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文帝陰險的一面,他是怎樣將弟弟逼死的,又是怎樣為自己開脫的

漢文帝陰險的一面,他是怎樣將弟弟逼死的,又是怎樣為自己開脫的

史海鉤沉:漢文帝怎樣害死弟弟的

漢文帝本來是劉邦的庶子,在代國當一個小小的國王,能當上皇帝完全是撞了狗屎運,所以開始接到長安的征書還不敢答應,好不容易被中尉宋昌勸服,去長安上任,群臣勸他立太子,他假惺惺地說:「諸侯王和功臣們的子弟這麼多,何必一定立我的兒子,如果我真的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人家一定以為我忘記了賢德之人而私愛自己的兒子,這不是為天下百姓憂慮的做法啊。」好像顯得自己有多麼高尚,想學堯舜禪讓天下了。

漢文帝陰險的一面,他是怎樣將弟弟逼死的,又是怎樣為自己開脫的

以「仁愛」著稱的漢文帝

實際上怎麼樣呢?文帝對皇位的繼承並非很洒脫,在有司的勸告下,他馬上喜滋滋地立了自己的長子劉啟為嗣,而且把在誅除諸呂的鬥爭中功勞最大的兩個宗室朱虛侯劉章和東牟侯劉興居黜落,僅僅割了齊國的兩個郡,分別分封他們兩人為城陽王和濟北王了事。而先前功臣們是答應事成後封劉章為趙王,封劉興居為梁王的,只不過文帝聽說劉章和劉興居起初想擁立他們的哥哥齊哀王劉襄為皇帝,心裡大為不滿,才故意貶低他們的功勞。濟北王劉興居因此一直心懷不滿,後來聽說文帝親自率兵北擊匈奴,長安空虛,還趁機發兵叛亂。文帝聽到消息,立即回兵長安,派棘蒲侯柴武平叛,濟北王兵敗自殺。文帝如果不在意皇位,又何至於氣得人家濟北王發兵造反呢?所以他開始推辭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擺出一副要傳位給其他賢能的架勢完全是為了沽取虛名,假模假式。

也許有人會說,僅僅通過這件事來判斷文帝好虛名的話,是不是太武斷了。人家文帝也有可能因為當時局勢緊張,權臣在側,不得不擺出一副像堯、舜學習的姿態,並不是好名。那麼下面這個例子應該可以確鑿無疑地證明,文帝有時候表現出來的「仁」是表面現象。

那是和淮南王劉長有關的事了。劉長是劉邦最小的兒子,從小得到呂后的庇蔭,非常驕橫。文帝即位後,他自以為和文帝血緣最親,更是有恃無恐。每年從封地入朝時,文帝給他面子,讓他和自己同車打獵。這廝卻給點顏色就開染坊,開口閉口稱文帝為「大兄」,要知道文帝雖然是他哥哥,但畢竟是皇帝,普通老百姓有家人之禮,但皇帝身份特殊,一舉一動都關係著天下大計,家事都是公事,雖然是兄弟,也得按規矩來,哪能這麼沒禮節的。文帝心裡早就煩他了,礙於要保持一副「兄弟怡怡」的樣子,只好強忍不快和他虛與委蛇。劉長以為哥哥十分的寵愛他,愈發得意,竟擅自椎殺了高祖時的功臣審食其,理由是審食其在他親生母親遭難時沒有援助。幸好文帝也討厭審食其,審食其在楚漢相爭的時候,一直是呂后的心腹,後來當郎中令,出入代表呂后傳詔,幾乎架空了丞相,也因此一致被朝臣們厭惡,他死了可謂大快人心。所以文帝這次赦免了劉長。

漢文帝陰險的一面,他是怎樣將弟弟逼死的,又是怎樣為自己開脫的

漢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劉長

從此,劉長變本加厲,愈加囂張。漢文帝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以為意。這個劉長毫無顧忌,禍也是越闖越大,竟然派人私通匈奴和閩越,終於被文帝抓到了造反的證據,下詔將劉長流放蜀郡嚴道的邛郵。哪知劉長雖然酷暴,性情卻非常剛直,從南面諸侯一下子變為階下囚,身份的轉換落差太大,一時想不開,在流放的路上絕食而死。文帝聽到消息,一下子慌了神,悲哭起來,我們大概以為文帝是良心發現,對弟弟的死很傷心罷,其實完全想錯了。他抽泣地對曾經勸諫過他的大臣爰盎說:「我因為沒有聽從你的話,搞得現在有殺弟的名聲,真是後悔莫及啊,嗚嗚。」 原來他是怕自己有「殺弟之名」,要知道仁厚是他一向自詡的啊,他之能當上皇帝,也是靠這個名聲,怎麼能說毀就毀了呢?到這時候,袁盎還有什麼辦法,只好趕緊拍馬屁說:「陛下有高世之名三,此不足以毀名。」

文帝兩眼放光,馬上追問:「哪三條,快說快說。」袁盎說:「當年陛下為代王時,太后久病,卧床三年,陛下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藥如果沒有經過陛下親口嘗過,陛下不會把它獻給太后。遙想春秋時的大孝子曾參,他不過是個泥腿子,他都力不能及啊,而陛下以諸侯王之尊做起來卻輕而易舉,這難道不偉大嗎,此為其一;當年諸呂掌權,功臣專制,陛下從代國來長安,形勢非常兇險,就算古代的勇士孟賁、夏育都會臉色震恐,而陛下卻渾若無事,這難道不光榮嗎,此為其二;陛下來到長安,住在代國駐長安的辦事處,群臣要陛下即皇帝位,陛下朝著西方謙讓了三次,朝著南方又謙讓了兩次,古代有個泥腿子叫許由的,堯把天下讓給他,他只謙讓了一次就豎子成名了,陛下卻讓了五次,這難道不高尚嗎,此為其三。何況陛下並不是真想殺淮南王,只不過沿路的官吏沒有照顧好,讓他餓死了。這跟陛下毫無關係,陛下有什麼可以傷心的呢?」

其實袁盎拍馬的本事並不高,整段話簡直是胡編亂造。因為那三條只有第一條確實可以證明文帝做得不錯,其他兩條則都是湊數。文帝當時來長安固然有些勇氣,但事前不但中尉宋昌給他分析過,說劉氏宗族強,大臣不敢造反,朝廷外不但有宗室諸侯王,朝廷內還有宗室朱虛侯劉章、東牟侯劉興居,肯定沒問題。之後文帝還專門占卜,得到了吉卦。就算這樣他還不放心,又派舅舅薄昭專門去長安和太尉周勃接洽,雙方交換過意見,確認是真心擁戴他為皇帝,這才出發來到長安的。而且他一入未央宮,馬上把郎中令和衛尉換成了自己的人,牢牢控制了京師的兵權,根本說不上有多麼勇敢。至於第三條誇他謙讓為帝,就更好笑了,既然他冒著危險也要來長安當皇帝,還謙讓什麼?那不過是一種禮儀,或者說是姿態,不要說他老爹劉邦當初即位時也這樣干過,就包括以後強迫漢、魏禪位的曹丕、司馬炎哪個沒來過這麼一套?史書上說袁盎好「直諫」,在筆者看來卻是個慣常見風使舵的小人,他曾當過吳王劉濞的相,明明知道劉濞有造反跡象,但怕遭到劉濞暗害,偏偏報告長安說劉濞安分守己得要命,人品顯然是有問題的。晁錯為皇室計慮,是個不折不扣的忠臣,卻被袁盎這個偽善的傢伙害死,真要令人長嘆一聲:「倘所謂天道,是耶非耶?」

漢文帝陰險的一面,他是怎樣將弟弟逼死的,又是怎樣為自己開脫的

袁盎像

但是文帝聽完爰盎這番巧佞之言後,馬上破涕為笑,史書上寫的是「上意乃解」,真是春秋筆法。文帝一聽自己的名聲不會受損,立刻就不悲傷了,可見他對兄弟的死是心不在焉的。他問袁盎下一步怎麼辦。袁盎說:「把那些沿途不敦促淮南王吃飯的官吏斬了以謝天下就是了。」文帝馬上照辦,於是那些淮南王經過的沿途郡縣官吏就成了維護文帝「仁愛」名聲的替死鬼,真是冤哉枉也。之後他又封劉長的四個兒子全部為列侯,表示自己的仁厚。他心裡這塊石頭大概是徹底放下了。

不過雖然如此,民間仍然流傳兒歌,說「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米,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文帝聽到後,嘆道:「難道天下百姓真的認為我貪圖淮南王的土地而殺害弟弟嗎?」又把城陽王遷徙到淮南,統治淮南原來的土地,過幾年乾脆把劉長還活著的兒子又分別立為淮南王、恆山王和廬江王,搞得忠臣賈誼為此上書勸諫,說希望文帝不要因為好虛名而為後世留下禍患。因為淮南王的兒子一旦當了王,長大了之後一定會思量為父親報仇,給天下帶來動蕩。但是文帝不聽,後來武帝之時,劉長之子淮南王劉安終因造反,事敗而自殺。這可以說是文帝慕虛名而帶來的後患。

漢文帝陰險的一面,他是怎樣將弟弟逼死的,又是怎樣為自己開脫的

劉安是劉長之子,他是著名的文學家,編著了《淮南子》,最終事敗自殺,留下了「雞犬升天」的成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讀古典 的精彩文章:

皇帝會怎樣對待糟糠之妻?朱元璋為何一定要把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
明武宗的角色錯位,他不該做皇帝,去草原做個可汗是最合適的

TAG:慧讀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