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往今來 狗似乎從未離開過人們的生活

古往今來 狗似乎從未離開過人們的生活

《狗頭形紅彩陶來通,瓶頸:厄洛斯》(Rhyton à figures rouges en forme de tête de chien, sur la vasque : Eros),公元前4世紀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 Hervé Lewandowski

「來通」屬於音譯詞,Rhyton是一種底端帶有開口或假開口的圓錐形容器,是古希臘的酒具之一。杯子大小的是實用器,再大的是禮儀用器。考古學家們推測它起源於角杯,自從開孔技術出現,它們就逐步被塑造為動物的形象,如牛科、馬科、鹿甚至犬科動物的頭部,而液體則從這些動物的口中流出。用「來通」飲酒,飲者須仰承自上方下注的酒,由於其與中國傳統用杯飲酒的習慣迥異,所以在唐代以後在中國的「來通」逐漸向杯形器轉化。中國最早的來通發現於新疆和田約特干遺址,時代約在三或四世紀,而傳入內地則不晚於六世紀。

——內容來自維基百科

皮埃爾-弗朗索瓦-格雷戈里·吉羅(Pierre-Franc?ois-Gre?goire Giraud),《狗-忠誠、勇敢、警惕、靈活》(Un Chien-Fide?lite?, Courage, Vigilance, Agilite?),1827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e?e du Louvre) / Miche?le Bellot / Jean Schormans

藝術家為他的狗創作了這座大理石雕塑,在基座上,作者通過淺浮雕表現了狗忠誠、勇敢、警惕、靈活一系列品質:看守骨灰盒、與公牛搏鬥、扼住覬覦熟睡的孩子的蛇、撕扯一隻鹿。在西方,自中世紀以來,人們經常在棺材上放置死者橫卧像(gisant),用以代表死者處於「永恆的安息」狀態,在死者腳下經常會雕刻獅子、狗等動物,取忠誠勇敢之意,為死者守靈。

《狗》(chien)

Photo (C) Muse?e du Louvre, Dist. RMN-Grand Palais / Claire Tabbagh / CollectionsNume?riques

《母狗和小狗》(Chienne et chiot)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 Herve? Lewandowski

《狗雕像》(Statue de chien)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 Franck Raux

法老王獵犬是最古老的犬種之一,一般認為源自埃及。早在四千年前,在古埃及畫像中就出現了樣貌極其類似的犬種,而在古埃及的文獻,甚至象形文字中,也可找到它們的蹤跡。它們一度是歷代古埃及王的寵兒。公元前十四世紀的埃及國王圖坦卡蒙(Tutankhamen)偏愛一頭法老王獵犬,甚至狗死以後,他命令將愛犬以上等的亞麻布包裹,搽上香膏等放進棺木里,好讓它在神的面前取得榮耀。可以想像法老王獵犬當時尊貴的地位。

——內容來自百度百科

《木乃伊狗》(Momie de chien)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 Les frères Chuzeville

在埃及神話中,阿努比斯似乎是與狗有關的一位神,事實上,他的原型是胡狼。在古埃及,胡狼與墓地有很強的關聯性,因為胡狼這種食腐動物會去墓地吃那些暴露在外的死屍。阿努比斯擁有亡者與墳墓守護神的身份,與木乃伊製作與死後生活有關。在死後「心臟重量」的審判中,阿努比斯擔任使用天平秤量的角色。

——內容來自維基百科

尼古拉斯·高斯(Nicolas Gosse),奧古斯特·維雄(Auguste Vinchon),《 犬儒主義哲學家》(Philosophe cynique)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e?e du Louvre) / Herve? Lewandowski

「犬儒」一詞衍生自希臘語的「狗」(Cynic),意為像狗一樣摒棄社會、家庭責任、對金錢的追求甚或個人健康,以達到美德的極致,獲得完美的幸福。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犬儒主義者認為美德是幸福唯一的必要條件,他們將自己從世俗價值和傳統習俗中解放,變得自給自足,並且回歸自然純樸的生活。他們拒絕接受任何世俗的約定和價值觀,例如金錢、權力和名利。他們批評世俗價值觀,例如貪婪的行為,並認為這是人間苦難的來源。

犬儒主義的鼻祖錫諾普的第歐根尼(安提西尼的弟子)幾乎裸身並且沒有攜帶任何補給便周遊了整個希臘,享受了陽光、溫暖等一切自然的恩賜,並且聚集了幾千個皈依他的思想的人,並向他們講述這個社會是多麼值得諷刺。甚至亞歷山大大帝也在東征的途中拜訪過第歐根尼,第歐根尼勸說亞歷山大大帝放棄東征,然而亞歷山大大帝拒絕了,理由是「我的命運已經註定」。第歐根尼去世後,後人在他的墓碑上刻了一條狗,以表示他信奉的「犬儒主義」。

——內容來自維基百科

《小孩與狗》(L"Enfant aux chiens)

Photo (C) Musée du Louvre, Dist. RMN-Grand Palais / Martine Beck-Coppola

亞歷山大·加布里埃爾·德坎普斯(Alexandre Gabriel Decamps),《狗》(Chien brifauts)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 Michel Urtado

讓-巴蒂斯特·於埃(Jean-Baptiste Huet),《兩隻狗》(Deux chiens)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Thierry Le Mage

查爾斯·勒布倫(Charles Le Brun),《狗的練習》(Etudes de chiens)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Thierry Le Mage

迪恩·范·德·維德(Adriaen Van de Velde),《狗》(Les chiens)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 Thierry Le Mag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網_藝術頻道_資訊 的精彩文章:

讓藝術帶給你一場冰雪風暴
漫畫VS當代藝術

TAG:鳳凰網_藝術頻道_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