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國的奢侈品

中國的奢侈品

導讀:

古詩有云:

「工筆精刀摹美人,

環姿燕色幻如真。

晶瑩髹漆千層罩,

月里嫦娥羨幾分。」

這裡的「髹漆」和「精刀」說的就是「燕京八絕」之一的雕漆藝術。

但雕漆與其他三者不同,雕漆是在光滑柔軟、易於變形的漆層上進行雕刻,極其考驗創作者的功力,素有「出刀無悔」之說,尤其是人物刻畫,沒有數十年的功力很難下「筆」。

漆雕是一種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花紋的技法。其工藝流程極其複雜。

從制漆開始,經歷制胎、打磨、做里退光等等,過程繁複,用時很長,因此大型漆雕也極其昂貴,在古代也一直是皇室貴胄的陳設品。

漆雕,成熟於宋元時期,發展於明清兩代。

尤其乾隆朝,由於國力強盛和乾隆帝的積極推動,清代漆器製作到達一個鼎盛時期。

據文獻可查的是明隆慶間著名漆工黃成所著《髹飾錄》記載:

「剔紅,即雕紅漆也。髹層之厚薄硃色之明暗,雕鏤之精粗,亦有巧拙。唐制多印板刻,平錦硃色,雕法古拙可賞,復有陷地黃錦者。」

這段論述形象地概括了唐代雕漆的基本特徵。

雕漆藝術的真正發展是在宋代。

宋代以來,由於統治階級提倡偃武修文,對於商品經濟予以扶持。故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繁榮發展,社會經濟的發展反過來又促進了手工業技術的提高。

入清以後,由於統治階級的推崇及好大喜功的心理,直接影響了這一時期工藝美術作品的發展。康、雍、乾三朝是清代的鼎盛時期,而其中的乾隆又被稱為盛世。

作為中國傳統民族藝術,漆雕藝術橫跨千年,深受皇室貴族的推崇,具有極高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內涵。

2006年,漆雕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與景泰藍、玉雕、象牙雕刻並列成為「四大名旦」。

雕漆是中國傳統民族藝術,也是北京傳統工藝美術的精華之一,距今有1400餘年的歷史。

雕漆橫跨唐、宋、元、明、清5個朝代,在明清兩朝還是皇家宮廷工藝器物,歷來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和藝術價值。

簡單來說,雕漆要經過設計、制胎、塗漆、描樣、雕刻、磨光等十幾道工序,用天然漆料在素胎(有木胎、銅胎、皮胎等)上塗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漆胎上雕刻山水、花卉、人物等,根據髹漆的色彩分類,有「剔紅」「剔黑」「剔彩」等類別。其中剔紅是最主要的品種,大部分時候雕漆是指剔紅。

漆雕成品的製作過程非常漫長,沒有任何機械快速生成的方法。「即便是直徑只有20多厘米的小盒製作的時間也得半年以上,在胎上刷漆最起碼要刷150道到200道。夏天六七月一天刷兩遍,天一涼只能刷一道,光刷漆就需要兩三個月,而且漆要自然干。」

古樸莊重的皇家奢侈品中國是漆器大國,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的國家之一。

1978年,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浙江省餘姚河姆渡遺址第三文化層中發現了一件朱漆碗,這是中國現知最早的漆器。

漆器發展到唐代,因技術的進步,開始出現雕漆。「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塗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紋的技法。」

雕漆與景泰藍、象牙雕刻、玉雕齊名,也是「燕京八絕」之一。

2008年,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一件明永樂剔紅雙鳳蓮花盞托以3314萬元港幣成交,刷新雕漆作品的拍賣紀錄。

滿建民告訴記者,雕漆的貴重不僅在於其悠久的歷史,還在於其考究的製作工藝。製作漆器所用的大漆是野由生漆樹的汁液製成。在製作過程中,為調色和光澤,還得加入桐油、硃砂等珍貴的配料。

漆器的製作工藝煩瑣,一般分為選料、塑胎、塗漆、彩繪、打磨拋光、烘乾等步驟,稍有疏忽就會前功盡棄。

滿建民說:「光塗漆這道工藝,每上1毫米的漆就需要連續塗刷16天。」

據悉,雕漆著漆逐層塗積,塗一層,晾乾後再塗一層,一日塗兩層。塗層少則幾十層,多則三五百層,部分雕漆精品光塗漆就需要1~2年時間,名副其實的「慢工細活」。因為成本高昂,雕漆在舊時主要為宮廷皇室用品。

雕漆的主要工序為雕,主要原料為漆,故名為雕漆。雕刻的技法有平雕、深浮雕、淺浮雕、鏤雕等,由於漆層厚,所以雕刻的圖案生動、飽滿,極為精細。雕漆的漆色也很多,有朱紅、黃、黑、綠、紫等色,傳統雕漆以朱紅為主,色澤純正鮮亮、風格華麗。

雕漆工藝製品種類繁多、題材豐富,其設計創作集雕刻、繪畫、工藝於一身,具有莊重典雅的藝術性。

雕漆對於現代社會人們審美素養的提升和美化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研究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END-

[聲明:本文由淘古趣平台自互聯網搜集並整理髮布,侵刪。同時,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古趣 的精彩文章:

千年流傳《嬰戲圖》
雀替——棲居在檐樑上的精靈

TAG:淘古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