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茶俗典故:點湯敬客與點湯逐客

茶俗典故:點湯敬客與點湯逐客

點茶見於宋代,蔡襄《茶錄》載:"茶少湯多則雲腳散,湯少茶多則粥面聚。鈔茶一錢七,先注湯,調令極勻,又添注入,環回去拂,湯上盞可四分則止,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建安開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曰:"茶之佳品,皆點啜之。其煎啜之者,皆常品也"。表明宋代沏茶,時尚的做法是點茶。

"點湯"的其一意指:"客辭敬湯"。

據宋袁文《瓮牖閑評》云:"古人客來點茶,茶罷點湯,此常禮也。"另據宋佚名《南窗紀談》說道:"客至則設湯,不知起於何時,然上至官府,下至閭里,莫之或廢……蓋客坐既久,恐其語多傷氣故其欲雲,則飲之以湯。"又見宋朱或《萍洲可談》:"今世俗客至則啜茶,去則啜湯。湯取藥材甘香者屑之,或溫或涼,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

"點湯"的另一意則作"逐客"解。上述"點湯"原為"客辭敬湯"之禮俗,後來被人引用作為"文明逐客"的手段。

魏泰的《愛軒筆錄》中講到宋時有一個吏部官員叫胡枚,被調到陝西興元去做知府,他因家貧路遠,無力赴任,於是去求見樞密院長官陳升之,不料陳不通融,也不願聽他的陳訴,"遽索湯使起",也就是立即點湯,下逐客令了。"枚得湯,三奠於地而辭去",胡枚接湯後沒有喝,而是把它潑在地下憤怒離去。

"點湯"逐客在元雜劇中多有反映,如"點湯是逐客,我則索起"(《凍蘇秦》),"你休來耳邊廂叫點湯"(《龍虎風雲會》)等。近人張相在《詩詞曲語辭彙釋》中對此也有解釋:"舊時主客會晤,有端茶送客之習慣,客瀕行時,主人要端茶敬客,以為禮節。其有惡客不願與之交談者,主人亦往往端茶示意,以速其行。"由此可見,舉起茶杯也可用來送客、逐客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州茶韻 的精彩文章:

輕鬆隨意地喝茶,溫暖愜意地生活
專用於茶青萎凋和烘乾的武夷山桐木「青樓」

TAG:神州茶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