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宣城歷史人物

宣城歷史人物

歷史的車輪無限依戀地走過大唐,輕輕就滑出了五代,緩緩向宋朝駛去。在此我們不妨稍作停留,來拜謁幾位被時光所湮沒的詩人。他們或名於當世,或脈澤綿長,宣城的文化記憶中應該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高元矩(生卒年不詳),生平事迹已失考,僅《詩話總龜》提及。南唐亡後在家鄉躬耕誦讀,一生不仕。其子高惠連於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中進士第,為官頗有建樹;後以子貴,贈光祿卿。高元矩詩作現佚,《全唐詩》載殘句二聯,《贈宣城宰》:「硯貯寒泉碧,庭堆敗葉紅。」《贈徐學士》:「鸞掠琴弦穿靜院,吏收詩草下閑庭。」

高元矩後人高維岳(生卒年不詳),字君翰,年二十領鄉薦,明神宗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舉進士。仕雷州推官,署瓊州;會倭寇入侵,高維岳督師奮戰,大破之。後轉鞏昌郡丞,督餉臨兆,興國知州;贈文林郎。曾招番人置近甸,邊賴以安。高維岳熟兵法,勤政事,以廉潔著,家無餘財,所居不蔽風雨,卻仍泰然自若。優於文學,善古文,工詩詞,嫻書法;回鄉後與邑人梅鼎祚、沈懋學等結敬亭詩社,吟詩作文為樂。其《敬亭山記》云:「嘗聞光岳靈氣,人文攸葉。敬亭渾沌於上古,疆理於周漢,而名勝於晉唐。元暉發其藻,太白揚其輝,雲蒸霞蔚之色,珠蜚玉貫之文,漸振振矣……」該文鋪張揚麗,氣勢雄渾,極盡敬亭山地理之狀、四時之景、人文之韻,堪稱佳作。高維岳著作有《遠霽草》、《翠雲亭集》、《保洮八議》等。

高維岳裔孫高詠(公元1622—1685年),字阮懷,號遺山,幼有「神童」之譽,其學無所不窺,詩書畫世稱「三絕」。高詠「食貧勵學,屢躓名場,年近六十,始貢入太學」;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博學宏詞授翰林院檢討,充明史篆修官,所撰史稿,詳慎不苟。與同邑詩人施閏章友善,主東南壇坫數十年,時號「宣城體」;施閏章稱其討優入古人。高詠詩多凄愴之音,「郁以秀」,「愴以深」;雖時有憤激,仍以「醇厚」為則。其居鄉間作《後潭村舍》詩:「溪漲村荒後,貧交忽枉存。壺觴野艇過,雞犬竹門喧。烏桕低霜岸,黃茅疊水痕。賞心偏永日,搖落不須論。」《宿青溪》云:「青溪獨宿處,遠火出江波。醒酒思殘夢,歸漁聞夜歌。月斜人語定,舟曉棹聲多。九子煙霄外,勞生只暫過。」詩思清切,境味清遠。著有《若岩堂集》五十卷、《遺山堂詩集》、《蕭江游草》、《蕭前集》、《東徵集》、《洪州集》等。

邱旭(生卒年不詳),字孟陽。本農家子,少年即顯聰慧,為鄉賢所望,弱冠始讀書,習為辭章,得益於故唐大家。後遊學金陵,自勵彌篤,不恥下問,學問益進,詩文揚名,時人取以為法度,竟成大器。遂應進士舉,其作《厚德載物賦》擢第一,被南唐後主李煜欽點為狀元。入宋,受名臣呂蒙正賞識,薦授令錄,在各地為官,政聲亦善,詔遷京任職,于衡州途中卒。事略見於《十國春秋》等。邱旭曾篆《古賢俊遺言》,為賓朋宴語,頗見逸聞掌故,如「素月如梅」記:詩人王直方家有侍女素兒,清秀靈巧;蠟梅盛開之時,王直方遣其送花給詩人晁無咎。晁無咎作詩五首答謝,其中有「去年不見臘梅開,準擬新枝恰恰來;芳菲意淺姿容淡,憶得素兒如此梅。」一時傳為美談,後人遂戲稱蠟梅為「素兒」。

邵拙(生卒年不詳),字拙之。由南唐入宋,就應制科,有司以聞,未詔而卒。邵拙性格孤峭倔強,博通經史。嗜酒,偶沉醉,遂斷酒飲茶。有詩三百篇,曰《廬岳集》,又有手鈔史傳文集三百卷,均佚。事見《南唐書》、《十國春秋》等文獻。水曹郎趙慶有詩贈之曰:「邁古文章金鴛鴦,出群行止玉麒麟。」有詩傳於時,其間有云:「萬國不得雨,孤雲猶在山。」《全唐詩》只存斷句一聯。

06.10.3節選自《宣城自古詩人地》(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部分圖片借用自好友或網路,僅用於公益文化活動,特此致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城文化家園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宣城文化家園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