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戰後協約國的兩個愚蠢決定,丘吉爾:二戰是不需要的戰爭!

一戰後協約國的兩個愚蠢決定,丘吉爾:二戰是不需要的戰爭!

原標題:一戰後協約國的兩個愚蠢決定,丘吉爾:二戰是不需要的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曾經給全世界留下了慘痛的回憶,2000多萬人死傷於這場非正義的戰爭之中。然而僅僅過了20年,一場更大規模的戰爭卻將全世界都捲入其中,而造成這個惡果的首要原因就是一戰戰勝國在戰後的一系列愚蠢決定。


(圖)凡爾賽合約


一、毫無意義的戰爭賠款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凡爾賽和約中規定要德國繳付巨額賠款,然而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切實際的事情。現代戰爭的消耗之巨大,莫說是一個戰敗的國家,即便是戰勝國也難以支付如此巨額的賠款。德國沒錢支付,只能用十幾億英鎊的物資抵償債務,為了讓德國人能繼續生存下去,協約國又向德國提供了數十億的貸款。顯然,協約國所做的就是充門面的事情。戰後的賠款對於他們而言,更像是一種勝利的象徵,或者是對國民、對陣亡士兵的一種交代,對德國的懲罰意義並不大。


另一方面,協約國向德國提供的貸款並不能放在明面上,這既不能讓本國人民知道,也不能讓德國人知道。於是,像希特勒這樣的德國人記住的只有一戰中留下的仇恨,卻從不清楚英法等國在戰後對德國的幫助。


(圖)一戰中的希特勒(前排左)


二、對奧匈帝國的肢解


一戰中最慘的莫過於奧匈帝國了,這個曾經強大的國家不但打輸了戰爭,還把自己的國家給打沒了,當然,這其中主要還是協約國的功勞。不過,這種做法卻並不明智。奧匈帝國消失後,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許多小國家,而這些國家沒有一個有能力限制德國的發展,特別是隨著後來蘇聯的崛起,這種問題就表現的更嚴重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這些國家沒有能力成為德國與蘇聯之間的緩衝帶,在兩大崛起帝國的夾擊之下,這些國家只能任人宰割。最終的結果印證了這一點,德國依靠吞併過去奧匈帝國的土地,迅速的壯大了自己的實力。


(圖)一戰前的奧匈帝國版圖


三、對法西斯國家的縱容


這也就是所謂的綏靖政策。在英法兩國的縱容下,希特勒秘密的重整德國的軍備,公然違背凡爾賽和約在德國實行陸軍普遍徵兵制。1936年,希特勒派兵佔領了"非軍事地帶"萊茵蘭,面對如此無理的挑釁,歐洲的當政者們選擇的只有忍讓。這進一步助長了希特勒擴張的信心。1938年,德國悍然吞併奧地利,緊接著,英法兩國又將「蘇台德地區」賣給了希特勒,換來了慕尼黑會議上的一紙空文。


當全歐洲為慕尼黑協定歡呼雀躍時,丘吉爾就向張伯倫等人解釋,「捷克斯洛伐克很小,陸軍只比英國大兩三倍;軍火工業只比義大利多兩三倍」。這時,人們才意識到一旦德國人獲得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將給歐洲帶來怎樣天翻地覆的變化。然而,張伯倫卻願意繼續相信希特勒,結果,慕尼黑協定簽訂不到一年,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就被納入到希特勒的掌中了。


(圖)張伯倫在機場揮舞與希特勒達成的和平條約


事實上,很多因素都可以證明,二戰實際上是一戰的一種延續,而如果一戰的戰勝國可以更好的在戰後處理德國的問題,二戰是可以避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羅斯福總統曾經同丘吉爾談起,應該給這場戰爭起個名,丘吉爾脫口而出:「不需要的戰爭(TheUnnecessaryWar)!」這也算是這場殘酷戰爭最好的註腳吧。



(圖)丘吉爾

歡迎關注「孫博士侃歷史」,官方公眾號「fisher101990」,一同領略真實的歷史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博士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的隆中對為何沒能實現?荊州之失並非關鍵,只因為這一點!
勃列日涅夫為何被稱為「勳章之王」,一成就曾獲吉尼斯世界紀錄!

TAG:孫博士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