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禪答「此間樂,不思蜀」被嘲笑,但後面還有一句,那才是大智慧

劉禪答「此間樂,不思蜀」被嘲笑,但後面還有一句,那才是大智慧

劉禪答「此間樂,不思蜀」被嘲笑,但後面還有一句,那才是大智慧

說起蜀漢後主劉禪,人們總會說他是「扶不起的阿斗」。歷史上的真實劉禪,果真如此嗎?一種觀點認為,在三國風雲人物爭相湧現的時代,劉禪雖不是一個智慧有為的君主,但絕不是完全懦弱無能的人,最起碼擁有中等智慧,「扶不起阿斗」這頂帽子實在是太大了,應該將其摘掉。

文獻記載,劉禪從公元223年劉備去世後登基,到公元263年率領大臣投降曹魏,在位長達41年,是三國時期所有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要知道,三國時期群雄割據,蜀漢又是實力最弱一方,劉禪能執政如此之久,沒有很才智是不行的。可能有人說,劉禪之所以能安穩做皇帝都是諸葛亮輔佐,其實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劉禪還做了近20年皇帝。

劉禪答「此間樂,不思蜀」被嘲笑,但後面還有一句,那才是大智慧

不僅如此,對於諸葛亮矢志不渝地北伐,劉禪也有自己的看法,「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劉禪知道自己不能改變不了諸葛亮北伐,可一旦諸葛亮決定北伐後,他又全力支持。諸葛亮死後,劉禪立即停止了勞民傷財的北伐。

看到這裡,我們顯然不能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劉禪更有智慧的還在後面,當鄧艾一支偏師打到成都之後,劉禪就率領大臣們投降了,要知道此時的蜀漢主力軍隊基本完整,這著實讓人難以理解,至今都是一個謎團。劉禪投降後,「樂不思蜀」的故事廣為流傳,這也是他廣受批評的原因之一。

劉禪答「此間樂,不思蜀」被嘲笑,但後面還有一句,那才是大智慧

關於劉禪「樂不思蜀」的故事,史書上的記載很詳細,司馬昭問:「頗思蜀否?」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也。」大家都知道司馬昭是什麼樣的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如果劉禪回答懷念蜀國,那下場可想而知。劉禪的回答非常有智慧,再後來司馬昭又問,「頗思蜀否?」這次劉禪是怎麼回答的呢?

劉禪答「此間樂,不思蜀」被嘲笑,但後面還有一句,那才是大智慧

「後主如正之言以對,欲哭無淚,遂閉其目。昭曰:『此乃似正語耶?』,後主開目驚視曰:『誠如遵命。」』這個郤正所說的話是這樣的,「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聽了劉禪這樣回答後,司馬昭非常滿意,「昭因此深喜後主誠實,並無疑慮。」

參考資料:《三國志·蜀書三·後主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李老師 的精彩文章:

農民挖出20斤漢代金獸,遭三千村民哄搶,最終國家收藏獎勵一萬元
戰犯谷壽夫拒不認罪怎麼辦?一槍將其擊斃不解氣,再補上兩顆子彈

TAG:歷史李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