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思創定位併購方向:在塗料領域進行補強式收購

科思創定位併購方向:在塗料領域進行補強式收購

塗料工業:

面對目前全球併購領域的「瘋狂」,科思創公司(Covestro)首席執行官Patrick Thomas決定將方向定位於「在塗料領域進行補強式收購」。

Patrick Thomas認為,由於在公司的大部分核心業務領域缺乏併購目標的選擇,以及該行業「荒謬」的估值,科思創目前不太可能開展任何大宗收購項目。

儘管科思創2017年通過在聚氨酯(PU)領域的定價主導地位創造了約18億歐元的自由經營現金流,但預期該公司目前僅在塗料、粘合劑和密封膠(CAS)業務領域存在小規模併購交易的可能性,但即使規模較小的交易也可能受到目前高估值的限制。

Thomas說:「在我稱之為瘋狂利潤率的情況下,市場目前有很多資產可以被出售,因為其估值太高,高達10倍的EBITDA(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溢價,或年銷售額的3倍」。

「你不能以3倍的年銷售額購買化學品業務,這是自殺性的,總有一天,這些投資會讓你付出代價,你必須從併購中獲得合理的回報。」

Thomas補充說,在公司的核心業務領域可以進行的併購選擇空間非常有限。

「我們還能做什麼?由於反壟斷問題,我們無法在聚氨酯領域進行收購,我們也無法在聚碳酸酯領域進行收購,因為我們已經是世界第一,所以我們不能去購買任何實質性的資產」,Thomas說。

「我們只可以在CAS(塗料、粘合劑和密封膠)領域做一些事情,但CAS的本質是它由2500種不同的產品組成,所以如果你要購買CAS領域的某些資產,通常合理的投資是在5000萬歐元到1億歐元的補強型收購規模,因為它必須創造價值」。

2017年,CAS部門相對來說是科思創一個落後的業務單元。

科思創將其歸因於多種因素,其中包括哈維颶風對2017年末美國市場產量、供應和需求的影響,此外還有主要終端消費市場的疲軟,包括船運、原材料和一些提升市場需求的因素受到制約。

然而,Thomas還是支持認為CAS業務非常穩定的觀點,因為其EBITDA利潤率穩定在20%左右,與聚碳酸酯或聚氨酯保持一致。

Thomas表示,儘管市場狀況不佳,但該部門的適應能力是由於其能融入科思創更廣泛的業務。

「CAS獲得了巨大的競爭優勢,因為它是建立在公司MDI (甲基二對苯撐異氰酸酯)、TDI和PC(聚碳酸酯)業務基礎上的,這意味著它具有原料經濟規模性,而從未獨立經營業務」。

「人們總是問我,有一天你會不會被迫出售CAS業務?但是CAS卻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業務,唯一原因是它坐在一個相對於商業規模來說比它需要的大一百倍的骨幹業務基礎之上,它也正因此而獲得了驚人的經濟效益」。

Thomas認為,除了繼續提升規模效應的目的,促使各化學品公司追逐併購的一個因素是擴展新領域和多元化投資組合,但目前科思創還沒有看到對公司有意義的新的業務領域。

由於CAS對聚碳酸酯和聚氨酯的依賴,該公司的3個業務平台實際主要依靠兩個支柱。

「如果能找到安裝在同一個骨架上的第四條腿,那麼併購將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依然沒有看到它的出現」,Thomas說。

對於所產生的一部分現金「暴利」,科思創已經花費了15億歐元回購股票,並投入12億歐元使其總凈債務減少至2.83億歐元。

儘管預計TDI價格在2018年下半年會出現正常化,但公司預期現金流增長將會繼續,因此此前預計的5年內提高50億歐元自由經營現金流的目標有望縮短至3年實現。

用Thomas的話來說,這一現金流增長率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因為由此公司可以選擇同時追求眾多的支出項目。

市場認為這可能導致公司除了消除瓶頸的項目投入外,還將進入全新的市場空間。

在未來幾年內,面對強勁的市場需求增長,除了科思創在德國Brunsbuttel的投資導致少量新增產能外,預計MDI將成為公司大量新增產能投資的首選。

但Thomas認為,暫時還沒有這個必要。

「我們有一些選擇空間,如在Brunsbuttel投資,在Tarragona投資,在中國開展一些消除瓶頸的項目等,但是我們還沒有在世界任何地方申請許可投建另一座MDI工廠,所以公司投資MDI新項目最早也需要7年之後了」。

雖然暴漲的TDI利潤率有望持續到2018年,並可能至少持續到2018年上半年,但MDI的需求增長卻只是基於正常的需求增長,而非極度的供應緊張,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都可能會以6%~7%的年增長率恢復。

「TDI是一個飛躍,MDI是結構性的。過去幾年需求年增長率平均在7%左右,這意味著你每年都需要一個世界級的工廠,而這個工廠並不存在」。

在擔任前拜耳子公司和現科思創公司首席執行官多年後,Thomas將在今年10月退休,而公司股價已經從2015年底的每股25歐元上漲至目前超過93歐元/股。

回顧他擔任首席執行官的任期內,Thomas及時發現了化學品市場競爭格局的重構,因為他準確看到了中國市場在2007-2008金融危機後保持的持續增長潛力,並認識到這是化學工業在此期間發生的關鍵轉變之一。

「我們經歷了美國和歐洲市場最大的經濟衝擊,並在此後看到市場的兩個變化,首先是歐美分別推遲了投資,然後就是中國市場沒有縮減投資」。

「由此,你看到了我們行業全球權力基礎的重構,你看到了中國大型競爭對手的崛起。」

Thomas指出,該公司的正確決定就是在危機爆發之際的最低點投資於中國的聚碳酸酯市場,隨後選擇上海作為其分部業務的總部,這對於這些產品產量的增長已證明至關重要。

「我們在中國投資了PC產能,而且已經在獲得回報。我們在中國市場打下了基礎,因為我們意識到,雖然歐美市場由於25%銷量下降衝擊而顯得很困難,但中國實際上仍然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塗料工業 的精彩文章:

2017粉末塗料行業十大事件

TAG:塗料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