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子兵法》帶給你的啟示是什麼?

《孫子兵法》帶給你的啟示是什麼?

古代人打仗非常注重「勇氣」,比如春秋時期,齊國派軍隊攻打魯國,謀士曹劌請求與國君魯庄公一同出戰。兩軍在長勺交戰,對峙時,魯庄公準備擊鼓讓魯軍進攻,曹劌說:「不可以。」

待齊軍擊了三次鼓,曹劌說:「可以了。」此時魯庄公下令進攻,魯軍一舉擊潰齊軍,取得長勺之戰的勝利。戰後,魯庄公問曹劌原因,曹劌回答道:「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也就是說,作戰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兵「勇氣」正旺,第二次擊鼓,「勇氣」就開始衰減,到第三次擊鼓的時候,「勇氣」就已經用盡。敵方「勇氣」已衰竭,而我方「勇氣」正盛,所以我方能一鼓作氣攻克敵軍。

被古今中外奉為「軍事寶典」的《孫子兵法》,對作戰時的「勇氣」也做了如下闡述:「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趁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

意思是說,只要用兵打仗,就要力求速勝;如果戰爭久拖不決,兵士的「勇氣」就會受挫,攻打城池就會感覺疲憊,國內的後勤保障也會漸漸跟不上。如果一個國家的軍隊「勇氣」受挫,士兵疲憊,後勤保障又跟不上,那麼,四方諸侯就會趁虛而入;這種情況下,就算有再高明的謀士,也無法應對。這就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在北伐時揮淚斬馬謖的原因。因為馬謖失了街亭,致使蜀軍大敗,兵士的「勇氣」受挫。而諸葛亮在此前對戰魏軍,雖然沒有攻克「戰略要地」長安,但也未嘗敗績,蜀軍的「勇氣」依然高漲。他為了重整旗鼓,不得不揮淚斬馬謖。

有人會問,為什麼司馬懿在對陣諸葛亮時屢敗屢戰,兵士的「勇氣」並未受大挫呢?那是因為司馬懿採取了避其鋒芒,堅守「戰略要地」長安的策略,只要長安未失,魏軍仍然保持著對蜀軍的優勢。

一個在正面戰場保持全勝,一個始終堅守住「戰略要地」長安,雙方兵士的「勇氣」都未受大挫,所以,當時諸葛亮與司馬懿算是打了個「平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雙陽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歷代的墓葬都是如何防盜墓的?

TAG:雙陽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