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此人是國民黨中的「飛將軍」,行為粗俗卻也是率先帶兵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將領

此人是國民黨中的「飛將軍」,行為粗俗卻也是率先帶兵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將領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圖

民國始於1912年,是中國近代史最重要的轉折時期,也是中國社會生活各方面動蕩和變化最為劇烈的時期。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令人記憶猶新且熱議的是當時軍閥林立的現狀,尚未實現統一的中國呈現出許多名噪一時的人物。山東土皇帝韓馥渠就是其中一位, 只不過他一直被後人提及 傳為佳話的不是他的豐功偉績 而是他一次次令人捧腹的講話和堪稱經典的詩作!

山東土皇帝韓馥渠

例如一次韓某到齊魯學院(現山東大學)為學生們演講: 諸位、各位、在齊位:今天是什麼天氣,今天就是演講的天氣。來賓十分茂盛,敝人也實在感冒。今天來的人不少咧,看樣子大體有8/5啦,來到的不說,沒來的把手舉起來!很好,都來了!今天兄弟召集大家來訓一訓,兄弟有說得不對的,大家應該相互原諒。你們是文化人,都是大學生、中學生、留洋生。你們這些烏合之眾是科學科的,化學化的,都懂得七八國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連中國的英文都不懂。你們大家都是筆杆子里爬出來的,我是炮筒子里鑽出來的。今天來這裡講話,真使我蓬蓽生輝,感恩戴德。其實,我沒有資格給你們講話,講起來嘛,就像對牛彈琴,也可以說是鶴立雞群了。

今天,不準備多講,先講三個綱目。蔣委員長的新生活運動,兄弟我舉雙手贊成。就一條,行人靠右走,著實不妥。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邊留給誰呢?還有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國人在北京東交民巷都建立了大使館,就缺我們中國的。我們中國為什麼不在那兒建個大使館呢?說來說去,中國人真是太軟弱了。第三個綱目,學生籃球賽,肯定是總務長貪污了。那學校為什麼 會那麼窮酸?十來個人穿著褲衩搶一個球,像什麼樣?多不雅觀。明天到我公館領筆錢,多買幾個球,一人發一個,省得再你爭我搶的。

今天這裡沒有外人,也沒有壞人,所以我想告訴大家三個機密:第一個機密暫時不能告訴大家,第二個機密的內容跟第一個機密一個樣,第三個機密前面兩點已經講了,今天的演講就到這裡,謝謝諸位。

在演講中這位身居要職的一省父母官可是令在座的莘莘學子們震驚了一把,言語多有粗俗,但細細看來卻又直白有趣。而韓某最經典之處 還是他所做的詩 他在游完濟南三大名勝後所做

濟南名勝

千佛山啊千佛山 ,遠看一片黑乎乎 , 上頭細來下頭粗 , 有朝一日倒過來 ,下頭細來上頭粗 。

大明湖啊明湖大 ,大明湖裡有荷花 , 荷花上面有蛤蟆, 你一戳來一蹦達 。

趵突泉啊泉趵突, 三口泉來一般粗 ,咕嚕咕嚕咕咕嚕,三口泉水常開鍋,為何不能蒸謨謨。

還有一首叫《詠閃電》:

忽然天空一火燫

莫非玉帝要抽煙

如果不是想抽煙

為何又是一火燫

古代飛將軍李廣

呵呵,很多人都在為這幾首韓馥渠所做的詩而發笑,確實這幾首詩談不上啥意境,深意 ,但要說韓馥渠大字不識的文盲那就錯了,他可是有就文學功底的,當初在西北軍馮玉祥手下時也是因為不錯的文化功底而被提拔的,當然軍人嘛,尤其是民國初年的軍人,即使後來成為一省甚至幾省的統治者,能夠舞文弄墨的還真沒有。然而被這些表面看起來可笑的文化所掩蓋的是韓馥渠曾是一位能征善戰的將領,北伐戰爭中一路猛打猛衝過關斬將,是率軍第一個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將領,時人稱其為「飛將軍」。

抗擊日軍

除此之外,韓馥渠主魯後誓要"變魯為齊",他澄清吏治、禁煙、剿匪,並大力發展山東教育事業,建設模範新鄉村,號召山東農村大力學習模範鄉村,以提倡經濟保障。1937年,韓復榘拒絕日本人的「華北五省自治」計劃。七七事變後,全面抗戰爆發,韓復榘親自在第一線指揮,經歷夜襲桑園車站、血戰德州、堅守臨邑、濟陽遭遇戰、徒駭河之戰、濟南戰役、夜襲大汶口等戰役。

韓馥渠和蔣介石合影

可以說在抗戰初期韓馥渠也是堅決抗日的,可惜的是一直不夠堅定,損失巨大的情況下違抗軍令,不戰而逃。1938年1月19日,國民黨組成高等軍法會審,何應欽任審判長,鹿鍾麟、何成任審判長官,賈煥臣任軍法官。然而,在審訊中,韓復榘只昂著頭微笑,一句也不答覆,也不請求寬恕。法官再問,還是一言不發。這個審問,其實就等於宣判,因為在逮捕令上,已註明了韓復榘罪狀和革除韓復榘的二級上將及本兼一切軍政職務。因此,韓復榘已拿定主意見,一句話也不回答,到了二十四日晚上七時左右,被軍統特務押送至武昌城外槍決。儘管當時的情況我們沒能詳細了解,但韓馥渠確實放開了對日軍的阻擊防線,這點令人不能原諒,這也可能是後人多談論其可笑的詩句和粗俗的講話而少有人談論其曾經的功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雲說 的精彩文章:

戰國一標準的敗家子,他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

TAG:歷史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