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一種疾病 死亡率比乳癌高5倍 卻遠遠被低估

有一種疾病 死亡率比乳癌高5倍 卻遠遠被低估

原來,加拿大人覺得女人的心比男人更強健。他們傾向認為心臟病是男人的病,女人不太容易出現。即便男女都罹患心臟病,男人也比女人更容易死……然而,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

有近8成女性忽略了早期的心臟病徵狀

根據加拿大心臟和中風基金會(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 of Canada,簡稱:基金會)公布的最新報告《Ms.Understood》指,加國女性患心臟病和心臟病發死亡的風險被嚴重低估,相關研究也不足。但事實上,女性死於心臟病的機率是乳腺癌的5倍。所以,關心家中的女性就從今天做起,千萬別輕忽任何可能的心臟病徵狀,以免徒留遺憾。

「當時我的母親才55歲,沒有任何心臟病的跡象,不論是我或我的家人都措手不及,根本沒人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訴說這段心痛經歷的並非普通人,而是曾在2010年溫哥華冬奧勇奪銅牌的女子花滑選手Joannie Rochette。就在她奪銅的兩天前,母親突然因為心臟病過世。她頂著悲傷,以近乎完美的表現奪下銅牌,既告慰母親在天之靈,也獲得對手和全體觀眾的尊敬。

加國女子花滑選手 Joannie Rochette的母親,在她獲得銅牌榮譽前兩天突然因心臟病發過世

這段令人感動的事情反映的訊息相當嚴肅——加拿大人對於女性患心臟病的認知和預防概念都有不足之處,一發病就有很大機會致命,造成難以挽回的悲劇。

華裔患心臟病比例升高

有報告顯示,部分少數族裔女性因為體質和收入等因素,容易成為心臟病高危族群。對此,溫哥華聖保祿醫院心臟中心心臟病學臨床護理專家及卑詩大學護理學院臨床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Martha Mackay博士解釋,與其他族裔比較,華人女性患心臟病風險沒有比較高,但有研究報告顯示,華裔患心臟病的「後果(Outcome)」較為嚴重,包括死於短期心臟病發,醫學界尚未發現導致此種情況的原因。

有報告顯示加國女性患上心臟病的風險遭低估

但是Mackay提醒,華裔患心臟病比率有增加現象,這不僅是加拿大華人,也包括居住在中國的華裔。「現在中國生活型態出現變化,運動減少,傳統飲食習慣改變等原因令心臟病患者人數增加。如果華裔移民加拿大後採納西方生活習慣,飲食中脂肪較多,若又缺少運動,也會讓患心臟病的機率提高。

每20分鐘死一女性

報告也引用加拿大統計局數字,顯示加拿大每年有2.5萬女性死於心臟相關疾病,平均是20分鐘一人。顯示加拿大醫療界應對女性罹患心臟病給予更多重視,而普通國民也應該多關心身邊的女性。女性自己也應多加註意疑似心臟病的徵狀。

但實際的情況與此相去甚遠。基金會訪問約2000位加國女性後,發現有高達78%的女性忽略了早期的心臟病徵狀,三分之二的心臟病臨床研究集中於男性,而患上心臟病的女性死亡率和二次心臟病發的比率高於男性。但就算女性患者在心臟病發後僥倖挽回一命,之後接受心臟康復治療的比例也較男性少了足足5成。

Martha Mackay博士

心臟病研究以男性為主

報告歸納出加拿大對女性心臟病存在的5大不足之處,包括:研究不足、診斷和治療不足、支持不足、了解不足。其中最關鍵的「研究不足」則與長期以來西方醫療體系的研究觀念有關,尤其在1960年沙利竇邁(Thalidomide)事件(見另稿)造成大量畸形新生兒後,西方醫學研究也將月事來潮後至停經期間的婦女都視為「潛在孕婦」,而謹慎納入醫學研究對象。

「很多醫學調查的研究對象以男性,尤其以白種男性為主,因此很多研究結果其實並不是那麼適用於女性。」Mackay認為要說成女性(在醫學上)遭到不公平對待並不準確,但女性心臟病的預防或治療所獲得的益處有不及男性之處。

她也認為心臟病是「男人的疾病」這種誤解(Misconception)確實存在,且不僅在加拿大和北美,而是全球皆然。如果這種觀念不變,那就會有「女性怎麼會有心臟病」所造成的醫療誤判,以及治療和支持的不足。但她也認同針對女性的醫學研究和藥物試驗應該謹慎,畢竟要避免對於婦女腹中的胎兒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

華裔女性應定期檢測高血壓

報告中也提到女性在看診時對徵狀的描述,也可能影響醫師診斷病情。比如說同樣是胸口痛,男性可能說得直接,但女性就可能以胸部感覺有壓力、胸悶、噁心、異常疲勞等辭彙形容。此外因為女性以為自己不容易有心臟病,故雖然一些早期心臟病的徵狀早已出現,但仍有近8成女性忽視了。

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不僅防範心臟病,也可以活得更健康。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會提高患心臟病風險

另外,Mackay指出,華裔女性延誤求診的時間較長,這當中可能包括語言和文化因素,但強調女性若懷疑自己有心臟病,必須立即看醫生,因此加強對心臟病的認知(awareness)相當重要。華裔女性要有健康生活的觀念,當中包括健康飲食,保持運動習慣,不要食煙。

「華裔女性高血壓較為普遍,而高血壓又是導致心臟病的高風險因素之一,因此華裔女性應該要多加註意自己的血壓並定期檢測,如果發現血壓高,就應該看醫生。對於預防腎病和中風也很有幫助。」

心臟病發作的徵兆

年輕女性死亡率遠高過男性

根據加拿大健康資訊研究所(Canadian Institute for HealthInformation﹐CIHI)一項針對因心臟病發而在醫院中身亡的統計數字顯示,90歲以上是心臟病死亡的高危族群,其中女性的死亡率約為17 %,男性為21%。

但令人震驚的是,在20至29歲這個族群中,女性的心臟病死亡率高達14%,但同一個年紀的男性則為0%。而在《Ms.Understood》中,也發現19至29歲女性對心臟病的了解不足,有37%認為心臟病發生在女性和男性身上會有不同的結果,另外有40%每周食用5次以上不健康的食物,有58%每天都感受壓力。但具體造成年輕女性心臟病死亡偏高的原因至今仍然不明。

Frances Oldham Kelsey

加國女性勇擋悲劇 沙利竇邁禍害新生兒

「沙利竇邁」是在1950年代末開始在歐洲流行的葯,其藥效主要是安寧和鎮靜,且可舒緩孕婦的噁心和懷孕不適。藥廠於1960年開始申請進入美國市場,但當時才剛進入美國藥品和食物監督管理局(FDA)工作的職員Frances Oldham Kelsey認為該葯的臨床實驗報告和申請案有瑕疵,幾番阻擋,不讓該葯在美國發行。

不久後,歐洲開始發現有成人因為使用沙利竇邁造成嚴重後遺症,這讓Kelsey更認為該葯有問題而堅持不放行,就算面對藥廠的施壓也不為所動,終令藥廠放棄在美國市場發售。

之後歐洲確認畸形兒的大量出現與孕婦使用沙利竇邁有關,各國紛紛將該葯下架,最終確認約有1萬多名新生兒受害,而北美因為Kelsey的嚴格把關,受害嬰兒僅10多名。

此次事件讓全球各國制定嚴格的藥品管理規範,Kelsey則繼續在FDA工作至90歲才退休。她也獲得美國傑出聯邦公民和入選美國婦女名人堂等榮譽,於2015年以101歲高齡在安省倫敦市安祥離世。雖然Kelsey的主要成就是在美國,但因為出生在卑詩省,因此也被讚譽為加拿大和卑詩省最傑出的女性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聲網溫哥華 的精彩文章:

安省飛卑詩只要7.5元!超廉航推6城優惠機票 大部分售罄手要快
溫哥華房價6年升48%!長期看好價格料續升

TAG:明聲網溫哥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