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大豆的子彈飛?美國豆農算賬要虧50%,直呼傷不起!中美貿易戰是否會燃至大豆?

讓大豆的子彈飛?美國豆農算賬要虧50%,直呼傷不起!中美貿易戰是否會燃至大豆?

「豆爭」是中外油世界的核心焦點,發生在企業與企業之間,乃至國與國之間。進入2018年,一場超級「豆爭」正在逼近.....

「中美經濟一旦擦槍走火,大豆或將是中方有力的反制武器」--這類推演在特朗普在上任美國總統後,一再出現於民間輿論你來我往的嘴仗中,而就在2018農曆春節前後,有了動真格的架勢,這一次,狼是否真的來了?

2月16日是中國的大年初一,美國大豆協會的官網急急掛出一則聲明,因為這一天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的安全調查報告,建議將對中國等國徵收高額關稅,被視為特朗普狗年打響的貿易戰第一槍。

之前,特朗普已經對中國打響了兩槍:1月底,對進口中國洗衣機和太陽能電池板徵收的高額關稅;中國回擊的一槍是對原產美國的進口高粱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2月14日美商務部又宣布中國進口的鑄鐵污水管配件存在傾銷行為,將徵收高幅度保證金。

特朗普政府在一個月內,密集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進行扣響扳機,國內外輿論四起,普遍認為隨著摩擦升級,大豆很可能是中國瞄準的首個真正目標。

甚至連目標本人也覺得危在旦夕,趕緊表態不當炮灰。

美大豆協會官網原文,點擊可放大閱讀。

美國大豆協會在聲明中稱:

大豆種植戶對商務部的決定深感憂慮,中國是我們最大的客戶,購買了美國近三分之一價值140億美元的大豆,其購買量比我們所有其他客戶的總和還要多!何況強大的競爭對手巴西和阿根廷將樂得搶奪我們讓出的份額。

如果對鋼鐵和鋁產品徵稅,會令大豆種植戶陷入困境。中方態度已明確顯示大豆將成為反擊報復的目標,這將令目前已經萎靡不振的豆業雪上加霜。

價格將下跌40%,農場收入將減少50%,我們真的傷不起!......

美國中西部州是對華大豆出口大州,也是共和黨的票倉和特朗普支持者的大本營

美國農民這麼著急先舉了白旗,是因為大豆的子彈早已飛起,著實疼在了自己身上,沒有誰比他們更清楚:這一次,中國可能要來真的了!

自2018年1月1日,中國對針對美進口大豆開始實施更嚴格的質量控制標準。

美國農業部在1月份的報告中稱:「中國是美國大豆出口放緩的關鍵。」

隨附的圖片顯示,在2017-2018年度的第一個供應季中(2017年9月-12月),中國從巴西大豆採購量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719萬噸,而美國的採購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37萬噸 。

因為南北半球的原因,大豆的收穫季節在美國為9月到次年3月,巴西和阿根廷則為4月到8月,美國和巴西、阿根廷對中國大豆的供給實際上是按季節進行分工的。

數據還顯示,在巴西新季大豆收穫開始出貨之前,中國已經購買了巴西幾乎所有的庫存大豆以避開美國,甚至不惜支付更高的價格。(巴西豆蛋白含量高也是原因之一)

自2012年起,巴西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國,目前巴西佔到中國大豆進口總量的一半以上。

而2017年美國對中國大豆出口為3290萬噸,佔中國進口量的34.4%,為2006年以來最低佔比。

這裡,不得不提到已提前布局進入巴西的中國力量——中糧集團。

中糧集團全資擁有的、位於南美最大港口——巴西聖保羅州的桑托斯港的T12碼頭,日出口量可達3萬噸。

中糧集團從2014年開始戰略計入巴西,沒花費幾年,就在巴西達到了需要數十年貿易才能達到的地位。2017年中糧已成為巴西大豆的第三大出口商,僅次於邦吉集團及丸紅株式會社,超過了嘉吉、路易達孚等老牌農業企業。

在南美巴西和阿根廷,和中糧並肩作戰的還有中國交通建設公司、上海鵬欣集團等企業,通過收購當地倉儲、物流企業,和巴西國有企業合作等形式,繞過了ABCD等等國際糧商,直接從巴西大豆農戶手裡直接購買,成為中國在「豆爭」中的王牌。

上海鵬欣集團旗下的湖南大康投資巴西農業企業Fiagril公司,是中國民營企業首次完成直接投資巴西農業的項目,2017年11月收購巴西農產品貿易商Belagricola的53.99%股份,計劃未來在巴西達到1000萬噸農產品貿易業務量,佔到巴西市場份額的4%至5%。

當然面對「豆爭」,中國並不是不需要估算高風險:國內大豆、食用油價格是否會水漲船高?豆粕是最重要的豬飼料,豬肉價格是否會應聲而漲,如何不傷及中國消費者?

精打細算的中國政府並非沒有考慮,一些媒體報道稱,中國商務部一直在研究對如何對美國大豆進行反制,包括採取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也在評估對中國大豆壓榨產業可能造成的影響。

自1996年中國開放大豆進口至今的20餘年中,歷經多場血雨腥風的「豆爭」,中國政府與企業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與教訓,具備了進可攻、退可守的實力與能力,註定將能以高超的智慧與手段應對各種複雜的局面。

什麼是反傾銷?

無論是發達國家或是發展中國家,反傾銷都是最常用的貿易救濟手段,用來保護本國產業安全。調查期限一般在一年左右,無論進口國有沒有勝訴,都會打擊到出口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初裁判定進口產品傾銷事實存在,可以從開始調查之日起的60天後、4個月內採取徵收臨時措施。(立案調查後60天內不會採取措施,俗稱「緩衝期」或「安全期」)

最終裁定的反傾銷稅率與傾銷幅度相關,有效期為5年。

中國農產品反傾銷案例

2005年國內多家企業代表向商務部對進口歐盟馬鈴薯澱粉發起反傾銷訴訟申請。

2006年2月正式立案調查。8月,商務部作出初裁判決,同時執行臨時反傾銷措施。

2007年2月,商務部終裁判決傾銷事實成立,決定徵收12.6%-35%的反傾銷稅稅率,期限為2007年-2011年。2011年,調查機關進行期中複審,把反傾銷稅率調整為12.6%-56.7%。徵稅五年期滿後,2012年2月展開期終複審調查。

中美貿易戰是否會燃至大豆?

2018年元旦剛過,一支由北京大學學者及官方智庫組成的代表團訪問了美國,回國後對中美貿易戰風險做了研判,形成了「中美貿易戰風險上升」等報告。訪問團中的一位經濟學者指出:

現在美國精英認識到中國不可能走美國的發展道路,且未來中國經濟規模預測會超過美國。核心矛盾是第一與第二的歷史性矛盾,美國不會輕易把第一的位置拱手相讓。

從世界歷史上來看,一個國家從第二超過第一的國家,往往是通過戰爭實現的,即便兩個國家不打仗也會有很多的矛盾衝突。美中之間的深層次矛盾無法化解,中美貿易戰仍有觸發的可能。

從博弈的角度來分析,中國要想避免中美貿易戰的發生,就必須要做好打貿易戰並且打贏貿易戰的準備。中國應準備反制回應,制定報復清單,盡量找那些能讓美方付出足夠高代價的政策。

同時,專家們認為中美進入全面貿易戰的概率很小。畢竟中美和則雙贏、戰則雙輸。

美國INTL FCStone公司的首席商品經濟學家則預期一兩個月內,中國可能會對大豆有所行動,因為這是南美大豆開始上市的時候。而新季巴西大豆產量預計將連續第二年達到1.12億噸以上。

特朗普最遲需要在4月底前,要決定是否對來自中國等國的鋁材和鋼鐵進口調查結果採取行動。

特朗普的選擇決定著美國豆農的命運,同時也決定著美國的一些超級農業企業,是否即將進入一段艱難時刻。

ABCD四大國際糧商中,ADM和Bunge邦吉都是美國的上市公司,Cargill嘉吉則是美國最大的私營非上市公司,均在華投資設廠、苦心經營多年,中國已成為他們的重要及核心市場。

如果中美貿易戰升級,無疑將給他們的在華業務帶來嚴重衝擊......

專家指出:中美經貿關係致遠可期,但行穩難求已成定勢,而2018年的路尤其不平坦。

接下來,美方將走多遠,中方如何應對,以及可能引發的商品、資本市場波動乃至動蕩,值得業內警惕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oilcn油訊 的精彩文章:

TAG:oilcn油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