度直飛藍天,在海天之間繪出一幅壯麗的景觀……多少人為之付出心血的我國第一代潛地固體導彈終於研製成功了!

有段日子,研製的型號多、任務緊、壓力很大,黃緯祿經常會感到體力不支,不得不去醫院進行檢查。長長的診斷單讓醫生也感到十分詫異,眼前這個消瘦的人到底做的什麼工作,會落得這一身的病——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輸尿管結石、心臟病等。


醫生開了一種中藥讓他回去好好調理身體,可是黃緯祿吃了幾十副都毫無起色,腹部還經常抽搐,疼痛不已。在手術後,看著手術取出的結石,妻子劉漢菊心裡泛起了陣陣的酸楚:「他是痛得實在忍不住了,但凡能稍微輕一點,他還會一直忙著工作,顧不上看病吃藥。」



已經66歲的黃緯祿由於過度操勞而使體重降低了11公斤。那可是一天天晝夜忙碌、一點點從身上被「剜」下去的。他瘦了,導彈卻「飛」(肥)了,怪不得有人戲言他「剜」肉「補」導彈。雖是戲言,卻聽著讓人有些心酸,這體重變化的背後蘊含著一個平凡老人多麼非凡的人生奉獻和精神境界!11公斤相對於動輒以噸計算的導彈來說算不了什麼,但是將這血肉「補」在導彈上,成就的卻是一個民族的希望和驕傲!晚年時他曾說:如果有來生,我還願意搞導彈研究。


但不幸的是,2011年11月23日,對導彈事業無限眷戀的黃老走了。



航天四老


這位「兩彈一星元勛」走完了自己的導彈人生!


但黃老雖已逝7年,但他鑄造的導彈武器,已成為國之劍;他留下的崇高精神,已化作劍之魂。


黃老請您放心,國家導彈事業的後繼者一定會傳承您的精神,將您未竟的心愿推向世界之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太武器庫 的精彩文章:

辣評|中國高超音速武器新動向,東風17曝光,反導蔫了!
解放軍亞軌道轟炸機:20倍聲速跨洲際飛行,全球指哪打哪

TAG:環太武器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