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父母總被孩子「要挾」,是因為沒做到這一點

父母總被孩子「要挾」,是因為沒做到這一點

【本文原創獨家。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親子教育好文】

父母總被孩子「要挾」,是因為沒做到這一點

作者:馮塵(爸媽內參主筆)

過年走親戚,對於家長們來說,就是孩子的秀場。

養兒育女一整年,結果怎麼樣,帶著走走親戚就知道了。

我家親戚多,孩子也多,來來往往的孩子們,各有所長。但是,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


幾乎每一個孩子手裡,手裡都掌握著一個控制家長的錦囊。

不管自己有什麼要求,如果家長不同意,只需要當著眾人的面躺在地上,一邊哭一邊喊「我就要嘛」,家長九成以上會妥協,「好好好答應你。」

畢竟,當著眾人的面打罵孩子,家長臉上也掛不住。

看到家長們被孩子「要挾」時臉上的表情,我常常覺得想笑,那表情里,有愛,有不忍,更多的是束手無策。

01

記得有一次,正和兒子逛玩具店時,進來了一家三口,小女兒不到四歲的樣子。

剛進商店的門,媽媽就特別堅定特別大聲地告訴女兒,「說好了,今天只逛不買啊。」

小女孩很配合地點點頭,「我知道,我只看。」然後就雀躍著跑去看玩具了。

大家都對母女倆投去欣賞的目光,旁邊有位媽媽甚至和她的小兒子說,「你看姐姐多棒,你要和姐姐一樣棒哦。」

可是沒過一會兒,畫風就開始變化。女孩拿起一個芭比娃娃,特別期待地看著媽媽問,「媽媽,我可以買這個嗎?」

媽媽看了她一眼,說,「沒帶錢。」

女孩眨巴眨巴大眼睛,馬上就幫媽媽想出了解決方案,「可以用手機掃啊。」

「用什麼手機,你爸爸昨天不是剛送你一套新玩具嗎?」看到孩子的堅持,媽媽的口氣開始有些不耐煩。

「可是那個我不喜歡。」女孩撅起了嘴。

「不喜歡也不行,不能整天買玩具。」媽媽亮出了自己的底線。

女孩不幹了,開始耍賴,大聲叫道,「我就要買嘛。」

接著,母女就開始了漫長的拉鋸,女兒執著地鬧著要買,媽媽開始找各種借口搪塞,一會兒說別人家的孩子不這樣,一會兒說家裡玩具太多。

後來,女孩開始大哭,媽媽佯怒,拉著爸爸走出了玩具店。女孩見狀,並沒有急著追出去,而是坐在了地上,一邊拍打地板一邊哭得更大聲,「我就要買嘛。」

爸爸和媽媽在玩具店外面站了好幾分鐘,女孩都沒有站起來追出去的意思。

最終,爸爸媽媽一臉無奈地走了回來,媽媽心疼地抱起了女兒,爸爸去款台結賬買了那個玩具。

他們出門時,媽媽和孩子不斷強調,「這是最後一次了啊,下回不許這樣。」小女孩爽快地答應著,臉上露出勝利者的笑容。

這真的會是最後一次嗎?

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心裡都很清楚:這絕不會是最後一次。因為和孩子鬥智斗勇,父母永遠都不會是贏的那一方。

他們害怕孩子不開心,害怕孩子覺得父母不愛他,所以,不得不一次次地妥協於孩子的「要挾」,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

即使他們知道這樣不好。

父母總被孩子「要挾」,是因為沒做到這一點

02

小區里的小米媽媽,在朋友圈分享了她和小米鬥智斗勇的趣事。

上床睡覺前,她要求小米收玩具的時候,小米雖然嘴上答應著,卻仍然在興緻勃勃地玩著,繼續把玩具箱里的玩具往外翻。

她只好提醒小米,「如果你還不收好玩具去睡覺,明天去幼兒園就會遲到,老師就會批評你。」

小米聽了之後,才拿了兩件玩具放進玩具箱,就開始垂頭喪氣地說「我好睏,好累,我必須得去睡覺了。」

小米媽媽雖然有些心疼,但還是堅定地說,「媽媽知道你困了,可是你必須把玩具收好才能上床睡覺,這是咱們家的規矩。」

於是小米又提出新的條件,說要媽媽和她一起收。

小米媽媽拒絕了這個請求,並且繼續要求小米自己的玩具自己收。

這時候,小米的情緒有些壞,說,「我不想自己收嘛,你陪我一起收。」

「如果你不能把玩具收回玩具箱,那我會認為你不想要這些玩具了,打掃衛生的時候會給你掃進垃圾桶。」

小米聽了,開始崩潰大哭,但還是拒絕自己收玩具。

小米媽媽蹲下來,握著小米的手臂,看著她的眼睛溫柔地說:


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累,也很困,不想自己收拾玩具。但是,自己的玩具必須自己收好,這是每個孩子都應該做到的事情,也是我們家的規矩。

如果你能夠自己收拾好玩具,媽媽會覺得你特別棒。

最後,她擁抱了小米,然後耐心等小米平復情緒,讓她自己收好了玩具,才去睡覺。

看完之後,我特別佩服小米媽媽的處理方法。

溫和,但是堅定;認同孩子的情緒,同時也堅守自己的立場。

而在她和孩子說的話中,多次出現了這個詞:規矩。

而這兩個字,正是小米能夠合作的根本原因。

父母總被孩子「要挾」,是因為沒做到這一點

03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因為我們總是能夠很容易就獲得各種免費的信息,也能學到很多育兒的知識。

相比過去,我們能夠獲得的幫助不僅快捷,而且高效。

可這同時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因為,很多傳統的東西正在被摒棄、被忘記。

在古裝劇中,幾乎每個名門望族都會有一個莊嚴肅穆的宗祠,那是家族的聖殿,同時也是家規的執行地。每個家族,都有一本厚厚的家規,對孩子的行為舉止作出全面的規定和約束。

每次看到那些犯了家規的孩子跪在祠堂里挨罰,就覺得好殘忍。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是我國的古訓,在所有的道理中,我最服的就是這一條。

因為,幾乎所有的機制、組織運行,都是靠規矩在約束。

然而,在現代父母的育兒過程中,「規矩」這兩個字,漸漸地被大家遺忘了。

新一代的父母們,用最新的育兒理論教養孩子,給孩子愛,給孩子尊重和自由,卻很容易忘記,所有這些,都應該以規矩為前提。

不誇張地說,現在的孩子一半以上是沒規矩的。

更可怕的是,大家對於這種沒規矩沒約束的狀態,早已經習慣,甚至開始認同。

記得有一次,蘋果指著玩具店的某個玩具問我:「媽媽,你帶錢了嗎?」

我沒帶任何感情色彩地回答他,「帶了,但是今天沒有買玩具的計劃。」

這在我和蘋果之間,是特別正常的對話,他不過是試探性地問,而我,也不過是走程序一般的答。

可是,就在我話音落下的一瞬間,周圍的好幾個家長齊刷刷地看向我,那眼神,好像在看一個後媽(我保證,我說那句話時真的只是普通音量,並沒有很高)。

在那種盯視之下,我心裡有些難受。

難道說,為了不給孩子買玩具,騙孩子說沒帶錢這種伎倆,居然被大家普遍接受,而誠實地告訴孩子說帶錢了,不可以買玩具,居然要被圍觀?

另外一次,也是在買玩具。

我們家的規矩之一是,如果當天去了遊樂場玩,就一定不買玩具;如果買了玩具,就不去遊樂場。

可是那天,剛從遊樂場出來,蘋果就鬧著要買玩具。因為玩累了有些犯困,情緒不好,所以我向他講我們的規矩,他還是纏著我要買。

拗不過,我只好和他談條件:


你如果一定要買這個玩具,可以。但是買了玩具的話,等會兒我們去吃飯,不會點你那份,你只能拿著你的玩具在旁邊看。

我還沒說完,蘋果特別痛快地說,「那我不買了。」

可一直在旁邊聽著的營業員卻有些詫異,她問我,「說反了吧。不都是好好吃飯才獎勵買玩具嗎?」

我聽了,也是一樣的感覺,心塞。

看起來只是兩件小事,可背後的原因是:大多數的家長,都在被孩子要挾。而不被孩子要挾的家長,反倒成了另類。

父母總被孩子「要挾」,是因為沒做到這一點

04

如果大家都認同孩子可以沒規矩,如果大家都默認父母在孩子的要挾之下除了撒謊和妥協別無他法,那麼,教養孩子會變成一場艱難的拉鋸戰。

被孩子要挾真的很痛苦。

當孩子在大庭廣眾下撒潑打滾時,足夠讓你顏面掃地;當孩子面對你的軟硬兼施毫不體恤時,足夠讓你心寒如冰。

可無數父母還在前赴後繼,被要挾,然後妥協。

其實改變這種狀況,真是很簡單,那就是給孩子立規矩。

不是一定要白紙黑字寫在紙上,但是一定要紅口白牙掛在嘴上。

曾經有許多媽媽請教我,為什麼蘋果總是能夠講通道理,從來不撒潑打滾胡作亂鬧?我如實告訴他們:


很簡單啊,就是因為從小開始,幾乎所有的事情,我們家都會有一個大概的規矩。比如,吃飯時如果不好好吃,一定不提供零食;比如,一天最多只能買一個玩具。

通常,不等我說完,對方就會打斷我:


我們家也有規矩,可是孩子根本就不聽啊,平時說得好聽,可事到臨頭又開始撒潑打滾。

「有規矩,但是孩子不願意遵守」,這聽起來像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事實上,責任都在父母的身上。

父母不僅要給孩子制定規矩,還要幫孩子遵守規矩。所有有規矩但是不遵守的孩子,其實都是因為父母的不堅持。

讓孩子遵守規矩的原則,就是溫和而堅定。

孩子,我很愛你,但是,定好的規矩一定不能變。我會及時認同你的情緒,給你擁抱給你安慰,但我一定要堅守住自己的立場。

所有長久的合作,都需要雙方的配合,育兒也是如此。

作者簡介:馮塵,富書籤約作者,代表作:《謝謝你,願意做我的孩子》,簡書@馮塵,微博@馮塵66。本文首發爸媽內參(ID:shenduwenhu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內參 的精彩文章:

不要再說這3個字了,真得會害了孩子
春節期間為防止寶寶受傷害,家長應該做好這四點

TAG:爸媽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