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軟體反摩爾定律

軟體反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是由戈登·摩爾提出來的。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十八到二十四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然而我認為每過兩年軟體的性能則會降低一倍。我們購買硬體設備時,總是關心處理器的主頻是多少,比幾年前提升了多少倍,內存和外存的容量是幾年前的幾倍。通常情況下,我們每過幾年都能買到性能和容量是原來兩倍的電腦。計算機硬體發展是如此之快,然而我們的用戶體驗卻沒有提高多少。為什麼這麼說呢?當年的Windows98運行在64M或128M的內存中,而到了XP時,它所佔用的內存大概要200M左右,而當Vista面世時,它佔據了1G左右的內存空間,而穩定性與性能上並不比XP高出很多,而到了Win7、Win8和Win10之後,操作系統所佔用的內存成倍增長。我的一台有著4G內存的電腦目前還可以勉強運行Windows7系統(此時已經升級過無數版本打過無數個補丁的Win7已經比它剛剛面市時的性能低了不知道多少倍),如果把它安裝成Windows10系統,使用起來簡直慢如老牛,就更別說在這個系統上安裝其它的應用軟體了。而對於蘋果的MAC系統和Linux各個發行版來說,內存和CPU佔用方面稍微好一點,但也是有這種逐漸變慢趨勢。在這裡我指的是操作系統的外殼程序,而不是指的系統內核程序。

在應用軟體上更是讓人頭疼,你可以看到打著各種「安全可靠」、「方便使用」、「優化系統」、「垃圾清理」……這些旗號所謂的管理軟體佔滿了你電腦里所有的內存。各式各樣的安全衛士、電腦管家、殺毒軟體使你的電腦變得越來越慢,然而卻打著「讓你的電腦變快」的幌子繼續招搖撞騙。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系統中的緩存通常是為了增加用戶對文件的訪問速度而設計的,而那些管理軟體竟然打著「為系統瘦身」的口號不斷的清理掉這些所謂的「系統垃圾」,然而清理掉這些所謂的「系統垃圾」之後我們的系統就變快了嗎?我看不見得,當你使用瀏覽器上網,打開本地照片時,這些緩存文件仍然會被創建,系統也一點也沒有變快。其它的應用軟體就更是無法容忍,為了增加一點點小功能,應用軟體會用掉更多的CPU資源和內存空間。然而增加的這些功能簡直小的可憐,甚至用戶幾乎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也就是說,這些應用軟體所增加的這些功能從本質上並沒有增加用戶的體驗,反而佔用了更多的CPU資源和內存空間。就更別說每款軟體都會無恥到讓人噁心,沒完沒了的廣告彈窗、沒完沒了的綁定安裝、沒完沒了的垃圾信息……那些還有一點廉恥的軟體開發者會在彈窗廣告中加入一個「下次不再彈出」的選項,而那些毫無廉恥的開發者則只會用無窮無盡的廣告來折磨用戶。一旦用戶不小心點到了彈窗上,好的結果就是彈出一個瀏覽器顯示出一些網站廣告。不好的結果可能是電腦被偷偷的安裝上一些垃圾軟體,或是垃圾遊戲,甚至惡意病毒和木馬。另外,還有一個包括操作系統在內的通病,為了讓用戶看起來這些軟體很酷、很炫,軟體往往是以犧牲更多的硬體資源來作為代價。其實,用戶體驗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比美觀更重要的是它的性能。為了達到酷炫效果,軟體的響應速度一落千丈,佔用的存儲空間也同樣越來越多。

可以想像所有的軟體(尤其是國產軟體)在每次發布新版本時,它們所需要消耗的資源簡直成倍增長,性能則是成倍的下降。如果把最新版本軟體運行在幾年前的電腦上,它們幾乎無法運行,而為了能夠運行這些軟體,我們不得不去購買更高性能的電腦。現在的智能手機使用到二、三年之後,所有的APP都會變的非常慢。其實並不是你的手機硬體性能變差了,而是那些APP自動更新到最新版本之後會吃掉你手機更多的性能,讓你不得不購買一款新手機。生產手機的商家會大肆宣傳手機的硬體性能,它是如此之快,用戶體驗如此之好。然而當你使用了幾個月之後,它依然會被這些垃圾軟體吃掉絕大多數的硬體性能,從而使你的手機變的越來越慢。

現在絕大多數的軟體設計者只追求功能豐富、界面美觀,而沒有多少能真正在乎用戶體驗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性能。為了實現某些功能和特效,軟體設計者往往會向系統申請更多的內存,把更多原本在外存中的文件搬到內存中去,使用更多的CPU資源。很少有人在產品設計上會精益求精的提高性能,往往為了達到公司按時發布產品的需要,為了實現客戶的需求,功能必須放在第一位,而沒有人真正的在乎它的性能是否滿足用戶的體驗。在他們眼裡:軟體執行用戶的一個命令時,只要在三到五秒之內給出響應,用戶就可以接受了。誰又會為了提高那三秒鐘的時間而努力修改程序?公司從上到下沒人認為性能是需要嚴格控制的,做性能上的優化往往對技術要求更高,經驗要求更加豐富,然而很多公司可能沒有這樣優秀的技術人才。

另外,在軟體設計方面,很多人注重設計的靈活性與通用性,把軟體結構設計的極其複雜,為了讓軟體更加靈活、通用、方便移植和升級,軟體被設計到複雜難懂。冗腫的配置文件、大量的通用介面最終導致軟體的過度設計,使軟體的性能成為一個無法解決的技術瓶頸。面對性能問題,軟體設計者不得不把所有性能方面的要求強行交給硬體來處理。現在非常流行軟體設計模式和結構化程序設計,人們在多數情況下更關心設計本身的功能要求和靈活要求。開發製作一個軟體的小功能都需要做到設計上的低耦合,以便適應後期隨時變化的功能需求。另外,在研發時間上多數企業的領導並不關心技術上的實現,其實他們也不懂真正的技術,只對開發團隊一個硬性的時間要求,比如為了比對手企業先推出同類產品,他會強行要求研發一個軟體必須要在三個月內完成,這種時間上的打壓會給開發團隊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然而他們並不明白,推出一款設垃圾產品並不會給他們帶來多大的優勢,反而會降低用戶對這種產品的好感。蘋果公司並沒有率先佔領手機市場,然而他們所研製出的蘋果手機卻是用戶最受歡迎的。因為他們把精力放在產品質量和用戶體驗上,而不是用在快速開發出一個比對手還沒推出的產品上。中國有句老話叫:「慢功出細活。」無論做什麼事都不是那麼簡單,如果只注重產品上線的時間而不注重產品的質量,那麼即使比對手領先起跑,也早晚會被對手超越,甚至被擊敗。因為自己穿的是一雙簡陋的草鞋;而對手卻用了幾年時間研發出了一款優秀的跑車。

程序設計者和程序員數以萬計,然而合格的、優秀的如同鳳毛麟角。在國內,一個年青人做技術五、六年之後通常都會轉到其它職位。或是做項目經理,或是做產品經理,或是做到公司的高級管理層,而真正能夠踏踏實實做技術的人少之又少。這也說明了國內很多公司對待技術人員的態度,寧可使用一個能力較弱、經驗較少的人,也不會使用一個能力強、經驗豐富的人,處於最前線的技術工程師通常都沒有豐富的經驗。但多數企業還是樂意使用廉價的勞動力,因為僱傭後者通常成本很高。國內企業的發展通常靠的是勤勞而不是科技創新。很多企事業的領導者通常更關注於企業的商業模式而不是技術創新。引領技術革命的企業永遠都是真正注重科學技術、放眼未來的。國內企業所做出的產品通常都是徒有其表,很難走出國門與世界級企業一爭天下。他們靠的是國內巨大的市場,他們的產品通常做的都不精,只要在某一個別人尚未發現的領域率先起跑就會獲得非常高的回報。所以也形成了中國這種「廉價勞動力」的風氣,沒人願意在技術上投入,年輕人更是做了幾年的技術就轉入管理。在他們看來「創新」不過是國外科學家、技術人才才會做的東西,只需要跟隨他們的腳印就可以了。殊不知一個沒有技術創新的企業如同沒有靈魂的軀殼,商業模式做的再好,收入再高也很難做到引領時代、躋身全球巨人的程度。放眼世界,AT&T、Intel、蘋果、微軟、Google這些無一不是重視技術創新、培養人才的高精尖企業,正因為他們在技術上不斷的創新才會有這樣的成就。而中國企業靠的是商業模式、全民市場、股市、房產。一個企業對待科學技術的重視程度決定了它能夠走多遠,一個民族對代科學技術的重視程度決定了它在世界中的位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我喜歡短髮 我想要短髮陪我很久
成為你的健身新媒體 怎樣的我你能喜歡呢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