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舌尖》更動人的,是經歷

比《舌尖》更動人的,是經歷

片頭音樂

 舌尖上的中國2 原聲鋼琴曲

阿鯤 

00:00/01:32

年初六,臨時去給朋友的父母拍金婚宴會,收穫了兩句話:「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以前聽過,這次的背書,顯然更有說服力。

第二句有個動詞挺狠的:「單位找不對,一輩子就埋那兒了。」有一種埋,叫活埋。年快過完了,也要上班了,心情都挺複雜吧?

好吧,說點開心的。《舌尖上的中國3》播出後,朋友圈一改前兩季熱議的景象,鮮有提及。其實,公允地說,畫面的節奏感還是一如以前,而且頗為煽情,只是,說到美食,總感覺有點隔靴搔癢和插科打諢,今天的《宴》還稍稍搭上了往季的節奏。

GIF

所以,我是和表弟一邊看《舌尖3》一邊吹大牛的,而且我們居然覺得這樣比單純看片子還要帶勁,當然,這也要歸功於《舌尖3》的音畫。

表弟退隱江湖前,曾是一名不錯的廚師。我們這兒書記、市長換得特別勤,有一任市長據說很鍾情表弟做的大煮乾絲。我問他秘訣,他說是在鹼水裡走一下。我笑,這樣的說法,我聽別的廚師也說過,於是說,其實是在鹼水裡的時間有講究吧!他也笑,說時間長了,不僅不會滑,而且會拗。

GIF

有句話叫做「一招鮮吃遍天」,很多時候,有些被稱之為名廚的,也就一兩道菜拿魂。有一年,表弟聽說南京六合有一位專做豬頭肉的廚師到了揚中,便趕去品嘗,他現在的評價是:「做廚師的這些年,如果說有什麼菜讓我至今懷念,就是那位師傅做的豬頭肉。」他當時請那廚師吃了好多頓飯,人家硬是沒有吐一個字。那是人家安身立命的所在。

表弟不這樣。有一次,一位比他年長的廚師向他請教:「怎麼我燒出來的菜,菜色就不夠清亮呢」?表弟旁觀他炒了兩天的菜,最後告訴他,是勾芡手法的問題。那廚師當下按表弟所說再做,立馬改觀。一個大男人推金山倒玉柱地給表弟跪下了。

這不僅跪的是感恩,也是對事業的膜拜。他問過許多廚師,沒人跟他點破這層紙。在他眼裡,清亮了的不僅是菜色,還有他將奮鬥一生的事業。

GIF

《舌尖3》多次講到了「田席」,其實就是鄉間的酒席,台灣稱之為「辦桌」,香港新界、沙田等地謂之「到圍」,在雲南、重慶等地叫法更豪邁:「長街宴」,如果延用古時具有鄉土氣息的稱呼就叫「田席」,字面意思就很曉白和鮮活。

表弟說,他也曾隨師傅、同事去鄉間給人辦過酒席,燒一桌菜,那時候人家給30元起步。他們到一個地方就現堆黃土現砌灶,灶頭有點像《舌尖3》里的穿山灶。開席前要先放鞭炮,聽到鞭炮齊鳴,他們就知道要上菜了。上菜時要在八仙桌上擺成圓形,盤數一定要雙數,以十二道至十八道菜為宜,菜品以冷盤、熱菜、湯品、甜品為主,菜式有松鼠鱖魚、雞仔豬肚鱉、玉帶魚湯、草蝦米糕卷、八寶丸、丁山肘子、肉米蝦、八寶油酥鴨、紅燒鰻魚、布袋雞、白蘿蔔燉豬肚湯、菱角芋橫、菱角排骨酥、豬大腸炒黃芽蔥、炒軟兜等等。

GIF

自古鄉間辦酒,離不開「八大慶一喪」,八大慶是指訂婚、結婚、滿月、歸寧、開市、壽宴、入厝、續弦,一喪則是往生喪宴。隨著城市化的推進,鄉間辦酒已經漸無,就像現在日漸淡化的年味一樣。

許多美好的事情只存在於記憶之中,就像當年我表弟風華正茂的時候,行走於鄉間辦酒,那些韶光消失在田間阡陌,卻留存在他記憶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盡色視界 的精彩文章:

一粒紐扣背後的故事

TAG:盡色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