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教為什麼可以在歷史的長河中經久不衰?關鍵在於符合統治者心意

佛教為什麼可以在歷史的長河中經久不衰?關鍵在於符合統治者心意

每一個朝代的發展都伴隨著佛教的影子,佛教可謂是在中國歷史的發展長河中一直在成長,一直在壯大。沒有過損失,有的只是繁榮和盛名。可是為什麼佛教能如此肆無忌憚的發展不管不顧?為什麼每代的君主都不去遏制它的成長?不怕它會蠱惑人心?從而推翻自己的百年基業?

佛教起源於印度,後慢慢的發展於中國,特別是在唐王朝時期,已經默默地成長積澱了300多年的文化,也在此刻隨著唐朝的崛起而顯漏出了他的作用。佛教的文化被世人人所推崇,也就在這種形勢的推動下,佛教慢慢的延伸。隨後基本覆蓋了 全國,乃至海外也是很受歡迎。

在唐王朝的中期,佛教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高度,上至官僚集團,下至貧苦百姓,都對它很是信奉。而帝王對於這種現象也是不管不問,其實這正符合帝王的心中之意,一來不僅可以加強皇權的集中,讓貧苦百姓的心中得到寄託,讓他們有所期望,有所信仰。二來可用於管理百姓,統領天下。形成一個更加堅固的封建王朝。

唐朝的經濟文化可以說是非常的繁榮與發達,不僅對以後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更是吸引著海外鄰國派來使者學習唐朝的文化,派來僧人來學習中國的佛法,還邀請中國的高僧前往日本傳授佛法。足以見得佛法的在當時的影響可是意義非凡。

在公元742年的秋天,幾位彈丸之地的使者,來到長安拜訪鑒真,很是恭敬的請求他前往日本傳法。希望的到佛教的傳承,那時唐朝的對外交流,也是離不開佛教的延續。

其中的就屬鑒真和尚的影響深大,而日本一心想為本國的僧人授戒,以便向唐王朝看齊,希望能夠嚴格控制當僧人的資格。而律宗僧人鑒真便是他們一直推崇的理想對象。所以才有了這次的拜訪。鑒真十四歲便做了和尚,二十歲就到洛陽、長安等地跟隨著佛教大師學習。由於他勤奮好學,努力向上,很快便成為當時江淮地區的高僧,自己擬寫了三部大藏經,聲名遠播,即使在現在的生活當中也有許多僧人對他崇拜不已。

鑒真對於佛法的追隨有著一種偏執。在他東赴日本時,已經是五十多的年齡,弟子們曾勸誡他 「路途遙遠,且隔著大海,實在是危險至極」。但他卻絲毫不畏懼,依舊遠赴日本,進行傳法。然而事事不可能那麼順利,在經過五次的失敗,他才踏上了東渡傳法之路,那時他已經是一位花甲老人,可他依舊不放棄、堅持要把佛教發揚光大,無論是風浪,還是病魔都不能阻止他的步伐,這或許就是一位老人的信仰吧。這次的東渡給日本帶去了更多文化,譬如書法藝術、建築藝術、醫學知識等等,這大大的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可以說日本能在短短的數年之間成長起來,經濟得以迅猛的發展,於這一次的傳法有很大的關係。

佛教不僅改變了中國的格局和信仰,更是改變了世界的文化趨勢,同時帶動了全世界的交流。佛法就如同歌曲一般無地域,它以這種快速的方式走向了世界,掀起了一股熱潮,帶動了各地的文化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些年的歷史事 的精彩文章:

史上瀟洒肆意的女尼姑,一個人苟且生存,貼身丫鬟都無法理解她
由於臣子手握重兵,改朝換代比比皆是,此人一杯酒就解決這一難題

TAG:那些年的歷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