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食色生香 草履蟲

食色生香 草履蟲

食色生香

草履蟲

很小的時候,母親就交代過我,去一處新的地方,不管是旅遊工作,走親串門,第一頓飯一定要吃當地的滷水豆腐!

可惜我愣是把這話給忘了,在剛剛調任到一處新的環境工作時,大概因為太忙,沒想起母親的話,也沒吃上當地的滷水豆腐,以至於大半年時間裡,整個人都處於懸浮狀態,彷彿懸在高空的飛機下不來。直到有一天傍晚,我無意間逛到了單位附近的一處自由小市場,彷彿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在哪兒買到了斷食已久的海鮮:海蠣,蝦菇,小河蝦……我終於想起買一些滷水豆腐,回家親自做了一桌合口的飯菜:海蠣豆腐湯,炒米粉,醬煮小河蝦,清蒸海蝦姑。喝下第一口海蠣豆腐湯時,有一種想流淚的感覺,彷彿他鄉遇故知,那種熟識的食物的味道,讓整個身心感到一種溫暖,故鄉原來還藏在食物里!

多年以前,我對吃嗤之以鼻,以為那只是口舌之欲,屬於低級滿足。所以對食物不甚感興趣。小時候,母親一大早就會挎上一個菜籃子上市場買菜,我也會樂顛顛地跟在母親身後,但絕不是為了那些食物,只是很純粹地喜歡跟在母親身邊,像條小尾巴狗,母親走到哪兒我跟到哪。聽她同市場里的商販們討價還價,有時也會乞求母親買自己喜歡吃的青蘋果,再一路樂顛顛地跟著回來,彷彿所有的快樂只是因為菜籃子里的幾個青蘋果。有時候睡懶覺沒有跟去,母親照例會帶幾個回來,放在我床頭,兒時的幸福的味道,似乎就全在那些青蘋果裡頭了。

因為父親在異地工作。童年的大多時光總跟著母親在兩個城市之間來回飄蕩。小時候,沒有故鄉的概念,長大後,故鄉對我而言依舊模糊!對於一個人來說,能喚起年少時更多生活記憶的地方,也許就是故鄉吧!許多關於生命的記憶大多裹在食物的味道和舌頭的味蕾里。我想起了老家過年時祖父站在灶台煎炸各種食品的情景:肉浮,炸豆腐,炸花生米,油澆紫菜……甚至自家製作豆腐時最後剩下的豆腐渣也能搓成湯圓狀,炸成豆渣丸。對於兒時的我來說,那都是十足的美味:香脆酥。我像一隻饞貓圍著灶台轉。看著大鍋里滋滋作響浸在歡快油鍋里的食物,等著祖父一樣一樣把它們撈起來。我便急不可待,抓起一個往嘴裡塞,燙得哇哇直叫,祖父便說:「油炸的東西涼了再吃,沾上點醬油醋,會更入味!你先去給灶爐添些柴火!」我彎下腰,撿起柴火,一根一根往爐膛里送,不時還要拉拉抽風箱,這樣爐膛里的火才會燒得更旺些。鄉村逢年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的爐灶是一整年燒得最旺的時候。那時沒有液化氣灶,電磁爐,有的只是土坯瓷磚砌成的大灶台,哪一家爐堂灶台里的火燒得最旺,煙囪冒出的煙也就越濃。突然理解了煙火旺的確切意思,生活氣息濃,家裡人丁興旺,難怪平常百姓家,追尋的幸福不過就是家族煙火興旺。

年歲漸長之後,對吃的事越發鍾情了。周末或者假期時,趁著一地陽光的時日,挎一菜藍子,混跡於那種自由萊食場,那種各色的菜農果農海邊剛挑擔子回來的趕海漁民聚集的地方,你會在那兒淘到許多新鮮地道的食物素材。我喜歡找那些上了年歲的老人家買青菜,菜的種類不多,但都很精緻,大多是他們親手栽種再挑出來賣的,看他們捆菜的龜裂的手以及臉上的滄桑,我篤定他們賣的菜品同他們的人品一樣,是本色的!最有意思的是砍價還價,在一番你來我往的價格商討之間,滿足了小小的心理勝利,人生無處不戰場啊,就是小小的菜市場,同樣是鬥智斗勇的好地方,當然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也就更妙了。

老家有一種青菜叫芥蘭菜,梗粗壯,葉青綠,彷彿翡翠雕就,母親對它情有獨鍾。往常時候,若是知道我要從老家往回趕,兩樣東西她一定要交代的:一樣是油炸豆腐,一樣就是芥藍菜。有時趕得急,不耐煩了:就這麼平凡的東西,滿大街都是,何苦要大老遠拎著去。以前我總不能理解母親的心思,等我也離開了生活多年的家鄉,也去了另一個地方工作,終於品到了那樣的滋味:母親想吃的不是菜,而是故鄉的味道!但母親卻始終不肯回老家,這是我無法理解的,也許應了宋之問的那句,近鄉情更怯吧。

成年之後,我越發認識到,對於一個家來說,廚房是最重要的陣地!它解決了一家老小的口腹之飢,更負擔著全家人的健康之道。每天站在廚房灶台前的母親很平凡,干著很瑣碎的活,買煮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母親常說:「古代女人的地盤不過三省,灶上(省)鋪上(省)廁所上(省)。」她用家鄉話說得琅琅上口上,一邊說,一邊繼續她手中的活。說實話,母親的廚藝很是一般,少年時吃過最多的是她的囫圇燉:清水一鍋燒開,所有素材全下,再次煮開,加上調味上桌。但那時並不覺得難吃,母親忙,一邊要跟著父親上班,一邊還要料理家務,養育一對兒女,現在想來,她簡直就是指揮千軍萬馬的主帥,家裡無論事務大小,她都得一一操辦,即使是囫圇燉的菜肴,也都是她親自上市場買來洗好煮上。父親的廚藝明顯高出一籌,但他不輕易出手,只有家裡來了客人,他才圍上圍裙,站上灶台。後來母親也慢慢悟出道了,也會分開撈線面,淋上海礪湯之類。每次回家,母親最拿手的就是這道菜,吃了幾十年,吃的最多的還是這道菜。有一次差點想對她說:「媽,能不能做點別的…」但終究沒說出口。她總是特地專門為我做了一碗撈線面,煮太多了她也不吃,她是要把家裡上頓剩下的食物消滅完才甘心,如此惡性循環。跟她說過無數次:隔夜的飯菜不能吃!但她固執地認為那是食物,食物就是天,民以食為天嘛。老舍先生說過,一位母親就是一位英雄!在家的廚房陣地上,三省板磚上,每一位天下的母親,都是默默無聞的英雄!我很想再吃母親煮的撈線面,可惜再也沒有機會了!

兒子在上中學時,寫過一篇《媽媽的味道》,我每周給寄宿的他送去的食物里,有他不愛吃蘋果,因為是我給他送去的,所以他從不愛吃的蘋果里,品出了媽媽的味道。我很欣慰,天下的所有食物里,倘若添加上了愛,就有不一樣的味道!食色生香矣!

當你走過某個街頭,偶然看到某一種食物,聞到了某一種味道,腦海里會「嗖」地竄出某一些畫面,喚起的,必定是你潛藏在記憶里的一些沉澱,以及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滄海無言 的精彩文章:

《人心果》 黎衍俊
呂婷詩詞欣賞

TAG:滄海無言 |