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睡渣寶寶逆襲成天使,秘訣原來是這個

睡渣寶寶逆襲成天使,秘訣原來是這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上下兩篇文章,揭露影響寶寶睡眠的因素,把這些因素都考慮到,就可以了。

昨天發布的《睡渣寶寶逆襲成天使(上篇)》後,講的是0~4個月大的寶寶睡眠模式。

複習一下哈:

天使寶寶的目標其實並不高:4~6個月時不會日夜顛倒;6個月大時,可以在夜裡連續睡5個小時以上,就達標了。

新生兒的睡眠特點:喜歡白天睡覺;一睡著就做夢,所以睡眠很淺。所以很容易驚醒,最好用襁褓法不讓寶寶亂動。

6~16周是寶寶睡眠模式劇變的過渡期。你最遲要在這個時期開始進行睡前流程訓練了,才能為後面的「睡神」打好基礎。

等到寶寶4個月大,就能睡得沉就像大人一樣,也能夠自我安撫。大人就可以「解放」了。

下面接著說說,4個月以後的寶寶,怎樣才有好的睡眠。

睡好沒有標準方法

家有睡渣寶寶的家長們,相信已經看了很多睡眠訓練的方法,但為什麼不奏效呢?

我也很想直接告訴你「標準答案」,怎麼怎麼讓寶寶睡得又快又安穩,但事實是壓根就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哪一招可以讓天下的小孩秒睡。即便哪招好用,同一個小孩今天這招有用,明天可能就莫名其妙失效了。

實際上,「一刀切」的睡眠干預(簡單粗暴的讓寶寶各種睡的辦法),不可能適用於所有的寶寶。

這是因為,寶寶的睡眠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寶寶自身的身體發育和睡眠能力、受到什麼樣的照顧、是否照顧及時、睡眠環境,這些因素產生的合力,共同影響寶寶睡得好還是不好。

好吧,我不是要讓各位疲勞的父母感到絕望,只是告訴各位父母要有全局觀:一方面要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一方面要注意嬰兒的睡眠環境。

只有各種因素都注意到,才能找到合適的辦法,讓寶寶睡得快、睡得好。

下面來說說這些影響因素:

1、嬰兒因素

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性格也不盡相同。

寶寶的睡眠將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年齡、健康狀況、生理因素(如他對激素的反應)、是否接觸藥物或興奮劑(如咖啡因)、身體發育、胃容量、日間活動水平、餵養方式、攝入量、性格、對環境的敏感度等。

2、家庭因素

父母和其他照顧人也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一些可能影響嬰兒睡眠。

會影響嬰兒的睡眠的照顧人特徵包括:自身的身體、情緒、文化水平、家庭經驗、對嬰兒行為的敏感度以及嬰兒的餵養方式。

3、睡眠環境

嬰兒的睡眠也可能受物理環境的影響:聲音、光線(如電視屏幕的光)、環境的動靜(例如在行駛的車上)、舒適度和溫度都影響敏感的嬰兒的睡眠。

這些因素對嬰兒的影響各有不同,取決於嬰兒是處於較淺(動眼期睡眠)還是較深(非動眼期睡眠)的睡眠狀態。

而寶寶的身體狀況則確定了動眼期和非動眼期各自持續的時間。

4、合力影響寶寶睡眠

這一切意味著,所有這些因素的合力,讓睡眠這件事變得複雜。

例如年齡較大的嬰兒生病、長牙或睡在一個太熱或太冷的房間,即使睡了一段時間後也可能會醒來。

儘管身處光聲刺激比較大的市區,城裡的嬰兒也會能睡眠得好,因為他們的身體已經適應了周圍發生的事情。

父母對寶寶的影響也不小,例如父母有時會跑去看寶寶睡得怎樣,卻可能無意中吵醒他們。寶寶也會因為父母在白天多折騰他們,於是晚上睡得更久。

但是,父母對寶寶的影響是有限的,一般寶寶身體發育還沒到達一定程度或者身處陌生環境才有用。

你要關注的2件事

1、入睡

從上床到睡著這個過程有個術語,叫做「睡眠潛伏時間」。

大多數新生兒喂著喂著就睡著了,他們也經常醒來繼續吃奶,所以相比之下,入睡對於年齡較大的嬰兒尤其是那些不喜歡昏昏欲睡的寶寶來說更成問題,畢竟他們長大了,已經做不到「秒睡」。

攝入咖啡因和過度刺激,可能是阻礙嬰兒入睡的重要因素。嬰兒生病或不舒服(如出牙)也會影響睡眠。

在醫生的幫助下,避免這些因素,可以幫助疲憊的父母睡上一晚好覺。

但是,有些嬰兒即使沒有生病和過度刺激也不肯入睡。

研究表明,固定的睡前習慣(持續20-40分鐘)可以幫助嬰兒放鬆併入睡,例如睡前給寶寶洗澡、按摩、講故事或聽音樂。

關鍵是,要讓父母每晚都能堅持在寶寶睡覺前幾十分鐘,進行這個輕鬆愉快的睡前過程。

一項大型研究發現,這些睡前習慣能幫助寶寶更快入睡並維持長時間的睡眠,不用擔心放下寶寶時睡熟了沒有。

這就是上篇我們講的,最遲在6~12周要開始的睡前習慣訓練。

這件事要一直堅持到寶寶長大。這樣做當然非常費力和考驗人的耐力的,但這可以給你和寶寶帶來量好的睡眠,以及甜美愉悅的睡前交流,多好!

2、維持睡眠

讓我們回到「在寶寶清醒時放下他」這個建議,它主要用來防止寶寶半夜醒來時呼喚照看他的人。

原理就是經常在父母懷抱中睡覺的嬰兒無法以其他方式入睡,半夜爸媽不得不起床抱著他哄他入睡,那我們肯定不要讓他養成這個習慣啦。

研究發現,清醒時放到床上的嬰兒睡得更沉。

所以,要盡量養成寶寶「自我安撫」的能力,不然寶爸寶媽可就累了。

相關的方法有:

最小刺激法:在寶寶醒後,不是把寶寶抱起來,而是通過觸摸寶寶來作出回應,比如把手放在寶寶背上。這樣可以讓寶寶盡量自己入睡。

間隔撫慰法:在寶寶醒後哭求安撫時,哭後5分鐘、10分鐘、15分鐘……在同樣的間隔時間裡,進入寶寶房間,輕輕的拍打寶寶的後背一分鐘,但不發出聲音,也不把寶寶抱起來。一分鐘以後,離開房間,等到下個時間再重複這個方法

製造睡眠環境:包括白色噪音、音樂和睡眠環境等其他變化。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希望這兩篇睡眠的文章,更多的告訴你睡眠模式的秘訣,讓寶寶更早成為「小睡神」。

參考文章:

https://www.babysleepsite.com/sleep-training/baby-sleep-training-best-time/

https://kellymom.com/blog-post/secrets-of-baby-behavior-the-science-of-infant-sleep/&usg=ALkJrhjTBUGIWKXQUQK5uwNL1BtClIdjZ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寶寶超強「補鈣菜」,新手媽媽必看
寶寶一個月口糧一天搞定?香甜柔軟易消化,還能提升免疫力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