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不只有婦女節,還有男人節,您知道嗎?

中國不只有婦女節,還有男人節,您知道嗎?

當婦女們過著只屬於她們的「三·八」婦女節的時候,很多男同胞抱怨,有「三·八」婦女節,怎麼沒有男人節?帶您走進中國的男人節,足以撼動您的激情!

羌族「基勒俄足節」······男子節

每年農曆正月初五,在海拔2200多米的阿壩州茂縣曲谷鄉,當地羌族村民就要過「男子節」。茂縣曲谷鄉羌族村民身穿民族服裝,祭祀祈福,唱歌跳薩朗,舉行狩獵活動,歡慶一年一度的「基勒俄足節」。由於只有成年男子才能參加狩獵活動,當地又稱之為「男子節」。

當天上午10時許,在羌族釋比王德順老人的帶領下,村民們敲鑼打鼓,手持柏枝、香蠟,帶著白石、火鐮、弓箭和各種獸形饃饃,來到娃娃寨洪木基神塔前,用最原始的方式取火熏煙,舉行祭祀活動。 儀式上,王德順老人頭戴雞公帽,用羌語告戒村民尊重自然,不要獵殺動物,保持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並祈禱新的一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風調雨順。祭祀結束後,便開始了最為激烈的狩獵比賽活動。

寨里的男子們分成三組,用竹子制的弓箭對準各種獸形饃饃進行射擊。由於野生動物越來越少,當地羌族村民在幾年前就意識到不能獵殺,就在「基勒俄足節」上用這個變通的方法代替狩獵活動,保留民俗傳統。

狩獵比賽結束,參加狩獵的男子們唱著狩獵歌,拿起打中的獸形饃返回村上。村裡的婦女們唱起讚美歌,迎接英雄們狩獵歸來,並對槍法最好的獵手進行篩康、摸灰、掛羌紅。隨後,全鄉男女老少圍成一個圈,跳起歡快的薩朗。當天,村民們還參加了顯示羌族男子雄壯力量的推桿、扭棍子、抱蛋等傳統體育活動。

曲谷鄉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五舉行「男子節」,羌語稱為「基勒俄足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曲谷鄉還將舉行婦女節,以女性為尊,又叫領歌節,羌語稱為「瓦爾俄足節」。

曲谷鄉是茂縣羌文化保留得最完整的行政鄉,是羌語標準音點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瓦爾俄足節」的主要傳承地。而「基勒俄足節」產生於氐羌社會游牧和農耕時代以前的原始部落社會,民間已流傳千年,已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壯族和傣族的「 男人節 」

每年農曆正月二十九金平縣者米拉祜族自治鄉壯族和傣族的民族傳統節日「 男人節 」別具一格,絕無僅有。

傳說很久以前,一個蠻族部落在過春節期間,發動一場部落間的兼并戰爭,這時寨子里成年男人全部參加征戰,等到戰敗蠻族部落軍隊凱旋返鄉時已錯過了「過年」機會,婦女們為感謝男人們驍勇善戰,保衛寨人的安寧作出的貢獻,即在正月二十九日那天備辦豐盛食品,慰勞勇士們而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從此,此慶祝活動作為傳統一直傳承至今。如今的「男人節」一年比一年熱鬧,成為金平一道亮麗風景線。

2017年雲南金平者米「男人節」於3月5日在頂青村委會舉辦!

14:30在頂青村報到

16:30晚餐

19:30文藝晚會

21:00開始跳篝火

巴哈村

巴哈村是者米鄉巴哈村委會的一個壯族村寨,位於者米鄉政府駐地西南部。男人節的巴哈村,凌晨5時就開始勤勞起來了——村小組的高音喇叭里播放著《北京的金山上》的旋律;男人們頭戴平時割橡膠用的「橡膠燈」,分為6個小組,分別按翻了5頭豬和一頭牛;女人們升起旺火,煮了雞蛋,蒸了糯米飯。雞豬牛的掙扎聲、呻吟聲,摻和著糯米飯的飄香,宣告著喜慶節日的到來。

早晨8時,大姑娘小媳婦們有的把煮熟的雞蛋成雙成對地套進用彩色毛線做成的「全套」里,有的用粑粑葉包著熱氣噴香的糯米飯;男人們燒著牛腳和豬腳,宰著雞肉;小孩子們身著節日的盛裝,在村道上追逐戲嘻;村腳的小河上,晨霧漸次散去,露出了很苗條的河床。河裡的水們團結著,哼著山歌,亮亮的向前流去。太陽長高抽條了,乾乾淨淨的光,溫柔的,認真的照著風情起來的村子……

中午12時的小河中,沙灘上,傳統的競賽項目——劃竹筏、爬桿、河中取寶、過獨木橋、打鍵子、射弩、雙拐等開展得熱鬧異常,整條河道頓時變成了歡樂海洋。各參賽選手們紛紛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在賽場過了一把癮的同時,還斬獲了活動組委會為勝利者準備的小紅包。

在小紅包競賽的項目中,最搶人眼球的是「過獨木橋」:一根大竹竿搭在4米寬的河道上,參賽者只要從竹竿上走過不掉下水就算勝出。這個項目的小紅包絕大多數被身輕如燕,動作麻利的小選手們奪走——在這個世界上,少年是不可戰勝的。身笨如牛的成人們,只好望橋興嘆,望紅包興嘆了。這是節日上演的第二個高潮。

下午2時,經過沙場洗禮的勇士們凱旋。小河北岸的竹林里,一陣牛角號聲過後,三面四面的彩旗就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迎侯的主場地上,3米高空中的巨型大鼓橫空敲響。女人們潮水般湧向「凱旋門」,夾道迎接自己的親人。勇士們手持武器,踩著歡快的竹竿舞步凱旋。長老拿出祭祀的器具,為凱旋的祝福,為馬革裹屍者祈禱。簡單的祭祀儀式後,女人們獻上自釀的米酒,端著自舂的熱糯米粑粑,犒勞著親人。因為戰爭,有的將士面目不再,女人要通過為男人洗臉,撫摸,才能辨認並確定自己的親人。因此,活動中就有了「摸親」項目。為犒勞勇士,使節日氣氛高潮不斷,各地趕來祝賀的人們紛紛蹬上沙灘上的簡約舞台,亮出了凹凸的身段和誘人的旋律。節日的第三個高潮就這樣如期而至了!

傍晚的太陽還在西邊的山頭上磨蹭,節日的寨子里就響起了酒的歌聲——「敲起鋩鑼打起鼓,鬆鬆筋骨提提褲;端起土碗到滿酒,喝下這碗才舒服——嗨,才-舒-服!」在女人們一陣陣的敬酒歌聲中,寨子中一字擺開的長酒桌上,就不計成本地上演了一幕幕由女人們導演的「酒壯英雄漢」的喜劇了——在疆場上大叱吒的男人們,卻在女人的小酒杯中翻下船來……酒高潮上演得令人迴腸盪氣!

男人狂歡節

每年的3月18日在雲南省新平縣新化古州野林里舉辦的男人狂歡節是一個專屬男人們的節日。在新化,女人們在這天都會給自己的男人放一個小假,也給自己放一回假……

男人狂歡節

主題:古州彝鄉、男人狂歡,時間:2017年3月18日 ,地點:新化古州野林景區

神秘的彝族祭祀活動,是彝族人民驅妖避邪、祈求幸福最隆重的儀式。在當地德高望重的彝族文化傳承大師「唄瑪」的主持下,殺雞宰羊,用紅綢系著,擺滿長街,慶祝撲火英雄歸來,大師口中念念有詞:一是祈求風調雨順、來年豐收;二是為四方遊客消災減難,一路平安。

初春的夜晚,氣候適宜,燃起熊熊篝火,人們彈起三弦,唱起「阿乖樂」,圍著篝火團團轉動,跳著,唱著,一直到天亮。「自彈弦子自寬心,阿乖樂,不會唱歌來跺腳,阿蘇諾;唱得星星月亮來,阿乖樂,跳起黃灰做得葯,阿蘇諾…… 三弦叮咚,山歌悠揚,人們的激情,融化在這與眾不同的節日里。

彝族撒尼人密枝節

密枝節也叫「祭密枝」,也叫「男人節」,是石林彝族撒尼人民間獨具特色的傳統節日。密枝節只流行於滇南彝族撒尼人居住的地區。

石林,彌勒,丘北等地彝族撒尼人,以村寨為個體,各過各的,互不聯繫,互不呼應,都倔強地沿襲傳承保持著這個獨特的節日。他們節日起始時間不統一,一般在農曆十一月左右,節日短的有5天,長的9天不等,石林的彝族撒尼人一般在農曆十一月的頭一個屬鼠日到屬馬日舉行,歷時七天。

他們每個村寨,供奉和祭奠的神位不一樣,說法不一樣,來源也不一樣,各說各的,各做各的,各祭奠各的。只有三個環節是共同的,一是只能在茂密的密枝森林裡舉行。二是必須是成年男人才能加入。三是禁止婦孺牲畜進入他們認定的密枝林。

石林縣圭山鎮糯黑村舉辦第四屆密枝節

老圭山,是石林彝族撒尼人心目中的「聖山」。是石林歷代秦土司統治路南全州,率領全州撒尼人南征北戰的根據地,是石林土著彝族撒尼人頑強奮鬥,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徵,圭山秦土司府及其遺址(圭山寺),更是石林彝族撒尼人精神不滅的永恆聖地。

圭山是雲南紅色革命的搖籃,素有「雲南人民鬧革命,圭山打響第一槍」之盛譽。圭山是阿詩瑪文化的發源地,撒尼民族民間歌舞之鄉,良好的生態、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鄉村旅遊的靈魂,而密枝節則成為了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化石。

2017年12月27日

上午 9:00-11:00,背媳婦、背南瓜、拉牛車、傳統手工玉米稅粒等民間傳統娛樂活動競賽。 參加人員:全縣職工代表、部分村民。 11:00—12:00,畢摩祈福活動。 地點:大糯黑文體活動廣場。下午 2:00—5:00,雲南圭山糯黑密枝節鄉村音樂交流演出。

2017年12月28日

上午 9:00—12:00,密枝節祭祀活動。 地點:大糯黑村密枝山。 12:00,密枝節大餐。 地點:大糯黑村密枝林。

下午 2:00—5:00,所有來賓與全體村民互動,參與民間傳統娛樂活動。 地點:大糯黑文體活動廣場。

石林彝族撒尼人的「密枝節」,來源於戰爭,起源於清初中期。是石林彝族撒尼人的男人們,通過在密林里,秘密結社,來對戰爭中逝去親人的祭奠,對英雄前輩的追思嚮往,對當下自己無可奈何景況的愧疚和對當權者不滿、不信任的一種發泄方式。

傳承發展到現在,就形成了石林彝族撒尼人獨特的,不允許外人,婦幼參與的,只有他們自己村寨成年男人才能參與的「男人節」。

丘北縣"密枝節"

"密枝節"又稱男人節,是丘北縣八道哨鄉撒尼人請密枝神的節日,它是一種群體性的祭祀活動,反映原始母系氏族的遺風。被認為是丘北地區唯一的"男人節",撒尼語為"密枝節"。

在豹子坡舉辦密枝節,由撒尼族德高望重的長者選定祭祀活動地點,在祭祀的圓台上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由德高望重的長者手拿青樹枝沾清泉水,在圓台四周到處潑撒,嘴巴里念著經文,然後不斷向山神跪拜祈禱,祈禱上天給予國家民族興旺發達,村內家家戶戶六蓄興旺、風調雨順、子孫滿堂。

開幕式現場,撒尼族的男人們手持大三弦、撒尼婦女身著節日盛裝、載歌載舞歡度撒尼 "密枝節",並舉行「密枝節」摔跤比賽。

不存在沒有文化的民族,也不存在沒有民族的文化,各種文化的承載主體永遠是該民族的主體人群本身。一個民族的文化,把它客觀地闡釋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它並且尊重它。作為民族文化的承載主體,我們有責任了解和堅守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並能準確地告訴世人。

本文由易編輯整理,部分文字、圖片轉摘於網路,版權歸屬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果您對我們發布的內容有異議或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刪除。

中國民俗文化少數民族風情最全的公眾號

感謝您的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話下民族風情 的精彩文章:

TAG:話下民族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