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能不能有點兒創意?

能不能有點兒創意?

今天無意中在電視上看到特蕾莎梅拜年的視頻,腦洞大開想起了一件很有槽點的事兒,下面開吐:

梅當上英國首相之後,也不知道從哪天開始,各大中小微媒體每每提到她基本上都必稱「梅姨」

好像全然忘了,之前我們提到梅姨指的都是這位:

還有些時候,我們也喜歡用「鐵娘子」這個稱呼,也不管人家願意不願意,嫌棄不嫌棄

也好像全然忘了,當年和鄧爺爺談判談到摔跟頭的那位鐵娘子:

哪怕就在前不久,「老」梅姨才剛剛演過「老」鐵娘子:

光從一個稱呼,就看出我們的想像力是如此匱乏:一共就仨人,弄倆稱呼還得勻著用,真的不累嗎?難道就真的沒有別的叫法兒了么?

在所有見過的英文名翻譯中,我最喜歡港式的勒布朗詹姆斯——雷暴龍詹士(雖然我是六步郎堅定的黑粉)。平時在英文名的翻譯方式上,我們約定俗成的都是用純音譯,連用哪些字表哪些音都是有規矩的、不能隨便改。但是雷暴龍這個譯法並沒有墨守成規,而是用了一個現成的詞,既表了音,又十分形象,讓哪怕不看NBA的人都能一聽名字就對小皇帝有滿滿的既視感——充滿爆發力且氣場強大。

此時再回過頭看看「梅姨」這個詞,是不是覺得超「梅」創意?是不是覺得哪怕叫梅大媽都比這個強?

所以,到底是什麼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呢?請繼續往下看……

每次聽到有人糾正「角色」這個詞的正確讀音應該是jue se而不是jiao se的時候,說實話我都想罵街。認為角色讀jiao se不對的人無疑都是應試教育的受害者,他們不知道jue和jiao這兩個不同的發音其實自古以來都只是不同地域之間的差異而已,並沒有所謂的對錯。就像台灣的蝸牛讀gua niu,咱們大陸讀wo niu一樣;就像陳寅恪的恪在字典上只有ke一個讀音,但大家平時都稱陳老為chen yin que一樣。對,再說一遍,這些不同的讀音其實只是地域的差異造成的,根本就沒有對錯!說角色只能讀jue se的人,我想你們還不知道現在考試大綱已經把坐騎的正確發音從zuo ji改成zuo qi了吧?話說聽到這個消息,你們的下巴有沒有掉到地上?我時常在想,全世界大概也只有在這片土地上,才會出現這種怪現象:以教學大綱改的那一年為分水嶺,出現了一正一反的兩條鄙視鏈——改之前的那撥兒人一聽到有人把坐騎念作zuo qi,都會在心裡罵一句「擦,沒文化的SB」,然後改之後的那撥兒人每次聽到有人念zuo ji的時候,也會在心裡罵一句「擦,沒文化的老SB」,然後彼此還都覺得自己特占理兒,對於為什麼會在雙方之間出現這樣大的誤解完全沒有意識。順便再多說一件事兒吧,我們的語文老師當年可是拿小鞭子抽著、一再告誡我們說「轉朱閣低綺戶」的「綺」是讀yi,考試千萬別選錯了,但是比我們小不了幾歲的學弟學妹們已經全然不知道這個字還讀過yi了,現在輸入法也是只能打zhuan zhu ge di qi hu才能把這句話直接打出來了,想想多可笑啊。

但我真正想說的是,不能接受不同的讀音、不能接受新的辭彙、無法理解不熟悉的稱呼,其實就跟不能接受別人有跟自己不同的觀念一樣,都是應試教育、思維固化的產物。一個字為什麼有兩個發音?不同的人為什麼對同一件事有完全相反的看法?有一個現成的稱呼用著差不多、聽著也挺順耳,為什麼要造一個新的詞?其實對我們來說,不是無從知道、無法理解、無力創新,而是不願意去弄清楚、懶得去換位思考、沒時間發揮想像力,畢竟考試只能有一個正確答案、弄清楚了這些事也沒人給我錢。但時間長了,也是這種慣性或者說惰性,湮沒了實事求是的精神、扼殺了創造力、也使我們逐漸喪失了對他人懷有同理心的能力。

我承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很複雜,複雜到我們無法理解所有的事,也無法看到所有的可能性、理解所有事物運行背後的原理,但我仍然盼望大多數人在自己的心裡能試圖去裝下一整個宇宙。哪怕你一輩子都只能坐在井底,也請不要心甘情願地做一隻青蛙,畢竟我們也並不指望著時常從你那裡收到明信片。

如果我的書面表達能力太差,無法讓你理解我的意思,那請你至少想像一下:假如過幾年再出現一個叫梅什麼的大齡女性領導人,我們又再一次搬出梅姨和鐵娘子這種稱呼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你的整個世界都變暗和變得無趣了一些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用心口土木曹 的精彩文章:

TAG:用心口土木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