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歲月帶不走母親心底最深的摯愛

歲月帶不走母親心底最深的摯愛

作者小時候與母親的合影

世界上的母親萬般姿態,母愛的偉大卻如出一轍。

敲擊著鍵盤,我能感受到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這部筆記本電腦正是母親幾年前送我的,而她用的則是我淘汰的電腦。回想至此,記憶像是拉開了閘門,那些過往歷歷在目。

母親是位事業型的女性,自我年幼起便告知我生活一定要獨立。所以,我記憶中的母愛不顯山不露水,沒有經常的親密或是動人的表達,更多是對血脈親情的默默付出。

由於父母的工作原因,我四歲前是在奶奶家長大的。記得那年與歸來的父母第一次見面,我扭捏在奶奶懷中,不肯相認。然而第二天,我一直跟在母親後面,心中有著難以名狀的親切感。

父母帶我至北京後,我又長期在幼兒園託管,所以我對母親的深刻記憶或許要從六歲才開始吧。不過此前賴在母親腳上不肯進幼兒園的時刻我倒是依稀記得。

母親出差頻率很高,動不動就是一周不在家。那時的我則會期待著她回來的時候給我展示各種貨幣和她所攝下的風土人情。不過,這看似洒脫的交流實則是母親辛勤的回饋。時至今日,我才了解到在出差前母親都是準備好一周的飯菜,我和父親的生活才得以按部就班。

這樣的零碎片段還有很多:小時候家裡一周吃一次雞,雞腿一定是母親夾到我碗里;每次母親買回來水果,總將最好的給我,說她吃不動或是不愛吃;母親給我從機場捎來的化妝品,是她一生都不捨得用的物件。

我小時候問過母親有關人離世的問題。母親很平靜地回答我,說人生在世總是要離開的。且不論病痛,單是高空墜物或是交通事故就會有人被奪取生命。對待生命,她說要從容。

但在我前些年住院時,母親給我寫了一封長信,說自己心都碎了。這是我自小到大,唯一一次看到母親流露出的擔憂與脆弱。而父親告訴我在我早年被診斷出脊柱側彎時,他便看到母親在路上失聲痛哭。

如今母親已滿頭白髮,眼角周圍也布滿細紋。歲月帶走了容貌,卻帶不走母親心底最深的摯愛。在廊坊發生地震、北京也有震感時,她一把抱住了正在玩耍的外孫,緊緊擁入懷中。

這便是母愛。母愛不僅是本能、更是時刻的關切,是一生的牽掛。「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無私的付出需要感恩,需要回報,願這一世一直能看到母親欣慰的笑容。(中國網記者 吳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小米林斌:手機市場突圍靠海外 稱高通「戰友」
鄂爾多斯,若,你懂……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